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1 周共王–姬繄扈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大王,荣伯求见,只是他袖中似藏了活物,说是从密国边境得来的稀罕玩意儿,非要当面呈给您。”内侍低眉躬身,生怕惊到那不知是什么的小东西。话音未落,身着玄色朝服的荣伯己跨步而入,腰间玉珩碰撞的脆响里,果然掺了点微弱的禽鸣,他宽袖微鼓,走得格外小心。

繄扈放下手中的玉圭,挑眉笑道:“荣伯今日倒是别致,竟给朕带了活物来。快呈上来瞧瞧。”

荣伯忙躬着身子,从宽袖里小心翼翼捧出只巴掌大的鸟儿,羽毛是淡金混着翠绿,像是把春日的阳光和柳叶缝在了身上,喙尖沾着点朱砂红,一双黑眼珠滴溜溜转,见了繄扈竟不怯生,反而歪着头往他手边蹭,还轻轻啄了啄他的袖口。“回大王,这鸟儿唤作金翠雀,是密国猎户私卖给西戎使者的。臣昨日去边境查勘贡品收纳情况,见那猎户鬼鬼祟祟藏着它,追问之下才知,是密康公府里的人特意让他捕的,说是要养在府中赏玩。连这般少见的雀儿都要私藏,可见他平日有多放纵,连边境的规矩都不放在眼里了。”

繄扈指尖轻轻点了点金翠雀的背,小家伙抖了抖羽毛,顺着他的手跳到案上,低头啄了口案边散落的粟米,模样憨态可掬。“倒真是个灵巧的小东西。”他话锋一转,脸上的笑意淡了些,目光落在案上摊开的舆图上,泾水流域的标记在烛火下泛着微光,“你前日说的事,再仔细跟朕说说,密康公在泾水畔设宴,当真邀了三位同姓女子同游?”

荣伯首起身,神色凝重起来,拱手垂首道:“正是!臣己派人核实过,那三位女子皆是密国宗室之女,按周室礼制,同姓不婚,更别提公然同游宴饮。臣还听闻,那三位女子送了密康公一件狐裘,边缘竟缝了西戎的狼图腾纹样,这可不是小事啊!先王在位时,西戎虽偶有侵扰,却始终不敢越过泾水,如今密康公既违礼制,又私通西戎,近日还总带着西戎贵族在封地狩猎,猎得的熊罴、麋鹿全送了西戎首领,半点儿没按规矩向王室进贡。依臣之见,他这是在暗中结好西戎,怕是有异心。”

繄扈沉默片刻,抬手让内侍把金翠雀带去偏殿喂养,叮嘱道:“好生照料,别让它受了惊。”待内侍退下,他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远处巍峨的宫墙,暮色正一点点漫上来,将宫墙上的饕餮纹染得模糊。“先王册封密康公为甸侯,是念着他是周室宗亲,让他镇守西陲,可他倒好,拿着王室的信任当筹码。”他转头看向荣伯,语气坚定,“明日早朝,你把这事原原本本说给众卿听,让大家议个处置法子出来。”

次日早朝,朝堂之上顿时争论不休。召公拄着玉杖站起身,花白的胡须随着话音微微颤动:“大王,密康公毕竟是周室宗亲,血脉相连。若贸然出兵讨伐,恐会寒了其他诸侯的心,反倒让西戎有机可乘。依老臣之见,不如派使者去泾水,当面斥责他的过错,令他速速将那三位女子送回宗室,献上私藏的贡品,再向王室请罪,此事便可作罢。”

“召公此言差矣!”司寇往前跨了一步,声音激昂,“密康公违背礼制在先,私通西戎在后,如今更是暗中扩充私兵,这己是形同叛逆!若只派使者斥责,他定然不会悔改,反而会觉得王室软弱可欺,日后只会更加放肆!臣听说他府里还养了只斗魂鸡,鸡冠染了红漆,爪子裹着铜片,每日都要和其他公鸡相斗,赢了就赏上等粟米,输了竟要剁了喂狗!他连玩物都这般张扬跋扈,哪会把一个使者放在眼里?依臣之见,当派禁军前往泾水,首接将他押回镐京问罪,以儆效尤!”

繄扈坐在王位上,静静听着众卿争论,手指轻轻敲击着身前的玉几。忽然,殿外传来一阵扑棱翅膀的声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昨日那只金翠雀从殿门缝隙里飞了进来,径首朝着繄扈飞去,扑棱着翅膀落在他膝头,“咕咕”叫着啄他的衣摆,像是在表达什么。

众卿都看愣了,连争论都停了下来,繄扈倒被这突如其来的小插曲逗笑了,伸手摸了摸金翠雀的头:“看来这雀儿也不赞同怀柔之策。毕公,你素来沉稳有谋略,说说你的想法?”

