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寒风刮过北境共武堂,却吹不散演武场上的热气。各族士兵混编的队伍正在操练,中原禁军的枪阵如铁壁,草原骑兵的骑射似流星,西域斥候的潜行若鬼魅,三种战术交替上演,呐喊声震得演武场边的落雪簌簌发抖。
萧越披着玄色披风,站在观武台上。赵毅正指挥士兵演练“三才阵”——中原士兵居中为“人”,守阵心;草原骑兵居左为“天”,掌奔袭;西域斥候居右为“地”,司探查。一声令下,三队人马如臂使指,枪尖映着雪光,马蹄踏碎寒冰,竟看不出丝毫族群的隔阂。
“这阵法是各族老兵凑着改的,”赵毅走到观武台边,手里捧着新绘的阵图,“中原的‘鸳鸯阵’缺灵动,草原的‘狼群战术’少章法,西域的‘游击术’缺根基,混在一起,倒成了无懈可击的阵势。”
萧越接过阵图,指尖划过标注着不同族群战术的符号。图上的墨迹还带着新痕,却仿佛能看到无数个夜晚,各族老兵围在油灯下,用不同的语言比划、争执、最终达成共识的模样。
演武场下,巴特尔正跟着中原老兵学枪术。少年的草原刀法带着狠劲,却总在最后一寸收势,那是他悟透的“止戈”之意。不远处,阿古拉则教禁军士兵辨认雪地足迹,哪些是野狼的,哪些是马匪的,指尖划过积雪,留下清晰的印记。
“陛下您看!”李德全指着场边的兵器架,上面的长枪缠着草原的防滑绳,弯刀镶着中原的铜饰,短弩涂着西域的防腐漆,“连兵器都‘混’着来了,用着比单一族的趁手十倍!”
正午休歇时,士兵们聚在暖棚里烤火。中原的老兵给草原新兵讲“孙子兵法”,用的是“放羊”的比喻;草原的百夫长教禁军如何在雪地扎营,说“就像搭毡房,得顺风”;西域的斥候则煮了锅香料奶茶,分给众人驱寒,说“这是戈壁的法子,暖身子最快”。
一个刚入伍的中原少年捧着奶茶,红着脸问巴特尔:“你们草原的马,真能听懂人说话?”
巴特尔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不是听懂话,是认人心。你对它好,它就给你拼命。就像咱们当兵的,不管是中原的还是草原的,心齐了,才能打胜仗。”
萧越听着这话,忽然想起三年前,共武堂初建时,各族士兵还互相提防,练剑时都留着三分力。而现在,他们能围着同一堆火,用彼此的比喻讲兵法,用异族的法子取暖,连少年都懂得“心齐”比啥都重要——这些变化,比任何军功簿都更有力量。
“传朕旨意,”萧越道,“将‘三才阵’编入军法,令各州府驻军效仿。再在共武堂设‘百家讲堂’,让各族老兵轮流授课,把枪法、骑术、斥候术都揉在一起,练出真正的‘共荣军’。”
午后的演练更见精彩。当模拟的“马匪”冲阵时,中原枪阵稳住阵脚,草原骑兵从侧翼包抄,西域斥候早己绕后断了退路,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便将“敌人”尽数“擒获”。观武台上的各族将领都站了起来,掌声雷动,中原的叫好、草原的呼哨、西域的击掌,混在一起,比战鼓还激昂。
萧越望着演武场上相拥的士兵,忽然觉得,这冬训砺的不只是锋芒,更是同心。当不同族群的士兵能用同一套阵法御敌,能用彼此的智慧克敌,能在雪地里背靠背交付性命,这天下的防线,就比任何长城都更坚固。
离开共武堂时,暮色己染白了屋檐。士兵们还在暖棚里讨论战术,火光映着他们的笑脸,像一簇簇跳动的火焰。萧越回头望去,共武堂的匾额在暮色里闪着光,“共武”二字被雪衬得格外清晰。
十二岁的帝王知道,只要这共武堂的号角年年吹响,只要士兵们的同心代代相传,这大雍的边关就永远会是安宁的屏障,而不是烽火连天的战场,会在各族将士的守护下,永远挺立在风雪里,护着身后万家灯火的温暖。
寒风卷着雪沫子掠过耳畔,萧越却觉得浑身暖融融的。他握紧了手中的阵图,仿佛握住了无数双手的力量。这些手,曾属于不同的族群,如今却紧紧攥在一起,握着长枪,握着弯刀,握着同一个信念——守护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安宁。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