皇宫金銮殿的晨钟敲过三响,殿内百官肃立,气氛庄重得连呼吸都格外轻缓。周衍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圣旨,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站在前列的周时砚身上 —— 今日,是为太子周承祐平反的日子,也是大靖朝堂拨乱反正的关键一刻。
“传朕旨意!” 皇帝的声音透过殿内,清晰地传到每一位官员耳中,“先帝时期,太子周承祐遭柳成义等人构陷,伪造通敌书信,致使蒙冤被废,含恨而终。今证据确凿,罪臣柳成义、吴谦等己伏法,二皇子周景渊知情不报、参与谋逆,己贬为庶人。朕决意,为太子周承祐平反,恢复其‘孝康太子’称号,按亲王礼制重新厚葬,牌位入太庙供奉,享后世祭祀!”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响起整齐的 “陛下英明” 声。周时砚上前一步,双膝跪地,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哽咽:“谢陛下为家父平反,臣代孝康太子一族,叩谢陛下恩典!” 多年的隐忍与抗争,终于在此刻迎来圆满,他仿佛能看到父亲的牌位在太庙中,终于得以正名。
随后,周时砚身着素色礼服,手持孝康太子的灵位,前往太庙举行平反仪式。太庙内香烟缭绕,历代先帝的牌位整齐排列,新任太庙令恭敬地接过灵位,将其安放在先帝牌位一侧。周时砚跪地叩拜,额头抵在冰凉的青砖上,泪水浸湿了衣襟:“爹,儿子终于还您清白了。您当年护佑百姓、革新吏治的心愿,儿子定会替您完成,守护好大靖的江山与子民。”
就在他起身时,脑海里响起靖安的提示音:【旧案主线任务 “为孝康太子平反” 己完成!宿主成功洗刷太子冤屈,清除柳党核心势力,巩固寒门与民生基础。奖励:推演点数 + 1000,解锁 “盛世民生推演” 功能(可预测民生政策长期效果,优化治国方案)。】
平反仪式结束后,金銮殿内的储位议议正式开始。周衍坐在龙椅上,开门见山:“太子己平反,储位空缺日久,今日召百官议储,候选人为周时砚与三皇子周景恒。尔等可陈述两人优势,供朕参考。”
林文彦率先出列,手持朝笏道:“陛下,周时砚自归京以来,治水患、退北狄、平叛乱、推民生考核,桩桩件件皆为百姓与社稷。江南赈灾时,他斩贪官、放粮仓,流民无不感念其恩;边关御敌时,他身先士卒,将士无不信服。其功绩卓著,民心所向,且有治国之才,立为储君,可保大靖长治久安!”
苏明宇与其余 48 名寒门官员、老臣纷纷附和,有的列举周时砚 “革新吏治,罢免 30 名贪腐官员” 的实绩,有的提及 “推广耐旱杂粮,解决 5 万流民温饱” 的举措,句句皆有实证。
“陛下,臣有异议!” 户部尚书(世家代表)出列反驳,“周时砚虽有功绩,却出身太子旧部,如今寒门官员多依附于他,势力过大,恐日后成为权臣,威胁皇权。三皇子景恒仁厚谦和,多年来无党无争,从不参与派系纷争,更符合‘嫡庶有序、祖制传承’的规矩,立为储君,可避免朝堂分裂,保障世家与寒门的平衡!”
14 名世家大臣随之附议,有的强调 “祖制不可破”,有的担忧 “周时砚手段过刚,恐激化世家矛盾”,殿内再次形成两派对立之势。三皇子周景恒站在皇子列,依旧保持着温和的姿态:“儿臣无争储之心,唯愿辅佐陛下,大靖罪子:皇爷爷!你吃杂粮饼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大靖罪子:皇爷爷!你吃杂粮饼吗最新章节随便看!若陛下与百官认为周将军更适合,儿臣愿全力辅佐。”
周衍看着争论的百官,目光转向周时砚:“时砚,若朕立你为储,你日后会如何对待世家?毕竟世家乃大靖根基之一,不可轻动。”
周时砚躬身答道:“陛下,臣认为,治国当以‘公平’为要,不分世家与寒门。世家若能遵法守纪,积极参与民生建设,如捐粮赈灾、协助开荒,臣愿与之共治,保留其合理权益;若世家贪腐乱政、欺压百姓,如柳党余孽那般,臣必依法严惩,绝不因‘世家’身份而姑息。臣所求者,非偏袒某一派系,而是让所有子民皆能安居乐业,让朝堂皆为贤能之士。”
这番话既表明了立场,又不失公允,让部分中立官员暗自点头。随后,周衍又问三皇子:“景恒,若你为储,他日北狄撕毁盟约,再次来犯,你会如何应对?”
三皇子略作思索,答道:“儿臣认为,战事劳民伤财,若北狄来犯,可先派使者议和,许以少量皮毛、马匹的岁贡,若能避免战事,便是百姓之福。若议和不成,再派将领御敌不迟。”
这番偏于保守的回答,与周时砚 “主动御敌、以战止战” 的理念形成鲜明对比。殿内官员暗自议论,显然更倾向于周时砚的强硬态度 —— 毕竟北狄曾突袭雁门关,若一味议和,恐助长其气焰。
此时,一名太监悄悄走进殿内,在皇帝耳边低语片刻。原来,周衍早己暗中派太监去京城街头,随机询问百姓 “愿立谁为储”。太监回报,无论是城墙根的流民、街头的商贩,还是城郊的农户,皆回答 “愿立靖安侯周时砚”,理由无外乎 “他给我们饭吃”“他护我们不被北狄欺负”“他杀贪官,为我们做主”。
民心所向,己成定局。但周衍看着殿内的世家官员,仍需顾及朝堂平衡。他沉吟片刻,开口道:“储位之事,关乎国本,不可仓促定论。朕决意,暂缓一月再定储君。这一月内,周时砚领‘边关防务加固’之任,负责修缮雁门关城墙,补充边关军需,训练新兵;三皇子景恒领‘京城粮价稳定’之任,负责协调粮商、核查粮仓,确保京城粮价不涨,百姓能买得起粮。一月后,朕将按两人任务成效,结合百官与民心意见,最终定夺储位。”
这一决定既给了两人展示能力的机会,又缓和了世家与寒门的矛盾 —— 世家官员虽不满周时砚的优势,却也认可 “以成效定储” 的公平性;寒门官员则相信周时砚定能完成任务,巩固优势。
周时砚与三皇子同时躬身领命:“臣(儿臣)遵旨!”
退朝后,周时砚走出金銮殿,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他知道,这一月的任务考验,不仅是储位之争的最后对决,更是他践行父亲 “护民生、守边疆” 遗愿的又一次机会。不远处,苏清欢正站在宫门外等他,手中捧着刚熬好的安神汤药:“听说你今日在太庙跪了许久,这碗药能舒缓筋骨,你快趁热喝了。”
周时砚接过药碗,暖意顺着喉咙蔓延至心底。他看着苏清欢温柔的眼神,轻声道:“等我完成边关的任务,就带你去江南,看看孝康太子当年治理过的河道,也看看你种下的紫茉莉。” 苏清欢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边关的风与京城的暖,在此刻交织,预示着大靖的未来,正朝着清明与盛世的方向,稳步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