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汇栈的百工阁一开张,就成了工匠们的乐园。
青砖铺地的阁子里,靠墙摆着各式工具——中原的刨子、锯子,草原的鞣皮刀,西域的小锻炉,还有温砚新做的量尺,上面刻着汉、蒙、西域三种刻度。工匠们围着一张大木桌,手里拿着各自的活计,比划着、笑着,铁砧敲击的“叮当”声和砂轮打磨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像首热闹的歌。
萧越走进来时,正看到一个中原铁匠和西域铁匠抢一把锤子。中原铁匠想演示“淬火”,西域铁匠要展示“鎏金”,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手里的铁钳却不约而同地护着对方的铁器,生怕碰坏了。
“陛下!”温砚眼尖,先看到了他,手里还举着个没完工的小犁头,上面缠着细细的铜丝——那是跟西域匠人学的“缠丝工艺”,说是能防生锈。
“这是做什么?”萧越拿起犁头,指尖划过光滑的铜丝,冰凉的触感里透着巧思。
“给小犁头穿件‘铜衣裳’!”西域铁匠抢着说,生硬的汉话里带着得意,“我们那边的弯刀都这么弄,能用十年!”
中原铁匠不服气:“光好看不行!得结实!你看我这淬火的法子,扔水里‘滋啦’一响,硬得能劈石头!”
两人又要争,萧越笑着摆手:“都好。铜丝防锈,淬火增硬,合在一起,不就是最好的犁头?”
工匠们都笑了,西域铁匠立刻拿起铜丝,中原铁匠递过淬火钳,两人头挨着头,竟真的合作起来。火花溅在他们脸上,映出一样的专注。
角落里,草原的鞣皮匠正教江南的绣娘处理狼皮:“要先用羊油擦三遍,再用松木熏,这样又软又香,能做最好的袄子。”绣娘则回赠了一小包丝线:“这个颜色配狼皮好看,你试试绣朵中原的牡丹?”
萧越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刚登基时,魏党曾说“胡人技艺皆蛮夷,不足学”,而现在,最“蛮夷”的鞣皮术和最“精细”的绣活,正在一张木桌上互相传授。
“温先生,”萧越道,“把他们的法子都记下来,编一本《百工录》,中原的、草原的、西域的,都写上,印出来发给各州府的工坊。”
温砚眼睛一亮:“臣早就开始记了!您看——”他翻开厚厚的册子,上面画着鞣皮的步骤、鎏金的配方,还有西域锻炉的结构图,旁边用三种文字写着注解,“等编好了,让每个工匠都能学,不管是哪的手艺,好用就成!”
正说着,一个年轻工匠捧着个物件跑进来,是个铜制的小玩意儿,像个带齿轮的盒子。“陛下!您看这个!西域师傅说这叫‘滴漏’,能计时,比咱们的沙漏准!”
萧越接过滴漏,轻轻转动底部的旋钮,果然有水滴“嗒嗒”落下,带动齿轮转动。“好东西!”他赞道,“能用来记烧窑的时间、煮药的火候,用处大着呢!”
西域工匠顿时来了精神,拉着中原的铜匠就开始画图,说要做个更大的,能报时的那种。
百工阁外,商队的驼铃还在叮咚作响,阁内的铁火却越烧越旺。不同的工具碰在一起,不同的语言混在一起,竟熔出了一种新的味道——那是不分你我、只求更好的味道。
萧越走出阁子时,夕阳正把通汇栈染成金红色。他回头望了一眼,百工阁的窗户里透出火光,像一颗跳动的心脏,连着中原的田、草原的帐、西域的城。
他忽然明白,所谓江山,从来不只是地图上的疆界,更是这些跳动的火光、交融的手艺、共享的智慧。而他这个十二岁的帝王,能做的,就是给这些火光添一把柴,让它们烧得更旺,照亮更远的路。
夜色渐浓,百工阁的叮当声还在继续,和着远处的驼铃,在星空下轻轻回荡。那声音里,藏着比刀枪更坚韧的力量,正一点点,把这片土地连得更紧。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