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杏花玉佩
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一阵咳嗽声惊醒。灶台上的杏花羹还温着,飘着淡淡的药香。我披衣起身,看见那个男人正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别动。"我按住他的肩膀,"相思引的毒入心脉,至少还要躺三日。"
他抬头看我,眼神清明得不像刚醒的人。晨光从窗棂间漏进来,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碎金。
"是你救了我。"不是疑问句,是陈述。他的声音比昨夜温润了些,带着刚醒的沙哑,像被杏花酒浸过的琴弦。
我低头搅动碗里的羹汤:"医者本分。"说着把碗递给他,"再喝一口,对你心脉有好处。"
他没接碗,目光落在我腰间的玉佩上。那眼神让我心头一跳——像是看见了久别重逢的旧物。
"这玉佩......"他伸手想碰,又停在半空,"能让我看看吗?"
我解下玉佩递给他。羊脂玉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上面刻着半朵杏花。这是奶奶在我及笄那年给的,说是祖传之物。
他的手指抚过玉佩边缘,那里有一道极细的裂纹,像是被什么利器划过。然后他从自己颈间取出一块玉佩——同样的羊脂玉,同样的杏花,只是是另外半朵。
当两块玉佩靠近时,裂纹处竟然严丝合缝地契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朵完整的杏花。
我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果然。"他轻声说,指尖在玉佩上,"十八年前,杏花节......"
"什么杏花节?"我追问。
他却突然咳嗽起来,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我连忙扶他躺下,手指搭在他脉上——脉象比昨夜更加紊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血脉里横冲直撞。
"杜姑娘。"他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却轻得可怜,"你相信......药膳能唤醒记忆吗?"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响了一声。我望向窗外,昨夜风雨过后,杏林里落英缤纷,像下了一场粉色的雪。
"当然相信。"我从柜子里取出个小酒坛,"这是去年封的杏花酒,用的就是这片林子最早开的那树花。奶奶说,这样的酒能叫人想起最快乐的时光。"
酒封一开,满室生香。我把酒倒进白瓷杯里,递到他唇边:"尝尝?"
他抿了一口,眼睛突然睁大:"这味道......"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我小时候喝过一模一样的。"
"不可能。"我摇头,"这方子是杜家不传之秘,连我爹都没学会。"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着玉佩:"但我确实喝过。在京城谢家的老宅,每年杏花节,我娘都会酿......"
谢家。又是谢家。
我注意到奶奶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端着药罐,脸色比碗里的药汁还黑。
"谢公子。"奶奶的声音冷得像浸了井水,"既然醒了,就该走了。"
男人——现在我知道他姓谢了——挣扎着要下床:"多谢相救,在下谢远山。只是......"
"只是什么?"奶奶打断他,"我们杜家不欠谢家什么。"
谢远山的眼神闪了闪:"老夫人认识我?"
奶奶没回答,把药罐重重放在桌上:"把这副药喝了,明日一早离开。"
药汁黑如墨汁,散发着苦涩的气味。谢远山却笑了:"这是'忘川汤'的方子,老夫人好记性。"
奶奶的手抖了一下。
我看看奶奶,又看看谢远山,突然觉得这个清晨比昨夜的雨还冷。灶台上的杏花羹不知何时已经凉了,表面结了一层薄薄的膜。
"奶奶。"我小声说,"他还没好全......"
"我说让他走。"奶奶从未对我这么凶过,"杜若,去后院摘些新鲜的紫苏来。"
我一步三回头地往外走,听见身后谢远山在说:"老夫人,十八年前的杏花节......"
"住口!"奶奶的声音陡然拔高,"你们谢家造的孽,还不够吗?"
后院的紫苏长势很好,叶片上还挂着昨夜的雨珠。我蹲下身掐紫苏时,听见墙外有两个婶子在说话。
"听说杜家捡了个男人?"
"可不是,长得可俊了,就是看着眼熟......"
"像不像十八年前那个......"
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接着是匆匆离去的脚步声。
我抱着紫苏回屋时,谢远山已经喝完了药,正望着窗外的杏林出神。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我的脚边。
"杜姑娘。"他轻声说,"能带我看看那片杏林吗?"
奶奶在里屋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现在不行。"我把紫苏放在桌上,"等你能自己走到村口再说。"
他笑了,眼角有细小的纹路:"那要多久?"
"看心情。"我故意板着脸,"还要看奶奶的心情。"
谢远山突然压低声音:"你奶奶......是不是姓姜?"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奶奶确实姓姜,但村里人都叫她杜奶奶,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姓。
"你怎么知道?"
他没回答,只是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是张发黄的纸,上面画着一株杏花,旁边写着小字:"姜氏女,擅药膳,持半枚玉佩。"
字迹娟秀,像是女子手笔。
"这是我娘留下的。"谢远山的声音很轻,"她说十八年前,在杏花节上,把半枚玉佩给了一个擅做药膳的姑娘。"
我盯着那张纸,突然觉得喉咙发紧。奶奶从未提过十八年前的事,但每年三月,她都会一个人去杏林待很久。
"你娘......"我声音发哑,"她还好吗?"
谢远山的眼神暗了下去:"我娘在我五岁那年就去世了。临终前给了我这张纸,说......"
"说什么?"
"说如果遇到持另一半玉佩的人,要告诉她......"他顿了顿,"杏花虽谢,根脉犹存。"
灶膛里的火突然爆了个灯花,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正在说悄悄话的剪影。我注意到谢远山说这话时,手指无意识地着玉佩的裂纹处。
"我去给你煮醒酒汤。"我慌乱地转身,差点碰翻药罐。
"杜若。"他叫住我,声音温柔得不像话,"谢谢你。"
我低头搅动着锅里的汤,不敢回头。窗外的杏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地落下,像一场迟到的雪。
"谢远山。"我突然问,"你......为什么要来杏花村?"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他不会回答。
"来找一个人。"最终他说,"一个可能记得十八年前杏花节的人。"
锅里的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热气模糊了视线。我恍惚看见十八年前的杏林里,年轻的奶奶和一个小男孩,他们手里各拿着半枚玉佩......
"找到了吗?"我轻声问。
谢远山看着我,眼神深得像要把我吸进去:"找到了。"
(本章完)
作者“鱼跃”推荐阅读《杏花药膳:记忆为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LO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