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七章 冬藏时,仓廪实,共话来年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霜降一过,北境的粮仓就堆成了山。中原的新麦、草原的青稞、西域的豆子,在阳光下泛着不同的光泽,却被仔细地分仓储藏,账册上写着“各族共储”,钥匙由中原老农、草原族长和西域商队代表共同保管。

共学堂的孩子们跟着先生来“观仓”,看着粮官用三种语言报数:“小麦三千石,青稞两千石,豆子一千五百石……”沈书砚踮着脚数麦堆,巴特伸手摸了摸青稞穗,西域的孩子则捡起一粒豆子,说要留着做明年的种子。

“仓廪实,天下安,”老秀才指着满仓的粮食,“但这‘实’不是独实,是大家都实;这‘安’不是独安,是彼此都安。就像这粮仓,少了哪一族的粮食,都不算满。”

萧越站在仓外,看着苏明远带着农人们检查通风。中原的粮囤讲究“上尖下宽”,草原的草囤擅长“防潮隔湿”,西域的陶罐则能“密封防虫”,三种储粮法子并用,连最挑剔的老粮官都点头:“这样存粮,开春都不带发芽的!”

温砚也来了,他带来了新造的“测温器”——用中原的铜管、草原的兽皮、西域的琉璃制成,插进粮堆能测温度,防止粮食发热霉变。“这是各族工匠凑着琢磨的,”温砚笑着说,“铜管导热,兽皮防冻,琉璃透光,缺一样都不成。”

正午时分,各族代表聚在仓房旁的晒谷场,开起了“来年计”的会。中原老农说要扩种“双福麦”,草原族长提议试种江南的油菜,西域商队代表则想引进中原的棉种,说要让戈壁边缘也长出棉花。

“我有个主意,”沈书砚的父亲忽然开口,“咱们搞个‘种子交换会’,开春时把各族的好种子都拿出来,互相换着种。江南的稻种去草原,草原的苜蓿来中原,西域的瓜果到北境,让土地也尝尝新鲜!”

众人都笑起来,巴图拍着大腿:“这个好!就像俺们草原换羊种,越换越壮!粮食种子也该换换,说不定能长出更金贵的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萧越听着他们的议论,忽然想起刚登基时,粮仓空虚,百姓易子而食。而现在,满仓的粮食能让各族人安心规划来年,连孩子们都知道“种子要换着种才好”——这些变化,比任何颂词都更实在。

“李德全,”他道,“让户部拨款,在各州府都设‘共储仓’,再支持‘种子交换会’,车马、场地都由官府安排。告诉百姓,朝廷不只要他们今年吃饱,更要他们年年有余,代代安稳。”

午后,孩子们在晒谷场玩“囤粮”游戏,用石子当粮食,把不同颜色的石子混在一起,装进陶罐。“这样才不会坏,”巴特捧着陶罐说,“就像粮仓里的麦子和青稞,混着存才保险。”

西域的孩子则把陶罐埋进土里,上面插了根树枝:“先生说,冬藏要藏得深,来年才能长得好。就像咱们的约定,记在心里才不会忘。”

萧越看着那埋在土里的陶罐,忽然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国策”。没有复杂的条文,只有朴素的道理——粮食要混储才安全,种子要交换才兴旺,人心要往一处想才安稳。

离开粮仓时,夕阳把粮囤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坚实的屏障。萧越回头望去,各族代表还在晒谷场上比划着,中原的犁、草原的耙、西域的锄,在地上画出不同的痕迹,却最终汇成一幅春耕的蓝图。

十二岁的帝王知道,这冬藏的意义,不止是储存粮食,更是储存希望。当粮仓的钥匙由各族人共同保管,当来年的种子要在彼此的土地上发芽,当孩子们都懂得“混存才保险”,这天下的根基,就比任何时候都更牢固。

寒风卷起地上的谷糠,带着粮食的香气。萧越握紧了手里的“测温器”,铜管冰凉,却仿佛能感受到粮堆深处的温度。他知道,只要这共储的粮仓年年满实,这交换的种子代代相传,这大雍的冬天就永远不会寒冷,春天就永远会如期而至,带着满仓的希望,在各族人共同的期盼里,长出更丰饶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