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七章 春耕课,田埂地头作学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分一到,共学堂的孩子们多了门“新课”——跟着先生去田里上课。

萧越换上布衣,混在孩子中间,手里也提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谷种和菜苗。沈书砚拿着《农时歌》的图谱,巴特背着他爹做的小锄头,西域的孩子则捧着个陶罐,里面是他娘特意装的葡萄藤扦插苗。

“今天咱们学‘点种’,”老秀才蹲在田埂上,指着翻好的土地,“中原人种谷子,要挖一寸深的坑;草原人种青稞,坑要浅些;西域种葡萄,得先搭架子……”

他一边说,一边用三种语言比划,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轮到自己动手时,沈书砚小心翼翼地把谷种放进坑里,埋土时还特意按了按——那是他看爷爷种地时的样子。

巴特的小锄头没掌握好力道,一锄头下去挖深了,急得首咧嘴。萧越悄悄用脚尖把他的坑填浅些:“草原的土硬,浅点才好发芽。”

巴特眼睛一亮,学着他的样子调整,果然顺手多了。

西域的孩子最特别,他不种谷也不种麦,而是在田埂边挖了个坑,把葡萄藤苗放进去,还从陶罐里掏出些西域的沙土铺上。“先生说,”他用汉话解释,“葡萄要带家乡的土,才长得快。”

孩子们都围过来看,沈书砚还特意往他的苗根边浇了点水:“我爹说,新苗要喝足水。”

老秀才看着这一幕,捋着胡须笑:“你们看,种地跟做人一样,得知道人家要啥——谷子要深,青稞要浅,葡萄爱沙土,不能一刀切。”

萧越听着这话,忽然想起朝堂上的争论。以前总有人说“异族要学中原规矩”,却没想过,就像葡萄离不开西域的沙土,草原的牧法也有它的道理,强行改变,反而会伤了根本。

田埂另一头,苏明远带着农人们在演示“混种”——玉米地里套种豆角,豆角的藤蔓顺着玉米秆爬,不用另搭架子。“这叫‘互相帮衬’,”苏明远对孩子们喊,“玉米给豆角当架子,豆角的根能肥田,大家都长得好!”

作者“南宫潇斌”推荐阅读《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巴特立刻指着远处的羊群:“就像我家的羊和马!羊吃矮草,马吃高草,一起放更省事!”

“对喽!”苏明远笑着点头,“所以啊,中原的法子、草原的法子,就像玉米和豆角,凑在一起才更能耐!”

中午歇脚时,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分享干粮。沈书砚的米糕沾了泥土,巴特的奶豆腐被太阳晒得有些软,西域孩子的馕上还沾着葡萄籽,可他们吃得比任何时候都香。

“等谷子熟了,我请你们吃新米!”沈书砚拍着胸脯。

“等葡萄结果,我给你们酿甜酒!”西域孩子举着陶罐。

巴特最实在,指着远处的羊群:“我让我爹杀最肥的羊!”

萧越看着他们叽叽喳喳地约定,忽然觉得,这些田埂上的约定,比任何盟约都更牢固。当孩子们盼着彼此的新米、甜酒和羊肉时,那些所谓的“族群界限”,早就被田埂上的泥土悄悄埋了起来。

离开田地时,夕阳把孩子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手里的竹篮都空了,却捧着满手的泥土——那是他们亲手种下种子的地方。老秀才让他们把泥土装进小布包,说:“这是‘希望包’,秋天来看看,能长出啥。”

萧越也装了一包泥土,的土块里还混着几粒谷种。他知道,这些种子不只是谷种、葡萄种,更是“共融”的种子。它们会在田埂上发芽,也会在孩子们心里扎根,等到秋天,收获的不只是粮食,还有彼此的信任和亲近。

马车驶远了,还能看见孩子们在田埂上挥手,手里的“希望包”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十二岁的帝王握紧了自己的布包,泥土的气息从指缝间漏出来,带着春的暖意。他知道,比起朝堂上的运筹帷幄,田埂上的这堂“春耕课”,或许才是让天下真正安稳的根基——因为最朴实的道理,往往就藏在泥土里,藏在孩子们分享干粮的笑声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