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2 周懿王–姬囏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姬囏捏着手中的龟甲片,指腹磨过甲骨上浅浅的灼痕,耳边还响着太史令苍老的声音:“王上,此卦示北狄将扰,王畿不安,需早做防备啊。”

他将龟甲放回漆盘,抬头望向殿外。廊下的铜鹤灯还燃着,青烟裹着清晨的凉意飘进来,落在他素色的玄端衣上。“防备?”姬囏的声音很轻,带着几分自嘲,“共王在世时,尚且要对犬戎退让三分,如今朕手里的周室,连西六师的兵甲都凑不齐,拿什么防备?”

殿外忽然传来靴声,内侍监趙伯捧着一卷竹简进来,腰弯得几乎贴到地面:“王上,卫国侯遣使者来朝,说...说今年的贡赋要延后三月。”

姬囏的手指顿了顿,指尖掐进掌心。他记得去年卫国侯来朝时,还捧着白玉圭跪在丹墀下,口称“臣愿为大周守好东方”,如今不过一年,便敢借故拖延贡赋。“他还说什么了?”

“使者说,卫地去年遭了蝗灾,百姓颗粒无收,实在拿不出贡赋。”趙伯的声音更低了,“还...还说请王上体恤万民,许他们缓缴。”

“体恤?”姬囏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撞得发颤,“朕若不体恤,难道要派兵去卫国催缴?西六师的士兵连冬衣都没备齐,怎么去?”他起身走到殿门,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城墙,“告诉使者,贡赋可以缓,但卫国侯必须亲自来镐京谢罪。若他不来,朕便削了他的爵位,让虢公去接管卫地。”

趙伯愣了愣,连忙应下:“老奴这就去传旨。”刚要转身,却被姬囏叫住。

“等等。”姬囏的目光落在宫墙下的一片菜地,那是去年冬天,他让宫人开垦的,种了些粟米和菽豆,如今己冒出青芽。“让膳房今晚煮粟米粥,再加一碟腌菽豆,朕要尝尝民间的吃食。”

趙伯有些为难:“王上,粟米粗糙,恐伤脾胃...”

“无妨。”姬囏打断他,“诸侯们都在说朕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朕便尝尝这粗糙的粟米,看看百姓们是怎么过活的。”

当晚的膳房里,陶罐里的粟米粥咕嘟咕嘟煮着,热气裹着淡淡的米香飘出来。庖人小心翼翼地将粥盛进陶碗,又摆上一碟深褐色的腌菽豆,内侍捧着食案送到姬囏面前。

姬囏拿起木勺,舀了一勺粥送进嘴里。粟米的颗粒感很明显,带着几分土腥味,远不如平时吃的黍米软糯。他慢慢嚼着,想起幼时陪共王去岐周行宫,那时行宫的园子里也种着粟米,共王还笑着对他说:“囏儿,这粟米是百姓的命根子,大周的根基,全在这一碗碗粟米粥里。”

“王上,粥还合口吗?”内侍站在一旁,小声问道。

姬囏点点头,又夹了一筷腌菽豆。豆子又咸又硬,嚼得牙床发酸。“这菽豆,是怎么腌的?”

“回王上,是用盐和花椒腌的,能放许久。民间百姓冬天没菜吃,就靠这个下饭。”内侍答道。

姬囏放下筷子,望着陶碗里的粥,叹了口气:“百姓们天天吃这个,却还要缴贡赋,还要服徭役。朕身为天子,却连他们的温饱都保不住,实在有愧于先祖。”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大司马虢季匆匆进来,铠甲上还沾着夜露:“王上,不好了!北方的猃狁部落,己经越过泾水,劫掠了漆水沿岸的村落!”

姬囏猛地站起来,木勺掉在地上。“猃狁?他们怎么敢这么快?”他记得去年冬天,还派使者去猃狁部落,送了十匹丝绸和五坛酒,约定互不侵扰,如今不过半年,对方就撕毁了盟约。

“猃狁的骑兵来得太快,村落里的百姓来不及逃,粮食和牲畜都被抢走了,还有……还有十几人被掳走。”虢季的声音带着几分焦急,“臣己经派了三百骑兵去追击,但猃狁骑兵机动性强,恐怕……恐怕追不上。”

姬囏走到地图前,手指落在泾水和漆水之间的区域。那里是周室的王畿之地,离镐京不过百里。“传朕的旨意,让西六师即刻集结,由虢公率领,驻守泾水南岸。再让司寇召集镐京的甲士,加强城墙的守卫。”

“可是王上,西六师的士兵+很多人还没备齐冬衣,兵器也有不少残缺。”虢季犹豫道。

姬囏闭了闭眼,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西六师的情况,这些年周室财政拮据,连士兵的粮饷都时常拖欠,更别说冬衣和兵器了。“朕知道。”他睁开眼,目光变得坚定,“让内府拿出一半的丝绸和布匹,分给士兵做冬衣。再让冶铸坊连夜赶制兵器,朕亲自去冶铸坊督工。”

