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社火惊鸿

小说: 西府故人   作者:大海啊大海故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西府故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MLZE/ 章节无错乱精修!
 

腊月二十三,小年刚过,渭河北岸的赵家大院便又喧腾起来。此番不为“完灯”,是为酬神、为祈福,更是赵老爷为冲淡月前那场风波,重振家族声威而操办的社火盛宴。

青砖门楼前,新换的宫灯照得雪亮。院内,二十张八仙桌按着老规矩摆开,桌面上己陈设好九碟凉菜,当中一盘臊子肉,红油亮泽,酸香扑鼻。后厨里,十几个妇人围着面案,揉、擀、切、扯,动作麻利得很。擀面皮的“砰砰”声、拉扯面的“啪啪”声、滚油泼辣子的“刺啦”声,交织成一首西府年节特有的喧腾交响。

天色将暮未暮时,远处锣鼓铙钹声震天动地,由远及近,如春雷滚过黄土塬。孩子们尖叫着涌向院门。

“来咧来咧!社火队来咧!”

只见打头的便是声势浩大的“马社火”。骡马皆披红挂彩,鞍上驮着画了脸谱的童男童女,扮的是《封神》《三国》里的人物。关公面如重枣,眉卧蚕,丹凤眼;张飞豹头环眼,额间绘着盘绕的黑蟒。脸谱色彩浓烈,纹样稚拙古朴,在马蹄踏起的薄雪尘烟里,恍如古老的神祇降世临凡。

紧随其后的“高芯社火”更是引得满场惊呼。精壮汉子们赤膊扛着丈余高的铁芯子,芯顶站着的娃娃,扮作《白蛇传》里的白素贞与许仙,水袖飘飘,仿佛凌空踏虚。芯子随着扛夫的步伐微微晃动,惊险又奇巧。

赵秀云站在父亲身后,一身藕荷色缎袄,围脖儿上一圈风毛衬得她脸如白玉。她目光清亮地看着这热闹景象,心底却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疏离。自月前当众拒婚,她虽凭机敏保全了家业,却也成了乡邻口中毁誉参半的“奇女子”。她像是从既定的棋盘上跳了出来,却落入了更广阔也更迷茫的天地。

“嫽得太!(好得很!)”身旁的王继文抚掌赞叹,他今日换了长衫,围巾随意搭着,更显文气,“这社火阵势,这脸谱艺术,真是民间瑰宝,比东洋的博览会更有生趣!”

赵老爷捻须微笑,颇显得意。唯有旁边桌上的杨文轩,阴着脸,捏着酒盅,乜斜着眼哼了一声:“倭也(好看)顶啥用?能当饭吃?”他身侧几个跟班附和地干笑几声。

社火正耍到高潮处,忽闻院外一阵清脆马蹄声踏破锣鼓喧嚣。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骑骏马踏雪而来,当先一人,身姿笔挺如松,穿着簇新的靛蓝军校生制服,肩章闪亮,马靴锃亮,正是从省城陆军学堂归来的李靖远。

他利落地翻身下马,动作干净有力,与周遭长袍马褂的乡绅、彩绘脸谱的社火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

“赵伯父,王兄,秀云妹妹。”李靖远抱拳行礼,声音清朗,目光炯炯有神,“军校年假,特来叨扰,恭贺赵家社火盛宴!”

“靖远哥!”王继文欣喜上前,与他互捶肩膀,显是情谊深厚。

赵老爷更是喜出望外,李靖远月前仗义执言,又代表军方支持办学,己是赵家恩人兼重要依仗,此刻归来,恰给赵家增光添彩。“贤侄快请入座!克里马擦(麻利点),给李少爷看茶!”

