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把咖啡杯往桌角推了推,杯底蹭过木质桌面,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窗外的天己经黑透了,路灯的光透过百叶窗,在电脑屏幕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影子,像极了古代线里铜柱上缠绕的锁链——她刚写完白灵焚身的章节,指尖还残留着敲键盘时的酸胀感,眼前总忍不住浮现出火焰裹着铜柱的画面,连咖啡都喝不出苦味了。
“叮咚”一声,手机在桌角震了一下。林砚以为是催更的消息,随手拿起来看,却愣住了——是支付宝账单的推送,备注栏里赫然写着“赵佶”两个字。
这两个字像根细针,一下子扎醒了她混沌的思绪。
半个月前,她刚写完姬满初见白灵的章节,夜里就收到了一笔匿名转账,金额不多,只有九百九十九块,备注是“谢稿,元祐通宝当谢礼”。当时她以为是读者的恶作剧,毕竟“赵佶”是宋徽宗的名字,元祐通宝又是北宋的钱币,怎么看都透着股荒诞劲,她随手把账单截图存进文件夹,没太当回事。
可现在,刚写完白灵的玄鸟玉玦碎在火里,这账单又冒了出来,连备注都没变,还是“赵佶”和“元祐通宝”。
林砚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顿了顿,突然觉得后背莫名窜起一股凉意——这不会真的是巧合吧?
她把手机扔在桌上,重新坐回电脑前,鼠标点开浏览器,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元祐通宝”西个字。屏幕上跳出一堆词条,大多是钱币收藏的信息:“元祐通宝,北宋哲宗元祐年间铸行,钱文为苏轼、司马光手书,分篆、行两种字体……”
这些信息她之前也看过,没什么特别的。林砚皱了皱眉,想起账单里的“元祐通宝当谢礼”,又在搜索框里加了两个字——“元祐通宝 留真”。
她也说不清为什么会加“留真”,可能是刚才写古代线时,脑子里总想着白灵要“留真”做自己,不是“圣女”;也可能是卷八的剧情里,她埋了个“留真照相馆”的伏笔,民国背景,老板姓陆,馆里藏着一块和玄鸟玉玦很像的旧玉。
按下回车键的瞬间,林砚的心跳莫名快了两拍。
搜索结果跳出来的速度很慢,加载条转了两圈,才跳出寥寥几条信息。最上面的一条是古籍扫描件,标题是《汴京杂记·市井篇》,内容是用竖排繁体写的,林砚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才勉强认全:“北宋汴京朱雀门内,有留真钱铺,主营兑换、寄储,兼售古钱。老板陆氏,人称陆掌柜,生卒年不详,然钱铺存续至徽宗年间,传闻陆氏藏有一枚‘元祐通宝’母钱,从不示人……”
“留真钱铺?陆氏?”
林砚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她赶紧把页面放大,逐字逐句地读。古籍里还写着,留真钱铺在政和年间突然关门,陆掌柜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句传言:“留真者,留真心,留真迹,跨世亦不改其志。”
跨世?
这两个字像惊雷一样,在林砚的脑子里炸响。她猛地想起卷八的“留真照相馆”——民国二十三年,上海法租界,留真照相馆的老板也姓陆,沉默寡言,馆里的墙上挂着一幅没署名的画,画的是北宋汴京的朱雀门,柜台下藏着一块焦黑的玉玦,老板总说“这玉是跨世的念想”。
当时她写这段剧情,只是觉得“留真”这个名字有寓意,陆姓也只是随手编的,可现在看来,北宋的留真钱铺,民国的留真照相馆,都姓陆,都和“跨世”有关,还都牵扯到了古物——元祐通宝和玄鸟玉玦。
这绝对不是巧合!
林砚的手指有些发颤,她点开文件夹,找到半个月前存的账单截图,又打开卷八的手稿文档,翻到留真照相馆的章节,把两者并排放在屏幕上:
——支付宝账单:付款人“赵佶”,备注“元祐通宝当谢礼”。
——《汴京杂记》:留真钱铺陆氏,藏元祐通宝母钱,存续至徽宗(赵佶)年间。
——卷八手稿:留真照相馆陆老板,藏焦黑玉玦,言“跨世的念想”。
三条线索像串珠子一样,被“留真”和“陆姓”串在了一起,而珠子的另一头,似乎还连着古代线里白灵的玄鸟玉玦,连着姬满手里的半块玉,甚至连着幽冥说的“商亡周兴”。
林砚往后靠在椅背上,盯着屏幕上的文字,突然觉得自己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在拼凑一段真实的“跨世故事”。那个叫“赵佶”的付款人,会不会真的是宋徽宗?作者“静澜先生的故事”推荐阅读《凡尘,九世轮回》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他为什么要给她转钱,还提元祐通宝和留真钱铺?留真钱铺的陆掌柜,和留真照相馆的陆老板,是不是同一个人?或者说,是同一个“跨世者”?
