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四章 雪落边关,一纸家书抵万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南宫潇斌”推荐阅读《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立冬刚过,北境就飘起了第一场雪。军屯的士兵们正忙着给麦田盖草帘,赵毅拿着一封刚到的家书,呵着白气笑道:“俺婆娘说,家里的蚕茧卖了好价钱,给娃扯了块‘合欢锦’做新袄,上面绣着草原的狼呢!”

旁边的巴图裹紧羊毛毡,手里也捏着封信,是部落捎来的——巴特在共学堂得了“算术第一”,还学会了用中原话写“羊”字,特意在信里画了只歪歪扭扭的羊。“这小子,”巴图笑着抹了把胡子,“比他爹强,知道啥叫‘念书’了。”

雪越下越大,萧越裹着厚棉袍,站在军屯的瞭望塔上,望着远处的草原。雪把天地都染成了白色,却挡不住往来的商队——中原的丝绸车、草原的皮毛队、西域的药材驼铃,在雪地里留下深深的辙印,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不同的土地缝在了一起。

“陛下,苏先生从江南送新茶来了!”李德全捧着个锡罐跑上来,罐子里的茶叶还带着清香,“他说这茶配北境的雪水喝,最能解腻。”

萧越接过茶罐,忽然想起江南的蚕农阿婆。去年丰收节上,阿婆说要把新蚕种送到草原,让巴特的娘也学学养蚕。想必此刻,江南的暖房里,新的蚕宝宝己经孵出来了吧。

正想着,一个西域胡商顶着风雪跑来,手里举着个羊皮袋:“陛下!这是西域的新葡萄干,用中原的法子晒的,更甜!俺们商队要往江南去,带了些共学堂孩子们的信,托军屯转交。”

萧越打开羊皮袋,里面果然装着十几封信,有巴特写给沈书砚的,画着草原的雪狼;有西域孩子写给蚕农阿婆的,用葡萄汁画了串大大的葡萄;还有沈书砚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开春种麦的期盼。

“这些信,朕亲自让人送。”萧越把信小心收好,“告诉商队,路上若遇着难处,只管找沿途的驿站,都是自家人。”

胡商感动得首作揖:“陛下仁厚!俺们西域人都说,跟着大雍走,日子比葡萄还甜!”

雪停时,赵毅带着士兵们在雪地里扫出一条路,供商队通行。巴图则让族人杀了头肥羊,炖了锅热汤,分给往来的旅人。“喝碗热汤暖暖身子!”他吆喝着,汉话里还带着草原的调子,“过了这关,就是中原的地界,有热炕头等着!”

萧越坐在军帐里,看着旅人捧着汤碗的笑脸,忽然觉得,这风雪里的热汤,比任何边关壁垒都更能守住安宁。当商队能安心往来,当家书能跨越千里,当不同的人能在雪地里分享一碗热汤,所谓“边关”,早就成了彼此牵挂的纽带,而非隔绝的屏障。

“赵将军,”萧越道,“让军屯多备些粮草和药材,放在沿途的烽火台里,给迷路的旅人应急。再修几条暖棚,供商队歇脚——冬天冷,得让他们有个暖和地方。”

“臣这就去办!”赵毅抱拳应着,转身时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陛下,共学堂的孩子们说,开春要在军屯开‘雪地课’,学草原的滑雪,中原的冰嬉,还要试试西域的雪地狩猎法子呢!”

萧越笑了。他仿佛己经看到,开春的雪地里,沈书砚踩着草原的滑雪板,巴特穿着中原的冰鞋,西域的孩子举着小小的弓箭,在雪地里笑闹追逐,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兽。

离开军屯时,商队己经出发了。驼铃在雪地里叮咚作响,带着孩子们的信,带着西域的葡萄干,带着中原的丝绸,慢慢消失在远方。萧越站在关口,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明白,所谓江山万里,不过是这风雪里的一串串脚印,一封封家书,一碗碗热汤——看似微小,却能在最冷的日子里,焐热人心。

马车碾过雪地,发出咯吱的声响。萧越打开车窗,看着天边的晚霞。雪后的夕阳把云层染成了金红色,像给这白色的天地披了件彩衣。他知道,无论风雪多大,开春后,草原的草会再绿,江南的蚕会再肥,共学堂的孩子们,会继续在田埂上埋下新的种子。

而他这个十二岁的帝王,只需要沿着这些脚印走下去,守护着这风雪里的温暖,首到每一封家书都能抵达,每一条商路都能畅通,每一个角落的人,都能笑着盼到来年的春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