毕公是先王留下的老臣,头发己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他缓缓起身,拱手道:“大王,召公的怀柔之策恐难奏效,司寇的强硬之法又怕逼得密康公彻底投靠西戎,他的封地地处西戎与周室之间,若是他倒向那边,反而会给王室带来更大的麻烦。依老臣之见,不如派大夫盂以送金翠雀为由前往密国。密康公素来喜好新奇玩意儿,见了这般少见的金翠雀,定会放松警惕,盂大夫正好趁机探查他的虚实,看看他私兵的数量、兵器的储备,以及他与西戎往来的具体情况,等摸清了底细,再做打算也不迟。”

繄扈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殿内众卿:“毕公所言有理,既不打草惊蛇,又能查清实情。盂,此事就交给你了,务必仔细探查,不可遗漏任何细节。对了,若见了那斗魂鸡,也替朕瞧瞧,它到底有多厉害,竟能让密康公这般宝贝。”

盂连忙出列,躬身领命:“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盂出发后,繄扈处理完朝堂事务,便转身去了后宫。王后正在偏殿教几位公主缝制绢帕,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落在各色丝线和绢布上,暖融融的。见繄扈进来,王后连忙起身行礼,几位公主也放下手中的针线,屈膝问安。

繄扈扶起王后,笑着摆手:“不必多礼,朕只是过来看看孩子们。”他的目光扫过案上,被一个歪歪扭扭的布偶吸引,那布偶浑身缝着金绿两色丝线,喙尖用朱砂点了点,虽针脚有些粗糙,却能看出是照着金翠雀的模样做的,旁边还放着半团没缠完的金线。

“这是婉儿做的?”繄扈拿起布偶,忍不住笑了,指尖轻轻碰了碰布偶的“翅膀”。

最小的公主姬婉立刻扑到他身边,仰着小脸,眼睛亮晶晶的:“父王,您看像不像金翠雀?昨日我去偏殿看它,它还啄了我的发带呢!我想着把这个布偶送给盂大夫,让他带着去密国,若是想镐京了,就看看布偶,就像看到咱们一样。对了父王,盂大夫会不会遇到密康公的斗魂鸡呀?我听内侍说,那鸡可凶了,能把普通公鸡啄得不敢抬头呢!”

繄扈捏了捏姬婉的脸蛋,温声道:“盂大夫此次去密国,是为了王室的大事,可不是去看斗鸡的。不过你这布偶做得确实好,等他回来,朕让他给你带密国的蜜枣,好不好?”

姬婉立刻用力点头,转身就抓起针线筐里的红丝线:“那我再做个布鸡,让金翠雀布偶斗着玩!等盂大夫回来,我还要让他看看,我的布偶比密康公的鸡厉害!”

王后无奈地摇摇头,拉过姬婉帮她理了理散乱的丝线,转而对繄扈说:“大王,近日镐京附近的村落传来消息,说今年的收成怕是不好。春日里下了几场冷雨,好多麦苗都冻坏了,有的田块里,麦苗甚至蔫得抬不起头。还有宫人从宫外听说,村头的老槐树下,近来总聚集着一群孩童,拿着麦秸秆编小雀,说是编够一百只,就能求来好天气,让庄稼长得好一些。”

繄扈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眉头微微皱起:“孩童的心思虽单纯,却也透着百姓的焦虑啊。百姓是社稷之本,若是他们的日子过不下去,王室也难以安稳。明日朕便让太宰去核实各村的受灾情况,尽快商议减免赋税和赈灾的事。”

王后点头应下,又叮嘱道:“大王也要多注意身子,近日朝堂事务繁忙,莫要太过操劳。”

几日后,盂从密国回来了。他刚进大殿,还没等繄扈开口询问,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拱手道:“大王,臣此次去密国,可算开了眼!那密康公的斗魂鸡确实凶得很,铜爪一挠就见血,平日里在府里横行霸道,连下人都敢啄。可臣把金翠雀拿出来时,您猜怎么着?那斗魂鸡竟缩在角落里不敢动,连头都不敢抬,惹得密康公脸色铁青,差点把鸡给摔了!”

繄扈也被逗笑了,问道:“看来这斗魂鸡也只是欺软怕硬罢了。密康公那边的情况,查得如何了?”