还有那块玄鸟玉玦,古代线里碎成了两半,一半在姬满手里,另一半被火焰烙进了白灵的胸骨;卷八的留真照相馆里,陆老板藏的那块焦黑玉玦,会不会就是白灵胸口的那半块?检测人员说玉玦含“非地球元素”,还“像被大火烧过”,这不正好对应了白灵的玉玦在火里碎掉的剧情吗?
林砚越想越觉得心惊,她伸手拿起桌上的焦黑玉玦——这是她上个月去古玩市场淘来的,当时觉得玉玦的纹路像玄鸟,就买了回来当写作道具,后来检测时发现了异常,她还在章节里加了“非地球元素”的设定。现在看来,这玉玦说不定也是“跨世线索”的一部分?
她把玉玦放在电脑屏幕前,对着《汴京杂记》里的留真钱铺描写看了半天,玉玦的焦黑痕迹,和钱铺“存续至徽宗年间”的时间线,似乎隐隐能对上——徽宗年间,正是北宋末年,战乱频发,留真钱铺关门,陆掌柜失踪,玉玦会不会就是那时候被带出汴京,辗转到了民国的留真照相馆,最后落到她手里?
“叮咚”,手机又震了一下。这次是条私信,来自知乎,她平时在上面更古代线的连载,读者都知道她的ID。
私信的内容很短,只有一句话:“留真钱铺的陆掌柜,在朱雀门内埋了半块玉,和元祐通宝母钱一起。” 发件人的昵称是“赵佶”,头像竟然是一枚元祐通宝的钱币图案。
林砚的手猛地一抖,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她赶紧回私信,想问清楚更多信息,可消息发出去后,显示“对方己读,未回复”,再点进对方的主页,己经变成了“用户不存在”。
就像从来没有过这个“赵佶”一样。
林砚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她重新看向电脑上的搜索结果,看向卷八的手稿,看向手里的焦黑玉玦,突然觉得自己好像触碰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她写的古代线、民国线,甚至她自己的现实生活,都被“跨世线索”连在了一起。
白灵的玄鸟玉玦,姬满的誓言,留真钱铺的陆掌柜,留真照相馆的陆老板,还有那个神秘的“赵佶”和元祐通宝,这些都不是她凭空编出来的,更像是有人在通过她的笔,把一段被遗忘的跨世故事,一点点还原出来。
林砚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行字:
1. 古代线:白灵玄鸟玉玦碎,半块烙心,半块在姬满手。
2. 北宋:留真钱铺(陆),元祐通宝母钱,跨世传言。
3. 民国:留真照相馆(陆),焦黑玉玦,跨世念想。
4. 现实:“赵佶”转账,元祐通宝当谢礼,私信线索。
写完后,她看着这几行字,突然笑了——之前总觉得古代线的“权力换尊严”和民国线的“留真守心”有点脱节,现在有了“留真”和“陆姓”的线索,两条线一下子就串起来了。
她伸手摸了摸笔记本上的字,突然想起古代线里,白灵最后喊的“我是子白灵,是人”,想起姬满说的“记你为‘人’,非祭品”,想起留真钱铺的“留真心,留真迹”——原来“留真”才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不管是古代、北宋、民国,还是现实,都在讲“留真做自己”。
林砚关掉浏览器,把焦黑玉玦放回锦盒里,放在电脑旁。她点开古代线的文档,光标停在“白灵断气,喊‘我是人’”的章节末尾,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新的标题:“第一卷 终章:留真者,跨世不改”。
她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开始。留真钱铺的陆掌柜藏的元祐通宝母钱,留真照相馆的陆老板藏的焦黑玉玦,还有那个神秘的“赵佶”,这些线索都等着她去解开。
窗外的路灯还亮着,透过百叶窗的影子落在屏幕上,像极了跨世的脚印。林砚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这次终于尝出了苦味,却也带着一丝甜——她好像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跟着白灵、姬满,跟着留真的陆老板,一起走在“留真”的路上,跨世也不回头。
她拿起手机,给编辑发了条消息:“卷八要提前更,留真照相馆的剧情,该揭开一点了。” 然后放下手机,重新看向电脑屏幕,光标闪烁间,民国线的陆老板正站在照相馆的柜台后,手里拿着那块焦黑的玉玦,对着窗外的雨丝,轻轻说了句:“该让他们知道‘留真’的意思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ML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