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九章 上元灯节,一盏灯照万家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正月十五的京城,被灯笼染成了不夜天。朱雀大街上,各族百姓扎的灯阵绵延十里——中原的走马灯里转出稻鱼田,草原的羊皮灯上绣着奔羊群,西域的琉璃灯映着葡萄架,最惹眼的是共学堂孩子们扎的“同心灯”,用十二种颜色的纸糊成,灯芯一点,便映出“天下一家”西个暖光字。

萧越提着一盏简单的纱灯,混在人群里。身旁的老农正给孙子讲灯上的故事:“你看那盏羊灯,是草原巴特尔家扎的,去年秋收,他家的羊帮咱们拉过麦捆呢!”孙子指着葡萄灯喊:“阿爷,那是西域阿古拉家的,他给我吃过葡萄干!”

街边的戏台上演着新编的《共乐记》,讲的是中原农妇、草原牧人、西域商队合力抗洪的故事。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中原的叫好、草原的呼哨、西域的击掌混在一起,比戏文本身更热闹。

“陛下,尝尝这个!”一个卖汤圆的妇人递来一碗,汤里浮着芝麻馅、奶黄馅、甚至还有西域的葡萄干馅,“这是‘团圆圆’,各族的馅都有,吃了更亲!”

萧越接过碗,热汤烫得指尖发麻,心里却暖烘烘的。他想起去年上元节,还有人在灯会上争吵“异族灯不该摆上街”,而现在,孩子们举着混搭的灯笼追逐,小贩们叫卖着各族口味的吃食,连戏台上演的,都是“咱们一起抗洪”的故事。

走到共学堂门口,见孩子们正比赛猜灯谜,谜题用三种文字写着:“稻鱼田边羊吃草(打一字)”。沈书砚抢着答:“是‘鲜’!鱼和羊,凑一起才鲜!”众人都笑起来,巴特不服气,指着另一题:“草原马,中原车,同走一条路(打一物)”,西域的孩子立刻喊:“是商队!骆驼和马车一起走!”

先生笑着给孩子们发奖品,是用各族材料做的小玩意儿:中原的竹蜻蜓、草原的羊毛毡、西域的琉璃珠,孩子们接过就互相交换,你的竹蜻蜓换我的羊毛毡,他的琉璃珠换你的竹蜻蜓,手里的奖品很快都混了样。

萧越看着这一幕,忽然对李德全道:“你看,孩子们从不用‘你的’‘我的’,只知道‘换着玩’‘一起乐’。这才是最自然的共融,比任何政令都管用。”

李德全点头:“奴才刚听街坊说,今年的灯油都是各族商户合买的,中原的豆油、草原的酥油、西域的葡萄籽油,混在一起点,灯更亮,还不呛人。”

夜色渐深,到了“放河灯”的时辰。护城河里漂满了莲花灯,灯芯上写着各族百姓的心愿:江南农妇写“愿稻鱼肥”,草原牧人写“盼羊群壮”,西域胡商写“祝路通畅”,最底下都缀着同一个小字:“同”。

孩子们蹲在河边,看着自己的灯汇入灯海。沈书砚的灯上画着麦浪,巴特的灯上画着马鞍,西域的灯上画着葡萄,三盏灯漂着漂着就挨在了一起,像三个小脑袋凑在说悄悄话。

“它们要一起流到海里去吗?”巴特问。

“不,”沈书砚指着远处,“它们要流到每个人心里去,告诉大家,咱们的心愿是一样的。”

萧越站在桥上,望着河灯顺流而下,像一串流动的星。他忽然想起自己十二岁那年的上元节,独自在宫墙上看灯,那时的灯影里藏着孤寒,而现在,灯影里满是暖意——因为这光芒里,有各族人共同的体温。

“传旨,”他轻声道,“明年的上元灯节,让各州府都学着办‘同心灯会’,灯要各族人一起扎,谜要各族人一起猜,心愿要各族人一起许。告诉百姓,这天下的光,从来不是一盏灯能照亮的,要万盏灯一起亮,才暖,才亮。”

离开护城河时,萧越的纱灯被风吹得微微晃,光却更稳了。他知道,这上元灯节的意义,不止是热闹,更是照亮——照亮彼此的笑脸,照亮共走的路,照亮那句藏在每个人心里的话:我们,是一家人。

十二岁的帝王提着灯,慢慢往宫走。灯影里,他的影子和各族百姓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他忽然明白,所谓帝业,不过是做那盏最稳的灯,不必最亮,却能照着万盏灯一起发光,照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手拉手走过一个又一个暖融融的上元节,首到岁月尽头。

风拂过灯纱,带来远处的欢笑声。萧越笑了,灯影在他脸上轻轻晃动,像撒了层温柔的金粉。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