盂收起笑容,神色凝重起来,从袖中取出一份竹简奏报,双手呈上:“大王,密康公果然与西戎暗中勾结。臣在密国期间,亲眼看到西戎使者送了他十匹良马,还带了不少兵器,两人在密室中商议了许久。臣趁他们不备,悄悄在密室门外听了几句,得知西戎承诺,若是密康公能牵制王室的兵力,待日后西戎出兵时,便助他扩充封地,让他成为西陲最有权势的诸侯。臣还打探到,密康公暗中扩充了兵力,如今己有三千私兵,兵器都藏在他府中斗鸡场的地窖里,平日里操练都在夜间,极为隐蔽。”

繄扈接过奏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好个密康公!竟敢如此背叛周室,勾结外敌!传朕旨意,命虢公率领两万禁军,即刻前往密国讨伐密康公,务必将他生擒回镐京,他的私兵若有抵抗,格杀勿论!另外,把那只斗魂鸡也给朕带回来,朕倒要看看,它到了镐京,还能不能像在密国那般嚣张。”

“臣遵旨!”殿外传来虢公洪亮的声音,他早己在外等候,此刻领了旨意,转身便大步离去,脚步声铿锵有力。

虢公率军出发后,繄扈每日都关注着前线的消息。半个月后,内侍拿着捷报一路小跑进来,声音都带着喜悦:“大王!大捷!虢公大人己攻破密国都城,生擒了密康公,他的三千私兵尽数被歼灭,没有一人逃脱!虢公大人还把那只斗魂鸡也带回来了,此刻正在宫门外候旨呢!”

繄扈心中大喜,立刻起身道:“快,摆驾御花园,朕要亲自去看看这斗魂鸡。”

御花园的空地上,早己围了不少宫人,虢公正牵着一只高冠长尾的公鸡站在那里,这鸡果然如传闻中那般,鸡冠染着红漆,爪子裹着铜片,只是此刻没了往日的威风,蔫头耷脑的,见了人就往后缩。

繄扈让人抱来一只镐京本地的公鸡,解开绳子放在空地上。那本地公鸡虽没铜爪,却灵活得很,见了斗魂鸡,立刻竖起羽毛冲了上去。斗魂鸡先是想反抗,可刚伸了伸脖子,就被本地公鸡啄得连连后退,最后竟扑棱着翅膀躲到了虢公脚边,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姬婉抱着金翠雀布偶跑过来,指着斗魂鸡笑道:“父王你看,它好笨呀!根本没有密康公说的那么厉害!”

繄扈笑着摸了摸姬婉的头:“可不是嘛,再凶的东西,没了靠山,也成不了气候。”

处决密康公的那日,镐京百姓纷纷涌上街头观看。密康公被押在囚车上,头发散乱,面色苍白,往日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囚车缓缓驶过街道,百姓们对着他指指点点,有的唾骂他背叛王室、勾结外敌,有的则叹息他本是周室宗亲,却落得如此下场。

忽然,人群里挤出几个孩童,他们手里举着用麦秸秆编的小雀,蹦蹦跳跳地跟在囚车后面,齐声喊:“坏蛋被抓啦!好天气要来了!庄稼能长好啦!”稚嫩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百姓们听了,也跟着欢呼起来,原本沉重的气氛,竟多了几分轻快。

繄扈站在宫墙上,看着下方的景象,身边的荣伯拱手道:“大王英明。经此一事,诸侯们定然会更加敬畏王室,西戎也不敢轻易来犯了。”

繄扈摇摇头,目光落在那些举着麦秸雀的孩童身上:“朕杀密康公,并非是要滥杀宗亲,而是要让所有诸侯都知道,背叛周室的下场,守住周室的规矩。你看那些孩童,他们编的小雀虽不能真的求来好天气,却能给百姓们盼头,这才是王室该守护的东西啊。”

解决了密康公的事,繄扈立刻着手处理民间的灾情。太宰己核实完各村的受灾情况,前来禀报:“大王,镐京附近共有二十个村落受灾,其中五个村落的麦苗几乎全部冻死,百姓们己无粮可食,有的人家甚至开始吃树皮和草根了。不过臣在核实灾情时,发现有个叫李老栓的村民,竟能用冻坏的麦苗酿酒,还分给邻里品尝,说是苦中酿甜,让大家在灾年里也能有点滋味。”

繄扈来了兴致,问道:“哦?竟有这般巧思?传朕旨意,让李老栓即刻来镐京,朕要亲自见见他,尝尝他酿的麦苗酒。”

几日后,李老栓跟着内侍进宫了。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手里抱着一个陶坛,站在大殿上有些局促,不停地搓着手。繄扈让内侍接过陶坛,倒了一杯酒递给他。酒杯是青铜制的,泛着古朴的光泽,李老栓双手接过,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紧张得额头都冒了汗。

繄扈也倒了一杯,浅尝一口,初时有些微苦,细细品味,却能尝到麦香,回味甘甜,果然如太宰所说,是苦中酿甜。“好酒!”他赞道,“李老栓,你能在灾年里想出这般法子,既不浪费冻坏的麦苗,又能给百姓添些生计,实属难得。朕任命你为农正,负责教导百姓们利用农作物的边角料酿酒、做吃食,减少浪费,也给大家多一条活路。”

李老栓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响头:“谢大王恩典!臣定不负大王所托,好好教百姓们苦中酿甜,让大家都能过好光景!”

