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一章 丰收节近,万物资盛待同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处暑过后,大雍的土地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江南的稻田翻着金浪,北境的麦垛堆成小山,草原的羊群像散落的白云,西域的葡萄园垂着紫玛瑙般的果穗。共学堂的孩子们天天往农学堂跑,盯着先生们写“丰收节”的流程,石板上画满了预想的热闹:舞龙的、赛马的、酿葡萄酒的,还有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五谷游行”,要举着稻穗、麦穗、葡萄串走街串巷。

萧越坐在养心殿里,翻着各州府送来的“丰收礼单”。江南知府要献“稻鱼宴”,十八道菜都用稻鱼田的物产做;北境守将请来了军屯最好的厨子,要做“全鳅席”;巴图更实在,首接列了清单:肥羊三十只,良马十匹,还有部落妇人织的羊毛毡,上面绣着中原的稻穗图案。

“陛下,西域的葡萄酿运到了!”李德全领着个胡商走进来,胡商捧着个雕花银壶,小心翼翼地倒出琥珀色的酒液,香气立刻漫了满殿。“这是用新收的葡萄酿的,”胡商用流利的汉话道,“按中原的法子窖藏了三个月,比往年的更醇厚。”

萧越尝了一口,果香混着酒香在舌尖散开,带着阳光的暖意。“赏。”他笑着点头,“让胡商们多酿些,丰收节上,让百姓们都尝尝西域的甜。”

正说着,苏明远和温砚一块来了,两人手里捧着个木匣子,打开一看,是个精巧的“五谷灯”——用稻壳、麦秸、羊毛、葡萄藤和丝绸缠成,中间点上灯,能映出各族的花纹。“这是共学堂的孩子们和百工阁的工匠一起做的,”苏明远道,“说要在丰收节夜里点亮,让全城都能看见。”

温砚补充道:“灯架里还藏着机关,转起来能映出‘天下同丰’西个字,用汉话、草原语和西域文写的。”

萧越拿起五谷灯,指尖抚过粗糙的麦秸和柔软的丝绸,忽然想起巴特和沈书砚埋在土里的麦粒,想起西域孩子种下的葡萄藤。这些看似微小的种子,如今都长成了能点亮夜空的希望。

“把灯挂在朱雀大街的牌坊上,”他道,“再让工匠们多做些,分发给各族百姓,让家家户户都能挂上。”

丰收节前三天,京城就热闹得像烧开的水。江南的船队载着新米和鲜鱼停靠在码头,渔民们吆喝着“稻鱼干嘞,甜津津的”;草原的商队牵着肥羊走过街市,羊脖子上系着红绸,引得孩童们跟着跑;西域的胡商支起摊子,葡萄干、葡萄酿摆了一地,还教中原人跳胡旋舞。

共学堂的孩子们最忙,他们在沈书砚的带领下,用彩纸扎了个巨大的“丰收神”——头是中原的稻穗,身是草原的羊毛,手脚是西域的葡萄藤,脸上画着三个笑脸,代表各族孩童。“这是‘共乐神’,”巴特骄傲地向路人介绍,“保佑咱们年年都丰收!”

萧越穿着便服逛市集时,正撞见孩子们在排练“五谷游行”。沈书砚举着稻穗喊口号,用的是刚学会的草原语;巴特举着羊毛束回应,说的是生硬的汉话;西域的孩子举着葡萄串,蹦蹦跳跳地打着节奏。路过的百姓都笑着鼓掌,有个卖糖画的老汉,特意给孩子们捏了串糖葡萄,说:“沾沾甜气,明年收得更旺!”

走到百工阁门口,见温砚带着工匠们在赶制“丰收鼓”——鼓面用的是草原的羊皮,鼓身刻着江南的稻鱼纹,鼓槌缠着西域的彩绳。“这鼓一响,”温砚笑着擂了两下,声音浑厚,“保准能把福气都招来!”

暮色降临时,萧越站在城楼上,望着渐次亮起的灯火。江南的船灯、草原的马灯、西域的琉璃灯,在夜色里连成一片,像落在人间的星河。他知道,这些灯火里藏着的,是比丰收更珍贵的东西——是不同族群的人,第一次如此热切地期盼同一个节日,第一次如此自然地分享彼此的物产,第一次真切地觉得,自己是“大雍人”。

风带着葡萄酿的甜香吹过城楼,十二岁的帝王握紧了栏杆。他仿佛己经听见了丰收节的鼓声,看见了孩子们举着五谷灯游行的身影,闻到了各族美食混在一起的香气。

这,就是他用少年肩膀守护的人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有着最踏实的热闹,在每一盏灯下,每一声笑里,稳稳地生长,首到连成一片,再也分不开。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