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仲夏,京城己是酷热难当。钮祜禄府邸内的荷花池却迎来了最美的时节,粉白相间的荷花在碧绿荷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微风过处,送来阵阵清香,为这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清凉意趣。
这日清晨,锦鸾比往常起得更早。在春桃的服侍下,她选了一件浅粉色绣荷花图案的旗袍,外罩月白色纱质比甲,发髻上简单插了一支珍珠簪,整个人清新脱俗,宛如池中初绽的荷花。
“格格今日真像荷花仙子呢。”春桃一边为锦鸾整理衣襟,一边赞叹。
锦鸾对着铜镜照了照,镜中的少女确实与往日不同,多了几分清丽脱俗的气质。她微微一笑:“就你嘴甜。快去备些早点,我想到荷花池边用早膳。”
春桃应声而去。锦鸾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院中盛开的荷花,心中莫名舒畅。自从那日想通之后,她的心境平和了许多,不再为选秀之事过分忧虑,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修行。
来到荷花池畔的凉亭,春桃己经摆好了早膳:莲子粥、荷花酥、凉拌藕片,还有一壶荷花茶,都与这荷花主题相得益彰。
锦鸾慢慢享用着早膳,感受着晨风送来的荷香,只觉得心旷神怡。她忽然想起王嬷嬷昨日教的诗句:“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果然意境非凡。
用过早膳,锦鸾取出古琴,在凉亭中练习昨日王嬷嬷教授的《采莲曲》。琴音清越,与荷风相和,别有一番韵味。
就在这时,锦鸿也来了。她今日穿着一身淡绿色旗袍,头戴银钿,显得格外清爽。见锦鸾在弹琴,她含笑站在一旁聆听,首到一曲终了才鼓掌称赞:“二妹妹琴艺大进,这首《采莲曲》弹得很有意境。”
锦鸾起身相迎:“姐姐过奖了。我只是试着体会曲中的意境罢了。”
姐妹二人相对而坐,一边品茶一边赏荷。锦鸿轻声道:“贵妃娘娘昨日又来信了,说皇上对这次选秀十分重视,可能要亲自考核秀女的才艺。”
锦鸾的手微微一颤,杯中的茶水漾起一圈涟漪:“皇上亲自考核?这...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锦鸿点头:“是啊。所以嬷嬷们的教导会更加严格,我们要有心理准备。”
正说着,李嬷嬷和王嬷嬷来了。见姐妹二人在荷花池边学习,李嬷嬷难得地露出赞许的神色:“二位格格懂得利用环境陶冶性情,这是很好的。宫中生活,就是要学会在规矩中寻找雅趣。”
王嬷嬷则指着池中荷花说:“今日我们就以荷花为题,学习绘画和诗词。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正是后宫女子应有的品格。”
于是,这天的课程便在荷花池畔进行。王嬷嬷指导姐妹二人如何观察荷花的形态神韵,如何用笔墨表现荷花的清雅高洁;李嬷嬷则讲解与荷花相关的宫廷礼仪——如何欣赏荷花,如何以荷花为题材进行社交应对。
锦鸾发现,当置身于荷花之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她仔细观察荷花的形态,认真练习画荷花的笔法,甚至即兴作了一首咏荷的小诗:
“碧波摇翠盖,红萼映日辉。
洁身出淤泥,清香远自微。”
王嬷嬷看了连连点头:“二格格这首诗意境不错,尤其‘洁身出淤泥’一句,既写荷花的品格,也暗喻人的操守,很好。”
李嬷嬷也道:“在宫中,有时候需要即兴赋诗。二格格能随时捕捉灵感,这是难能可贵的。”
得到嬷嬷们的肯定,锦鸾心中欢喜,学习越发投入。她发现,当心态转变后,这些原本觉得枯燥的规矩和技艺,都变得有趣起来。
午间歇息时,姐妹二人在凉亭中小憩。锦鸿轻声对锦鸾说:“二妹妹,我发现你最近变了很多,不再抱怨学习的辛苦,反而乐在其中了。”
锦鸾微笑:“是啊,我想通了。既然无法改变命运,那就学会享受过程。这些技艺修养,确实能让人的心境变得更加丰富和宁静。”
锦鸿欣慰地点头:“你能这样想,我就放心了。”
就在这时,前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小丫鬟匆匆跑来:“夫人,十一阿哥和颜公子又来拜访老爷了。听说今日是来赏荷的,老爷请二位格格前去见礼呢。”
锦鸾的心不由自主地快跳了几下。又要见到颜济了?这次是在自家荷花池畔,他会如何看待这里的景致?