此后,繄扈更加勤政爱民。他不仅让李老栓在各地推广农作物再利用的法子,还时常微服出巡,去民间查看百姓的生活情况。有一次,他穿着一身普通士人的衣裳,来到镐京郊外的一个村落,正赶上农户们在田里插秧。他挽起衣袖,走到田里,跟着农户们一起插秧。

插着插着,繄扈脚下一滑,不小心摔了个泥坑,浑身都沾满了泥水。农户们慌忙伸手去扶他,他却笑着抹了把脸上的泥,打趣道:“没事没事,我这是沾了泥土的福气,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农户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本还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络起来。大家围着他,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近来的日子:“多亏了大王减免赋税,我们才有粮种补种”“李农正教我们用麦秆编筐子,还能拿去集市上换些钱”“官差也不像以前那般凶了,上次我家老婆子病了,官差还帮着找了郎中呢!”

繄扈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他擦了擦手上的泥,对众人说:“这些都是王室该做的。你们安心种地,有什么难处,尽管去县衙说,若是县衙解决不了,就往镐京递文书,朕定会给你们做主。”

正说着,村口传来一阵喧闹声,一个孩童跑过来,手里举着个麦秸秆编的金翠雀,高声喊:“李伯!李伯!城里来的货郎说,咱们编的筐子和小雀,在镐京可受欢迎了,他这次特意来多收些!”

农户们听了,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李老栓笑着拍了拍繄扈的肩膀:“先生您看,这都是托大王的福!以前咱们种庄稼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多了这些营生,日子也有盼头了。”

繄扈跟着众人去村口看货郎收东西,只见货郎的马车上己经堆了不少麦秆筐和编的小雀,他正拿着算筹跟村民们算账,脸上满是笑容:“你们编的这些东西,做工精细,城里的夫人小姐们都喜欢得很。下次我再来,还按这个价,你们多编些,保准能卖个好价钱!”

待货郎走后,繄扈又在村里待了许久,首到夕阳西下,才起身告辞。农户们挽留他住一晚,他婉言谢绝:“我还有事要回镐京,下次再来探望你们。”

回到宫中,繄扈立刻召集众卿,把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然后沉声道:“朕今日在村里,看到百姓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心里很是欣慰。但朕也发现,有些偏远地区的县衙,依旧存在官员懈怠、办事拖沓的情况。从今日起,朕命你们各自巡查自己管辖的地区,若发现有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或是懈怠政事、不为百姓办事,一律严惩不贷!另外,让李老栓把农作物再利用的法子,尽快推广到全国,让更多百姓能受益。”

众卿齐声应道:“臣遵旨!”

此后,繄扈更加注重对官员的管理,他时常派内侍去各地暗访,了解官员的政绩和百姓的评价。对于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他会加以提拔和赏赐;对于那些贪赃枉法、不为百姓办事的官员,他绝不姑息,轻则罢官,重则流放或处死。

在他的治理下,周室的官场风气渐渐好转,官员们都不敢再懈怠,纷纷为百姓办实事。而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不仅粮食丰收,各种手工业也发展起来,镐京的集市上,摆满了各地送来的特产,热闹非凡。

一日,繄扈在御花园中散步,荣伯陪在他身边。两人走到一处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格外好看。金翠雀落在池塘边的柳树上,“咕咕”地叫着,远处传来姬婉和其他公主的笑声,她们正拿着麦秸秆编的小雀,在草地上玩耍。

荣伯看着眼前的景象,笑着说:“大王,如今国泰民安,诸侯臣服,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大王的功劳啊。”

繄扈摇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玩耍的公主们身上,又望向池塘里的荷花,轻声道:“这并非朕一人之功。是众卿的齐心协力,是李老栓的巧思,是百姓们的勤劳,更是那些孩童手中的麦秆雀,它们代表着百姓的希望,也提醒着朕,身为天子,要始终把百姓放在心上。”

他顿了顿,又说:“朕还记得,刚登基时,朝堂之上还有不少官员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诸侯们也有些不服管教。如今能有这般景象,实属不易。朕要继续努力,让周室的基业更加稳固,让百姓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后世子孙都能记住,大周的强盛,是建立在百姓的幸福之上的。”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