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八十九章 伏天热,共医馆里送清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入伏的日头像团火,烤得柏油路都在冒烟。京城的共医馆却格外热闹,门前的老槐树下排着长队,各族患者手里摇着不同的扇子——中原的竹扇、草原的羽扇、西域的蒲扇,扇出的风混在一起,竟带了几分凉意。

萧越换了身常服,混在候诊的人群里。医馆里,中原的张郎中正在给一个草原汉子诊脉,手指搭在腕上,嘴里问着“夜里是不是总出虚汗”;隔壁诊室,草原的巫医用银针给中原妇人扎“风池穴”,手法比本地郎中还熟练;最里面,西域的医士正用琉璃镜查看一个孩子的喉咙,镜片反射着阳光,照得孩子咯咯首笑。

“这共医馆真是救了命!”排队的老农跟身边人念叨,“我这老寒腿,找中原郎中开了药,又让草原巫医按了按,现在能下地了!”旁边的胡商妻子接过话:“我家娃起疹子,西域医士给的药膏混着中原的草药汁,抹三天就好了!”

药堂里,各族药师正忙着配药。中原的药童把晒干的艾草捆成束,草原的药女分拣着带回的麻黄,西域的药匠则用铜臼研磨番红花。药柜上的标签用三种文字写着药名,“当归”旁标着草原语的“活血草”,“雪莲”边注着西域文的“雪山花”,一目了然。

萧越走到后院,见苏明远正和几位医士围着药圃。圃里种着中原的枸杞、草原的黄芩、西域的甘草,枝叶交错,长势喜人。“陛下,”苏明远指着一株植物,“这是新试种的‘合欢草’,用中原的根茎嫁接草原的花叶,既能治风寒,又能防中暑,药效比单一品种强多了!”

一个小药童正给草药浇水,他是西域胡商的儿子,却能熟练报出每种草药的药性:“这是薄荷,解署;那是黄芪,补气;角落里的是薰衣草,安神……”他说的是流利的中原话,偶尔夹两个草原词,是跟巴特学的。

医馆的凉棚下,摆着免费的“解暑汤”。中原的绿豆汤、草原的酸马奶、西域的葡萄汁,装在大缸里,谁渴了都能舀一碗。共学堂的孩子们提着小壶,给候诊的老人送汤,沈书砚给草原阿婆端去酸马奶,巴特给西域大叔递上绿豆汤,小脸上的汗珠亮晶晶的。

“陛下,您看这方子。”张郎中拿着一张新拟的“防瘟汤”,上面列着中原的板蓝根、草原的苍术、西域的金银花,“这是各族医士凑着琢磨的,熬成汤给百姓喝,能防夏日疫病。”

萧越接过方子,忽然想起三年前夏天,南境闹瘟疫,各族医士各执一词,耽误了救治。而现在,他们能坐在一块儿研药方,能共用一个药圃,连孩子都懂“不同的草能治同一种病”——这些变化,比任何医书都更能说明“共荣”的深意。

“李德全,”他道,“让各州府共医馆都推广这‘防瘟汤’,再把各族的草药图谱合编一本《共医草本》,附上传授法子。告诉百姓,好药不分出处,能治病的都是良方;好医不分族群,能救人的都是亲人。”

午后的日头稍弱,来看病的人渐渐少了。医士们聚在凉棚下交流心得,张郎中教巫医“望闻问切”,巫医教西域医士“针灸止痛”,西域医士则演示如何用蒸馏法提炼药汁,说得兴起,还当场用葡萄汁炼出了一小瓶清亮的液体。

孩子们围在旁边看,沈书砚说要学“草药嫁接”,巴特想学制“止痛针”,西域的孩子则盼着种出“合欢草”,说要给爹娘治风寒。他们的愿望简单又纯粹,却像一颗颗的种子,埋在了“共医”的土壤里。

离开医馆时,夕阳给药圃镀上了金边。萧越回头望去,各族医士还在凉棚下讨论,药香混着草木的清气,飘得很远。他知道,这共医馆的意义,不止是治病救人,更是种下信任——当不同族群的人能放心地让对方给自己诊脉,能笑着喝下对方配的药汤,能看着彼此的孩子一起学医,这天下的安宁,就有了最温柔的保障。

晚风带着药香吹过街角,送来远处的蝉鸣。萧越握紧了手里的《共医草本》初稿,纸页上的草药图画得栩栩如生。他知道,只要这共医馆的药香年年飘荡,只要各族的药方代代相传,这大雍的日子就永远会有康健相伴,会在你帮我诊脉、我为你配药的温情里,慢慢酿成一碗最醇厚的“平安汤”,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

作者“南宫潇斌”推荐阅读《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十二岁帝师,朕的现代魂整顿河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MN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