家丁连忙添座上酒。李靖远的位置,恰安排在赵秀云斜对面。

他解下军刀,落座时目光不经意与秀云一碰。秀云只觉得那目光如渭水晨星,清亮锐利,又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她心口莫名一跳,忙垂下眼睫,假意去拢袖口,指尖却微微发热。

李靖远却坦然一笑,转而与赵老爷、王继文寒暄起来,说起省城见闻、军校操练、天下大势,言谈间气度从容,见解不凡,引得周遭宾客纷纷侧耳倾听。

杨文轩被冷落在一旁,脸色愈发难看,捏着酒杯的手指关节发白。他杨家与李家素无交情,月前又因提亲之事几乎与赵家撕破脸,此刻见李、赵、王三家子弟言笑晏晏,只觉刺眼无比。

酒过三巡,社火表演暂歇,宴席气氛更酣。杨文轩几杯烈酒下肚,那股邪火再也压不住。他晃晃悠悠站起身,端着一杯酒走到主桌。

“李……李少爷,”他舌头有点大,“从省城回来,洋枪洋炮……学得嫽(好)!给咱……咱乡里人,露一手咋样?也让我等……开开眼!”

这话夹枪带棒,暗讽李靖远只会摆花架子。席间顿时一静。谁都知道杨家与赵家不快,这是故意找茬。

李靖远放下筷子,面色平静地看着杨文轩:“文轩兄想怎么看?”

杨文轩见他接话,更来了劲,西下一指:“瞧见……瞧见那挂鞭炮没?百子炮!你敢不敢……骑马过去,枪打引线,点响它?打不响……呵呵,罚酒三坛!”

众人哗然。那百子炮挂在十丈开外的老槐树枝桠上,天色己暗,目标极小。纵是神枪手,也难保马上颠簸能一击即中。这分明是刁难。

赵老爷脸色一沉,正要呵斥。李靖远却朗声一笑:“好!”

说罢,他起身解下军刀,大步走向院门外的坐骑。满院宾客都屏息凝神,赵秀云不自觉地攥紧了绢帕,为王继文捏把汗的王继文也皱紧了眉。

只见李靖远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那骏马便小跑起来。距离老槐树尚有三十步,他忽然从腰间枪套抽出一把驳壳枪,看也不看,甩手便是一枪!

“砰!”

清脆的枪声划破夜空。下一瞬,“噼里啪啦——”百子炮的引线应声燃起,炸出一团耀眼火光,鞭炮声震耳欲聋地响彻院落!

满场先是一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嫽!嫽扎咧(好极了)!”

李靖远策马回转,马蹄轻快。他在马上对杨文轩微一颔首:“文轩兄,承让。”语气平淡,却更显姿态高超。

杨文轩僵在原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显得无比尴尬。他本想让人出丑,反成了对方扬名的垫脚石。

社火表演再次开始,这回是粗犷豪放的陇州地台社火,舞者们踩着高跷,挥动旌旗,模拟古战场厮杀,吼声震天。气氛被推向新的高潮。

便有好事者起哄:“李少爷露了绝活,杨少爷、王少爷也不能藏私!来个节目助兴!”

王继文推辞不过,起身清了清嗓子,竟用标准的官话朗诵了一首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声音清越,情感充沛,虽与这乡土氛围略格格不入,却也自有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赵秀云听得专注,眼中流露出赞赏。

杨文轩被点了名,又刚丢了面子,憋着劲要找回场子。他豁然起身,扯开嗓子竟吼起了秦腔《斩单童》选段。他嗓音沙哑粗粝,却意外地合了秦腔的高亢悲壮:“呼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泪下来……”唱得是英雄末路的悲怆,竟也博得满堂彩,尤其是杨家那边的人,叫得格外响。

“好!杨少爷谄活(舒服/好)!”底下有人用西府话喝彩。

唱罢,杨文轩得意地瞥了李靖远和赵秀云一眼,这才坐下。

压力顿时给到了李靖远。众人目光灼灼,看他如何接这擂台。李靖远却也不怵,微微一笑,对乐班子方向一抱拳:“劳驾,一曲《金沙滩》。”

铿锵的锣鼓梆子声立刻响起。李靖远站定,未语先有势。他开口一声“王朝马汉喊一声”,声如洪钟,穿透力极强,竟是字正腔圆的西府秦腔。唱的是杨家将血战金沙滩,忠勇报国,苍凉悲壮之气扑面而来。他军人气质与这忠烈故事完美契合,唱到“舍生死为了主江山”时,更是目光炯炯,仿佛身临其境。

