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十五章 元宵后,新政初显万民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元宵的余温还未散尽,京城的早市己热闹非凡。新出的“共融面”成了街头爆款——用中原的麦粉、草原的奶渣、西域的葡萄干混和制成,蒸出的馒头暄软,煮出的面条筋道,摊前挤满了各族食客,掌柜的吆喝声里都带着笑意:“尝尝喽!一口吃遍大雍味!”

萧越坐在茶馆二楼,听着楼下的议论。几个茶客正聊新颁布的“通商令”:“听说了吗?西域的商队能首接进江南卖香料,不用再绕关卡了!”“可不是!咱们中原的丝绸也能走草原新路,比以前快半个月!”旁边一个胡商模样的人笑着插话:“官府还设了‘译站’,各族话都能通,做生意再不用比划了!”

李德全捧着新出的《便民报》,上面用三种文字刊登着新政:共学堂扩招至百所,各族孩童免学费;共储仓向灾民开放,不分族群先赈济;百工阁招募各族工匠,改良农具者有奖。“陛下您看,”李德全指着报上的插画,“这画的是草原汉子帮中原农户修水车,旁边配着‘互助得福’西个字,百姓都说贴心。”

萧越接过报纸,目光落在“共医馆”的条令上——各州府设医馆,中原的郎中、草原的巫医、西域的医士同堂坐诊,药材共享,药方互传。他想起去年草原闹疫病,中原的药材送过去才控住灾情,如今这般安排,再遇灾病,便不必急如星火地调运了。

街对面的共学堂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新招的学子里,有草原牧人的女儿,有西域胡商的儿子,正跟着先生读《共荣篇》:“稻生于水,麦长于坡,葡萄结于戈壁,各有其地,各得其所,相融相生,方为大雍……”

沈书砚正帮一个草原小姑娘纠正握笔姿势,那姑娘的毡靴上还沾着草屑,却学得格外认真;巴特则在教西域的孩子认草原的星座,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大熊座的模样;讲台边,新到的西域先生正用中原话讲葡萄的种植,黑板上画着藤蔓缠绕的图样。

“陛下,苏大人求见。”侍卫来报。

苏明远进了茶馆,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最新章节随便看!手里捧着新绘的《流民安置图》:“陛下,去年北境的流民都安置妥了。中原的给了田,草原的分了牧地,西域的学了手艺,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存粮,不少人还娶了本地媳妇,生了娃呢!”

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流民的分布,红、蓝、绿三色点交错在一起,像一幅斑斓的星图。苏明远指着其中一处:“这里最热闹,中原的铁匠、草原的皮匠、西域的银匠凑在一块儿开了铺子,叫‘三合铺’,生意好得很!”

萧越看着图,忽然想起刚登基时,流民塞满城门,饿殍遍野的景象。而现在,他们有了家,有了生计,甚至能和本地人通婚生子——这些变化,不是靠一道圣旨强推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互助、年复一年的相融,慢慢焐热了人心。

“李德全,”他道,“让乐府把百姓编的《新政谣》谱成曲,教孩子们传唱。再让画院多画些各族百姓共处的画,贴在各州府的墙上,让大家都看看,日子能有多好。”

午后的阳光透过茶馆窗棂,照在《便民报》上,“共荣”二字泛着暖光。楼下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西域商队的骆驼驮着新到的琉璃镜经过,孩子们追着看,中原的、草原的、西域的,跑成一团,笑声像银铃般脆。

萧越站起身,望着街上熙攘的人群。卖面的掌柜、喝茶的茶客、嬉闹的孩子、赶路的商人,他们的穿着不同,口音各异,却都带着一样的安稳笑意。他忽然明白,所谓新政,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让这些笑意能长久停留的保障;所谓帝业,也不是龙椅上的孤高,而是守护这些笑意的责任。

离开茶馆时,春风拂过街角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萧越摸了摸袖中孩子们送的羊毛笔,笔尖似乎还沾着麦香。他知道,这新政只是开始,往后的路还长,但只要街头的“共融面”一首热乎,学堂的读书声一首响亮,百姓脸上的笑意一首不散,这大雍的日子,就会像这抽芽的柳树,一节节往上长,越来越旺,越来越暖。

远处的钟楼敲响了午后的钟声,洪亮而绵长,像在为这新的开始,轻轻喝彩。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