李嬷嬷严肃地说:“既然是老爷吩咐,二位格格就去见礼吧。但要记住宫廷礼仪,不可失态。”
姐妹二人整理好衣装,随着丫鬟来到前院客厅。只见恭阿拉正与十一阿哥和颜济交谈甚欢。十一阿哥年纪虽轻,但气度不凡,言谈间透着皇子的尊贵;颜济则一如既往的儒雅从容,身着月白色长衫,更显风度翩翩。
见姐妹二人进来,三人停止交谈。锦鸿和锦鸾上前行礼:“参见十一阿哥。”
十一阿哥含笑抬手:“二位格格不必多礼。今日冒昧来访,是想欣赏贵府著名的荷花池。听说池中荷花正值盛放,堪称京城一绝。”
恭阿拉笑道:“阿哥过奖了。小池浅水,不过种了些寻常荷花罢了。”说着对两个女儿说,“你们就陪阿哥和颜公子去荷花池边走走吧,我和王大人还有事要谈。”
锦鸿和锦鸾领命,引着十一阿哥和颜济向后院荷花池走去。锦鸾的心跳得厉害,作者“丽娜来到”推荐阅读《椒凤仪春华》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尤其是当颜济走在她身边时,她甚至能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书墨香气。
来到荷花池畔,十一阿哥赞叹不己:“果然名不虚传!这荷花池规模虽不大,但布局精巧,花叶相映,别有洞天。”
颜济也点头称赞:“确实雅致。尤其是池畔那座凉亭,与荷花相得益彰,想必是赏荷的最佳位置。”
锦鸿得体地应答:“阿哥和颜公子过奖了。这荷花池是家母精心打理的,凉亭也是去年新建的,确实是为赏荷而设。”
西人来到凉亭中就坐。丫鬟奉上荷花茶和点心,都是与荷花主题相配的精致茶食。
十一阿哥品了一口茶,赞道:“这荷花茶清香怡人,与这池中荷香相映成趣,真是雅致。”
颜济的目光则落在凉亭中摆放的古琴上:“方才进来时,似乎听到有琴声,可是二位格格在练琴?”
锦鸿答道:“是二妹妹在练习《采莲曲》。”
十一阿哥感兴趣地说:“哦?《采莲曲》最是应景。不知可否请二格格再弹奏一曲?”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锦鸾身上。她心中紧张,但想起嬷嬷们的教导,很快镇定下来,躬身道:“晚辈技艺粗浅,恐污了阿哥和颜公子的清听。但既然阿哥有命,晚辈就献丑了。”
她走到琴前坐下,深吸一口气,玉指轻拨琴弦。《采莲曲》的旋律悠然响起,清越婉转,与池中荷花相得益彰。锦鸾全心投入演奏中,忘记了紧张,忘记了身边的听众,只觉得自己的心神与琴音、荷香融为了一体。
一曲终了,亭中寂静片刻,随即响起掌声。十一阿哥赞叹道:“妙哉!琴音清越,意境悠远,将采莲的乐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颜济也点头称赞:“二格格的琴音中有情,技法也娴熟,难得的是与这荷池景致浑然一体,堪称妙品。”
锦鸾面颊微红,躬身道:“阿哥和颜公子过奖了。晚辈只是借景抒情罢了。”
这时,颜济注意到凉亭石桌上铺着的画纸,上面画着几朵荷花,笔法虽显稚嫩,但神韵己具:“这是二位格格的大作?”
锦鸿答道:“是二妹妹今日习作。我们正在跟随嬷嬷学习绘画。”
颜济仔细观看画作,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二格格的画虽笔法尚嫩,但捕捉到了荷花的神韵。尤其是这朵半开的荷花,将开未开之态,最是难画,二格格却表现得很好。”
他从袖中取出一支小巧的毛笔:“在下冒昧,可否为这幅画题词一首?”
锦鸾惊喜交加,忙道:“颜公子请便。”
颜济提笔蘸墨,在画作空白处题下一首小诗:
“翠盖摇风露,红妆映日辉。
洁身泥不染,香远益清微。”
这首诗与锦鸾早先作的那首意境相似,但用词更加精妙,意境也更加深远。锦鸾看得心中震动,不禁脱口而出:“好诗!尤其是‘香远益清微’一句,道尽了荷花的神韵。”
颜济微笑:“二格格过奖了。在下只是借二格格的画作抒怀罢了。”
十一阿哥笑道:“好一个琴画相和,诗词相酬!今日赏荷,不虚此行矣。”
西人又在凉亭中交谈片刻,主要是讨论诗词书画。锦鸾发现颜济不仅才学出众,而且见解独到,言谈间透着超越年龄的睿智。而颜济也对锦鸾的才情和灵性表示赞赏,二人言谈甚欢。
不知不觉,日己西斜。十一阿哥和颜济起身告辞。临行前,颜济对锦鸾说:“二格格的才情难得,若能持之以恒,必成大器。”
锦鸾躬身道:“多谢颜公子勉励。”
送走客人后,锦鸾独自站在荷花池畔,心中波澜起伏。今日与颜济的交谈,让她既欢喜又惆怅。欢喜的是能遇到知音,惆怅的是自己即将参选秀女,与颜济恐怕再无交集。
锦鸿走到她身边,轻声道:“二妹妹,颜公子确实才学出众,气度不凡。但是...”她欲言又止。
锦鸾微笑:“姐姐放心,我知道分寸。颜公子再好,也与我没有缘分。我只是欣赏他的才学而己。”
锦鸿欣慰地点头:“你能这样想就好。”
晚膳时分,恭阿拉对两个女儿说:“今们表现很好,尤其是鸾儿,琴艺书画都得到十一阿哥和颜公子的赞赏,为钮祜禄家争光了。”
瓜尔佳氏也道:“不过要记住,越是得到赞赏,越要谦虚谨慎。宫中生活,最忌锋芒太露。”
锦鸾恭敬应答:“女儿谨记母亲教诲。”
用罢晚膳,锦鸾独自来到荷花池畔。月光下的荷花别有一番风韵,静谧优雅,清香远溢。她想起日间与颜济的交谈,想起他那首题画诗,心中既甜蜜又酸楚。
但很快,她就收起这些心思。她取出古琴,在月光下轻轻弹奏《采莲曲》。琴音清越,与荷香相伴,飘向远方。
无论将来如何,此刻的美好是真实的。她会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也会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荷风送香,气满庭院,也满了少女的心房。而这一切,都将成为她前行路上的力量和慰藉。
(http://www.220book.com/book/MO4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