虢季愣了愣,连忙跪下:“王上万金之躯,怎能去冶铸坊那种地方?臣愿代王上前往。”

“不必。”姬囏扶起他,“朕是大周的天子,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朕难道连去冶铸坊看看都不敢吗?朕要让士兵们知道,朕与他们同在。”

次日清晨,姬囏换上粗布衣裳,带着几个内侍,来到镐京城外的冶铸坊。坊里的工匠们正在忙碌,熔炉里的青铜水泛着暗红色的光,“咕嘟咕嘟”地冒着泡。工匠们赤着上身,汗水顺着黝黑的脊背往下流,落在滚烫的地面上,发出滋啦的声响。

冶铸坊的工正看到姬囏,吓得连忙跪下:“臣不知王上驾到,有失远迎,还望王上恕罪!”

姬囏扶起他,笑着说:“朕是来看看你们铸兵器的,不必多礼。”他走到熔炉前,伸手摸了摸炉壁,滚烫的温度让他指尖一缩。“这熔炉的温度,够不够铸剑?”

工正连忙答道:“回王上,够的。只是……只是青铜料不够了,恐怕只能铸出一百把剑。”

姬囏皱了皱眉:“内府不是刚拨了一批青铜过来吗?怎么会不够?”

工正的脸色有些难看,支支吾吾地说:“是……是中大夫单公,昨天派人来取走了一半,说……说要给自家铸鼎。”

姬囏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单公是朝中的老臣,仗着自己是共王时期的旧臣,平日里横行霸道,没想到竟然敢挪用军用料。“传朕的旨意,让单公即刻将挪用的青铜还回来,若他不还,朕便抄了他的家!”

内侍连忙跑去传旨,工正站在一旁,吓得浑身发抖。姬囏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朕会让单公把青铜还回来,你们只管安心铸兵器。”

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内侍回来了,身后跟着单公。单公穿着华丽的锦袍,手里捧着一个青铜鼎,脸上带着谄媚的笑:“王上,臣听说您在冶铸坊,特意来给您送鼎。这鼎是臣新铸的,用来祭祀先祖正好。”

姬囏看都没看那鼎,目光冷冷地落在单公身上:“单公,朕问你,冶铸坊的青铜,是不是你挪用了?”

单公的笑容僵在脸上,连忙跪下:“王上,臣……臣只是借一点青铜用用,等臣家里的青铜到了,就还回去。”

“借?”姬囏冷笑一声,“如今猃狁犯境,士兵们等着兵器保家卫国,你却把军用料拿去铸鼎,你可知罪?”

单公吓得连连磕头:“臣知罪!臣知罪!臣这就把青铜还回去,还请王上饶臣一命!”

姬囏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里又气又无奈。单公是老臣,若是严惩他,恐怕会引起其他老臣的不满;若是轻饶他,又难以服众。“罢了。”他叹了口气,“你把青铜还回来,再罚你三个月的俸禄,用来补贴士兵的粮饷。若再有下次,朕绝不轻饶!”

单公连忙谢恩,爬起来跑去搬青铜。姬囏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转身对工正说:“加快进度,争取三日内铸出三百把剑,五百把戈。”

工正连忙应下:“臣遵旨!”

接下来的几日,姬囏每天都去冶铸坊督工。头一日他试着帮工匠搬青铜块,没成想刚拎起一块,就听“哎哟”一声,手掌被边缘磨得发红。

旁边一个满脸胡茬的老工匠见了,连忙递来一块粗布:“王上,您这细皮嫩肉的,哪能干这粗活?您看,握的时候得捏着边角,别蹭着锋利的地方。”说着还示范了个姿势,手指蜷曲着扣住青铜块的凹槽,“这样既省劲,又不磨手。”

姬囏照着试了试,果然顺手不少。可没搬几块,就听哐当一声,他脚边的一个陶范被碰倒,里面刚做好的剑坯摔在地上,断了个小口。

老工匠吓得脸都白了,刚要跪下请罪,姬囏却先蹲下身,捡起剑坯看了看:“不碍事,这小口能补上吧?”

老工匠愣了愣,连忙点头:“能!能!熔点青铜汁填上就行。”姬囏便跟着他一起忙活,一会儿递工具,一会儿帮着扶陶范,末了还沾了满手铜锈。

晚上回宫,趙伯见他手掌磨出了水泡,还沾着黑褐色的铜屑,心疼得首掉眼泪,非要找工匠算账。

姬囏却笑着摆手:“是朕自己笨手笨脚,不怪人家。再说,这铜屑沾在手上,倒像是戴了个特别的玉扳指,挺有意思。”

工匠们见天子不仅不摆架子,还跟着一起犯傻,倒都放了心,干活更卖力了。原本需要五日才能完成的活计,三日便完成了。

当虢季来冶铸坊取兵器时,看到姬囏手上的水泡,眼眶都红了:“王上,您何苦如此?”

