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十六章 除夕守岁,一炉旺火照团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除夕夜的雪,落得又轻又柔,像给京城裹了层白绒毯。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红灯笼,暖黄的光透过雪层渗出来,把街道染成一片温柔的橘色。

养心殿里没摆繁复的宴席,只设了一张小圆桌。萧越坐在主位,左手边是赵毅,刚从北境军屯赶回来,盔甲上还沾着雪;右手边是巴图,怀里揣着巴特写的“压岁信”,字歪歪扭扭却透着热乎气;苏明远和温砚挨着坐,手里捧着新酿的“合欢酒”,酒坛上贴着各族孩子画的年画。

“陛下,尝尝这个!”赵毅夹起一块腌泥鳅,“军屯新腌的,用了西域的葡萄醋,比往年更爽口!”

巴图则把一大块烤羊肉推到萧越面前:“草原的羊,用中原的香料煨的,俺婆娘说,这叫‘你中有我’!”

苏明远笑着倒酒:“这酒里掺了江南的桂花、北境的蜂蜜,喝着甜,却后劲足,像咱们这日子,越品越有滋味。”

萧越举杯,看着杯中晃动的酒液,忽然道:“今年的守岁,咱们不讲规矩,就说句心里话——这一年,最让你们高兴的是啥?”

赵毅先开口,嗓门洪亮:“臣最高兴的是,军屯的弟兄们跟周边百姓处成了一家人!秋收时他们来帮忙割麦,冬闲时咱教他们练武艺,前几日大雪,百姓们还送来热汤,比家里婆娘还贴心!”

巴图挠着头笑:“俺最高兴的是,巴特在共学堂得了‘互助奖’!他教中原孩子套马,中原孩子教他算数,回来跟俺说‘爹,咱们跟汉人,就像羊和马,凑一块儿才自在’!”

温砚放下酒杯,眼里闪着光:“臣最高兴的是,百工阁的图纸上,开始出现‘草原式齿轮’‘西域风轴承’!各族工匠不再各干各的,而是凑在一起琢磨新法子,这才是真的‘百工合和’!”

苏明远最后说:“臣最高兴的是,农学堂收到了草原的青稞种、西域的棉籽!百姓们自发交换种子,比官府推广还积极——他们心里认了,这土地就是一家人的土地。”

萧越听着,忽然想起刚登基时,自己对着空荡荡的朝堂,不知道该往哪走。而现在,他坐在这小小的圆桌旁,听着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欢喜,忽然明白,所谓“帝王心”,不必装着西海八荒的宏大,能装下这些具体的、温热的欢喜,就够了。

“朕最高兴的,”他轻声道,“是听见孩子们唱《共乐歌》,是看见胡商学着贴福字,是今天这桌菜——中原的泥鳅、草原的羊肉、西域的葡萄醋,混在一起,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香。”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李德全笑着跑进来:“陛下!百姓们在朱雀大街烧‘团圆火’呢!江南的稻壳、草原的羊毛、西域的葡萄藤,都扔进火堆里,说要烧出个‘全家福’!”

众人都起身走到窗边,只见远处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各族百姓围着篝火跳舞,中原的秧歌、草原的马舞、西域的胡旋舞,在雪地里交织成一片。孩子们举着五谷灯穿梭其间,笑声像银铃一样脆。

“你看,”萧越指着那片火光,“他们没说‘中原的火’‘草原的火’,只说‘团圆火’。”

巴图用力点头:“就像这火里的柴,稻壳和羊毛搁一块儿,烧得才旺!”

守岁的钟声敲响时,萧越让李德全拿来笔墨,在红纸上写下三个大字:“在一起”。他把纸递给赵毅:“明年开春,把这三个字刻在共学堂的院墙上,让孩子们天天看着。”

赵毅接过纸,指尖都在发颤:“臣一定刻得端端正正!”

雪还在下,火还在烧,酒还在温。十二岁的帝王望着窗外的烟火,忽然觉得,这除夕夜的旺火,烧尽的不只是旧岁的尘埃,更是那些看不见的隔阂。而烧出来的,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是“在一起”这三个字,终于刻进了不同族群的心里。

新岁的第一缕光透进窗时,萧越推开殿门,雪地上印着串串脚印,有士兵的军靴印,有草原的皮靴印,有中原的布鞋印,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是百姓们守岁的火光处,是新日子开始的地方。

他知道,往后的路还长,但只要这“在一起”的火苗不灭,这满街的脚印就会一首向前,踩出一条越来越宽、越来越暖的路,首到把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连成真正的一家人。

南宫潇斌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