满院寂静,唯有他那慷慨激昂的唱腔在夜空中回荡,撞在每个人心口上。这是融入西府人血脉里的声音,比王继文的诗文更接地气,比杨文轩的悲叹更显正气磅礴。

赵秀云怔怔地看着他。看他微昂的头颅,挺首的脊梁,看他唱到动情处微微颤抖的指尖。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和她读过那些侠义小说里的英雄人物重叠了起来。不同于王继文带来的新思想清风,这是一种更原始、更炽热的力量,撞击着她的心扉。一种陌生的、酥麻的情愫,如渭水解冻的春水,悄悄漫上心田。

社火宴至深夜方散。宾客渐去,满地狼藉,唯有残烛与电灯照着杯盘碗盏。

赵秀云帮着刘妈指挥下人收拾,经过书房窗下,却听见里面父亲和李靖远的谈话声断断续续传出。

“……办学堂是好事,但得罪了杨家,终是心腹大患。”是父亲忧心忡忡的声音。

“赵伯父放心。”李靖远的声音沉稳有力,“如今时局不同,军阀割据,有枪便是草头王。他杨家再豪横,也不敢轻易与军方背景的人撕破脸。家父在张督军麾下,还说得上几句话。新式学堂,关乎地方教化、救国图存,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

“唉,话虽如此……贤侄,日后还需你多多帮衬秀云和她这学堂。她一个女子,终究艰难……”

“伯父言重了。继文兄精通新学,秀云妹妹有魄力有担当,靖远不才,愿尽绵薄之力。于公于私,这都是分内之事。”

“好,好……有贤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只是秀云的婚事……终究是块心病。杨家那边怕是还惦记,寻常人家又不敢高攀……”

窗外,赵秀云的脚步顿住了,心猛地一沉。方才因李靖远而生出的那点旖旎心思,瞬间被现实的冰冷刺穿。是啊,她可以拒婚一次,却终究逃不脱“赵家女儿”的身份和责任。她的婚事,依然是父亲用来维系家族、换取利益的筹码。而李靖远……他的帮助,是出于公道,出于与王继文的交情,还是……

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方才宴席上的热闹欢腾像一场幻梦,冷风吹来,只剩下无尽的迷茫和沉重的压力。

这时,王继文寻了过来:“秀云妹妹,原来你在这里。我和靖远兄正要回去,一同走一段吧?”

赵秀云回神,点了点头。

三人并肩走出赵家大院。渭水在远处默默东流,河面倒映着疏星冷月。社火散后的乡村陷入沉寂,只听得三人脚步声沙沙作响。

王继文兴致很高,还在与李靖远讨论方才的秦腔和社火脸谱的艺术价值,又引申到民俗学与国民性改造的关系上。李靖远偶尔插几句,言简意赅,却总能切中要害。

赵秀云默默跟在半步之后,看着前面两个挺拔的背影。一个西装革履,思想新潮,致力于教育救国;一个戎装笔挺,英气勃发,走军事强国的道路。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青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救国兴邦的道路。

那她自己呢?办女学,让女子读书明理,这又何尝不是一条路?只是这条路,注定更孤独,更艰难。它需要挣脱的,是千年不变的枷锁。

她忽然想起月前撕毁婚书的那一刻,那份决绝的勇气似乎又在心底复苏。

到了岔路口,李靖远停步,对二人道:“我回城防营驻地。继文兄,秀云妹妹,就此别过。”他的目光在秀云脸上停留了一瞬,夜色中看不真切情绪,“办学堂若遇难处,随时可来找我。”

“一定。”王继文拱手。

“多谢……靖远哥。”赵秀云轻声道。

李靖远转身,大步流星消失在夜色中,军靴踏地的声音坚定而孤独。

王继文叹道:“靖远兄真是人中龙凤。有他支持,学堂之事阻力会小很多。”他转而看向秀云,温言道,“秀云妹妹,你也累了,快回去吧。明日我们再商议学堂章程细则。”

送走王继文,赵秀云独自站在路口,望着李靖远离去的方向,又望望渭水,再回头看看灯火阑珊的赵家大院。社火宴的喧嚣犹在耳畔,父亲的话却如冰水浇头。

情愫暗生,却前途未卜;心向自由,身负枷锁。古老的渭水沉默东流,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新一代的喜悦与烦恼,挣扎与希望。

风中隐约传来几声秦腔新调,不知是哪家后生还在哼唱,却仿佛带着新的期盼。

西府故人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西府故人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LZ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西府故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MLZ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