姬囏笑着摆摆手:“只要能守住大周的土地,这点苦算什么?你把兵器带去前线,告诉士兵们,朕在镐京等着他们凯旋。对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烤得金黄的粟米饼,“这是膳房新做的,你带着路上吃。别让士兵们觉得,只有朕能尝民间吃食。”

虢季重重地点点头,捧着兵器和粟米饼,转身离开了冶铸坊。

送走虢季后,姬囏刚要回寝宫,却看到内侍监趙伯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王上,卫国侯来了,就在宫门外求见。”

姬囏愣了愣,没想到卫国侯真的来了。“让他进来吧,朕在宣政殿见他。”

不多时,卫国侯卫和便跟着内侍走进了宣政殿。他穿着一身素色的朝服,头发有些凌乱,脸上带着疲惫,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见到姬囏,连忙跪下:“臣卫和,参见王上。臣来迟了,还望王上恕罪。”

姬囏坐在御座上,目光落在那布袋子上:“卫和,你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

卫和连忙把袋子递上前,内侍接过呈给姬囏。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十几颗圆滚滚的粟米穗,穗子上的粟粒,还带着淡淡的麦香。“回王上,这是卫地新收的粟米。去年蝗灾过后,臣让人补种了晚粟,没想到竟有收成。臣想着,王上若是还想尝民间吃食,这新粟米煮的粥,比陈粟米更香甜些。”

姬囏拿起一颗粟米穗,指尖捻下几粒粟米,放在手心看了看。“你有心了。”他叹了口气,“卫地遭了蝗灾,百姓受苦,朕可以理解。但你身为卫国侯,首先要想到的是大周的安危。如今猃狁犯境,周室需要诸侯们的支持,你却拖延贡赋,若是其他诸侯都学你,大周该如何是好?”

卫和重重地磕了个头:“臣知错了。臣己经让下属把今年的贡赋备好,明日便派人送到内府。另外,臣还带来了五百名士兵,愿意随虢公一起驻守泾水南岸,为大周效力。对了,臣的士兵还会编草绳,能给兵器缠柄,还能编草鞋。冬天穿草鞋,比光脚强多了。”

姬囏有些意外,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还带着这样的宝贝。起来吧,朕知道你也是为了卫地的百姓,只是下次再有难处,要及时跟朕说,朕会尽力帮你。”

卫和感动得热泪盈眶:“臣谢王上体恤!臣定当为大周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好消息不断传来。虢公率领西六师和卫国的士兵,在泾水南岸大败猃狁。更有意思的是,卫国士兵编的草绳派上了大用场,猃狁骑兵的马镫多是皮制的,遇水打滑,而周军士兵的兵器缠了草绳,握得更稳,连缴获的猃狁兵器,都被士兵们缠着草绳带回了镐京。还有几个士兵,用草绳编了个小蚂蚱,送给虢公当玩物,虢公又转送给姬囏,姬囏把它放在案头,见了总忍不住笑。

消息传到镐京时,百姓们都涌上街头,敲锣打鼓,欢呼雀跃。有个卖糖人的小贩,还捏了个骑着马、手持草绳兵器的小糖人,说是“周王军”,引得孩子们围着抢购。

姬囏站在城墙上,看着下方欢庆的百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趙伯站在他身边,手里还拿着个小糖人:“王上,您看,百姓们都在夸您呢。这糖人,老奴也给您买了一个。”

姬囏接过糖人,看着那栩栩如生的周王军,忍不住笑道:“这小贩倒有心思。不过,这功劳可不是朕一个人的,是士兵们的,是百姓们的。”他目光望向远方的岐山,那里是周室的发源地,是先祖们奋斗过的地方。“是啊,好日子就要来了。只是朕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要想让大周真正强大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晚,镐京宫内举行了庆功宴。姬囏端着酒爵,走到虢季和卫和面前,笑着说:“今日能击退猃狁,多亏了二位。尤其是卫和,你那草绳,可是立了大功。朕敬二位一杯!”

卫和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王上谬赞了,都是士兵们的小聪明。”

虢季也笑着补充:“可不是嘛!有个士兵用草绳编了个网,还套住了猃狁的一匹战马呢!”

三人一饮而尽,殿内的大臣们也跟着笑了起来,原本沉闷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姬囏看着满殿的大臣,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豪情。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协力,大周一定能重现先祖的荣光。

庆功宴结束后,姬囏回到寝宫,躺在榻上,却没有丝毫睡意。他拿起案头的草绳蚂蚱,指尖轻轻捏着,想起冶铸坊里老工匠的教导,想起卫和带来的粟米穗,想起城楼下孩子们围着糖人欢呼的模样。他知道,自己身为天子,肩上扛着的是大周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银霜。姬囏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说道:“先祖在上,朕定当励精图治,让大周重现辉煌,不负先祖之托,不负万民之望。”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