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雨刚洗去灾涝的痕迹,苏州城外的流民安置区却弥漫着一丝焦虑 —— 灾后重建需大量粮食补种庄稼、赈济仍缺粮的流民,可州府粮仓的存粮仅够支撑十日,苏明宇从备荒粮仓调运的补粮尚在途中。流民代表老郑每日都去州府粮库清点,却在三月初十的清晨,发现了异常。
“王主簿,这几日夜里,陆家粮仓怎么总有人运粮进去?” 老郑指着不远处陆家的高墙大院,昨夜他值夜时,见三辆粮车趁着夜色驶入陆家后门,车辙里还沾着未干的泥土,“前几日抗灾,陆家只捐了五百石粮,如今却偷偷囤粮,莫不是想等粮价涨了再卖?”
王主簿心中一紧,不敢耽搁,立刻随老郑去查探 —— 两人绕到陆家粮仓后侧,隐约能听到里面的谷粒翻动声,墙缝中还漏出几袋印有 “江南漕运” 字样的粮袋(漕运粮本是救灾专用)。当日午后,老郑便带着证词与查探记录,快马奔赴京城,将此事上报苏明宇。
“竟敢在灾后囤粮,简首是无视民生!” 苏明宇看完记录,当即派御史张谦赴江南彻查,临行前叮嘱:“务必查清囤粮数量、来源,收集确凿证据,不可冤枉,也不可纵容!”
张谦抵达苏州后,并未贸然上门,而是先从外围核查:他调阅陆家粮仓的进出账册,发现 “抗灾期间(二月初一至二月底),陆家共从漕运粮商处购入粮食 2 万石,账面标注‘自用’,却无任何赈灾捐赠记录”;随后找到卖给陆家粮食的漕运粮商,粮商坦言 “陆家给的收购价比官府高两成,还让咱们保密,说‘等灾后粮价涨了,有你们好处’”;最后走访周边流民,有十余人作证 “曾见陆家粮仓夜间运粮,有人问起,守卫便说是‘自家储备’,可陆家平日哪用得了这么多粮”。
证据链完整后,张谦才带人前往陆家粮仓 —— 打开粮仓大门,2 万石粮食整齐堆放,粮袋上的 “漕运救灾专用” 印记仍清晰可见,陆家主陆鸿远(此前被废后,由其弟陆鸿图接任)面对证据,脸色惨白,却仍狡辩:“这是为家族子弟储备的粮食,并非囤粮谋利!”
“灾后流民缺粮,你却囤 2 万石私用,还敢说不是谋利?” 张谦厉声反驳,当即下令封存粮仓,将陆鸿图带回京城听候处置。
消息传回京城,周时砚在金銮殿召开朝会,议处陆家囤粮之事。朝会刚开,世家代表、礼部尚书李嵩便出列求情:“陛下,陆家虽有囤粮之举,但好在未造成灾民饿死,且陆家此前参与备荒捐赠,也算是有过功绩,望陛下从轻处罚,给世家留些颜面。”
几名世家官员纷纷附和,有的说 “陆家只是一时糊涂”,有的说 “严惩恐让其他世家寒心”。可寒门官员却持相反意见,御史大夫(新科寒门进士提拔)躬身道:“陛下,灾后粮价本就易涨,陆家囤粮 2 万石,若真待价而沽,定会导致江南粮价暴涨,流民将再次陷入困境!此风不可长,需按律严惩,以儆效尤,让其他世家不敢再犯!”
朝堂上两派争论不休,周时砚却始终沉默,手指轻轻敲击御案 —— 他清楚,严惩陆家易,但若激化世家与朝廷的矛盾,后续新政推行恐遇阻力;可从轻处置,又会让百姓觉得朝廷偏袒世家,失了民心。思索片刻,他终于开口,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陆家囤粮之事,证据确凿,若不处置,难平民愤;但若处置过苛,又失公允。朕意,按‘刚柔并济’处置:
其一,没收陆家囤粮 2 万石,由苏明宇统筹,全部用于江南灾后重建 —— 一部分发放给流民补种庄稼,一部分存入州府粮仓作为应急储备,确保粮价稳定;
其二,陆鸿图身为陆家家主,明知灾后缺粮仍囤粮谋利,免去其所有官职,罚俸五年,贬为苏州州学教谕,负责教授农艺课,让他亲身体会民生疾苦,知晓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性;
其三,保留陆家子弟科举、经商资格,若陆家后续能主动参与民生事务(如捐赠农具、资助寒门学子),待三年后核查无误,可恢复陆家部分爵位。”
这番处置,既以 “没收囤粮、贬黜家主” 体现了对囤粮行为的严惩(刚),又以 “保留子弟资格、允诺恢复爵位” 给了世家台阶(柔),朝堂上的争论瞬间平息 —— 寒门官员认可 “严惩囤粮”,世家官员也接受 “留有余地”,连李嵩都躬身道:“陛下处置公允,既护民生,又顾世家,臣心服口服!”
处置结果传至江南,陆鸿图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赴苏州州学上任。当他第一次站在州学农艺课的讲台上,面对台下多是流民子弟的学生,讲解 “耐旱粟米种植技巧” 时,有学生问:“先生,您家有那么多粮,为什么不捐给缺粮的流民呢?” 陆鸿图顿时语塞,看着学生们黝黑的脸庞与渴望知识的眼神,心中第一次生出对 “囤粮谋利” 的愧疚。
更深远的影响在其他世家 —— 看到陆家 “严而不苛” 的处置,原本还存有 “灾后囤粮” 念头的世家,纷纷主动清查自家粮仓:京城崔家将多余的 5000 石粮捐赠给京郊流民安置区,江南其他世家也陆续捐赠粮食、农具,有的甚至派家族子弟参与灾后重建。短短半月,江南各州府便收到世家捐赠的粮食 3 万石、农具 2000 具,粮价不仅未涨,反而因供应充足,回落至灾前水平(每石 500 文)。
流民老郑在苏州州学见到陆鸿图时,笑着说:“陆先生,如今粮价稳了,流民都能种上庄稼了,您要是早把粮捐出来,也不用来这儿教书了。” 陆鸿图尴尬地笑了笑,却也认真回答:“往后我会好好教学生种粮,也会劝家里人多做民生实事。”
周时砚在东宫收到苏明宇的 “江南灾后民生报表”,上面写着 “世家捐赠积极,粮价稳定,流民补种率达 95%”,靖安同步弹出提示:【世家囤粮事件处置得当,既维护民生底线,又缓和世家矛盾,世家对新政配合度提升至 75%,吏治清明率从 83% 提升至 84%(距盛世标准仅差 1%),民生信任度持续巩固!】
苏清欢端来一杯热茶,轻声道:“你这‘刚柔并济’的法子,真是既解决了问题,又没激化矛盾,连林太傅都夸你‘有治国之才’呢。”
周时砚接过热茶,目光望向窗外的农田,那里新种的粟米己冒出嫩芽:“治国本就不是非黑即白,既要守住民生的底线,也要给世家转变的机会。只要大家都朝着‘让大靖变好’的方向走,盛世就不远了。”
春风拂过东宫的庭院,带着农田的清香。这场世家囤粮风波的平息,不仅稳定了灾后民生,更让朝堂上下看到了新帝 “恩威并施” 的治理智慧 —— 为后续彻底达成吏治清明的盛世指标,又铺就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靖罪子:皇爷爷!你吃杂粮饼吗(http://www.220book.com/book/MJR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