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68 周灵王–姬泄心

小说: 夏商周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灵王三年暮春,洛邑王城的护城河边挤满了人。刚过弱冠之年的姬泄心,正牵着内侍的手,混在人群里看河面上的龙舟。今日是上巳节,百姓们要在河边祓禊祈福,还特意扎了三艘彩绘龙舟,要赛上一整天。

“快看!东边那艘龙舟要追上了!”人群里有人喊,姬泄心顺着声音望去,果然见一艘绘着青龙的龙舟正奋力向前,船头的鼓手光着膀子,把鼓槌抡得虎虎生风。他看得兴起,忍不住也跟着喊:“再加吧劲!快超上去!”

身旁的内侍吓得赶紧拽他的袖子:“大王!您小声些,别让人认出来了!”

姬泄心却笑着摆手:“怕什么?朕今日不是周天子,就是个来看热闹的洛邑百姓。”话刚说完,就听身后有人搭话:“这位公子说得是!上巳节本就是热闹日子,就该大声喊才痛快!”

姬泄心回头,见是个穿粗布短褂的少年,手里还提着个竹篮,篮里装着刚采的荠菜。

少年见他衣着讲究,却没架子,便又笑道:“公子是第一次来看龙舟赛吧?往年都是西边那艘白虎舟赢,今年这青龙舟怕是要破纪录了!”

“哦?何以见得?”姬泄心来了兴致,故意问道。

少年指着青龙舟上的划手:“您看那船头站着的汉子,是城南的张铁匠!他臂力大得能抡动三十斤的铁锤,有他掌舵,青龙舟哪能不快?”说着又凑近了些,“再说了,今年白虎舟的舵手是城东的李屠户,前几日跟人赌钱输了,昨晚还喝得酩酊大醉,今日怕是没力气掌舵喽!”

姬泄心听得乐了,这民间的趣事,可比朝堂上卿士们的陈词滥调有意思多了。他正想再问些闲话,忽然见河面上一阵骚动,青龙舟和白虎舟竟撞到了一起,白虎舟的船头瞬间裂了道缝,河水顺着裂缝往里灌,舟上的人顿时乱作一团。

“不好!要翻船了!”人群里惊呼起来,姬泄心也急了,刚想喊人去救,就见张铁匠从青龙舟上跳了下去,一头扎进水里,朝着白虎舟游去。紧接着,又有几个年轻划手跟着跳了下去,合力把白虎舟往岸边推。

没过多久,白虎舟终于靠了岸,舟上的人湿淋淋地爬上岸,李屠户红着脸,对着张铁匠拱了拱手:“张老哥,多谢你相救,不然我这一船人今日都要喂鱼了!”

张铁匠抹了把脸上的水,哈哈大笑:“都是洛邑百姓,哪能见死不救?不过你这老小子,以后少赌些钱,多练练力气,明年再赛龙舟,咱哥俩好好比一场!”

李屠户连连点头:“一定一定!明年我定不拖后腿!”

人群里响起一阵喝彩声,姬泄心也跟着拍手,心里暖烘烘的,这民间的情义,比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要纯粹得多。他转头对少年说:“你看,这才是上巳节该有的样子。”

少年笑着点头:“公子说得是!对了,公子要不要尝尝我采的荠菜?我娘说,上巳节吃荠菜,能祛病消灾呢!”说着就从篮里拿出一把鲜嫩的荠菜,递到姬泄心面前。

姬泄心刚想接,内侍又赶紧拦住:“不可!大王……公子,这野菜未经清洗,恐有污秽。”

少年愣了愣,才反应过来眼前这公子身份不一般,赶紧收回手,有些局促地说:“是我唐突了,公子莫怪。”

姬泄心瞪了内侍一眼,接过荠菜,笑着说:“无妨,这新鲜的荠菜才好吃。我小时候在宫里,母后也常让人采荠菜做羹汤,只是宫里的荠菜,总不如民间的鲜嫩。”

少年见他不嫌弃,又高兴起来,跟他说起洛邑的趣事:哪家的姑娘织的布最细,哪家的包子最香,还有城外的桃花开得正艳,再过几日就能去摘桃了。姬泄心听得入迷,首到日头偏西,内侍再三催促,才恋恋不舍地跟少年告别,约定下次再听他说民间的新鲜事。

回到王宫时,右卿士王叔陈生早己在殿外等候。见姬泄心回来,他赶紧上前,躬身道:“大王,您今日微服出巡,让臣好等。臣有要事禀报,晋国派使者来了,说要与王室会盟,商议讨伐齐国之事。”

姬泄心脸上的笑意淡了些,他接过内侍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手,问道:“晋使可有说为何要讨伐齐国?”

“说是齐国擅自攻打鲁国,鲁国向晋国求援,晋侯想联合诸侯,共同讨伐齐国,还请大王亲赴会盟,彰显王室威严。”王叔陈生说着,递上一卷简牍,“这是晋使带来的盟书草稿,请大王过目。”

姬泄心接过简牍,草草看了几眼,心里却想着护城河边的龙舟赛,晋、齐相争,受苦的终究是百姓,就像方才差点翻船的白虎舟,舟上的人哪管是谁先撞了谁,只盼着能平安上岸。他叹了口气:“明日召集群臣,再议此事吧。”

王叔陈生愣了愣,他本以为姬泄心会立刻答应晋使的请求,毕竟晋国是如今最强的诸侯,依附晋国对王室有利。但见姬泄心神色疲惫,他也不敢多劝,只得躬身应“诺”。

次日朝堂上,卿士们果然分成了两派。左卿士伯舆支持与晋国会盟,说:“大王,齐国素来不敬王室,去年还拖欠贡赋,如今又攻打鲁国,若不加以惩戒,诸侯定会效仿,王室威严何在?晋国愿带头讨伐齐国,正是大王彰显权威的好时机。”

王叔陈生却反对:“伯卿此言差矣!齐国虽有错,但若王室参与讨伐,万一齐国联合楚国反击,晋国自顾不暇,王室该如何应对?如今王室兵力薄弱,府库空虚,还是以安稳为重,不宜轻易卷入诸侯纷争。”

“可若是拒绝晋国,晋国定会不满,今后若王室有难,晋国岂会出兵相助?”伯舆反驳道。

“那也不能拿王室的安危去赌!”王叔陈生也拔高了声调。

姬泄心坐在王位上,听着卿士们争执,想起昨日在河边听到的话,张铁匠和李屠户虽有竞争,却在危难时互相扶持,可这些卿士们,却只想着各自的利益,全然不顾王室的处境。

他清了清嗓子,打断争执:“派使者回复晋侯,说王室认可晋国讨伐齐国的举动,但朕身为周天子,需留守王城,维护京畿安宁,便派王叔陈生代表王室赴会盟即可。另外,传朕旨意,减免洛邑周边三县今年的赋税,百姓们刚熬过寒冬,需休养生息。”

卿士们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姬泄心会这样安排,既不得罪晋国,又守住了王室的立场,还不忘体恤百姓。

伯舆率先反应过来,躬身道:“大王英明,如此既彰显了王室的支持,又避免了王室卷入纷争。”

王叔陈生也点头道:“大王体恤百姓,臣代洛邑百姓谢过大王!”

姬泄心看着卿士们不再争执的样子,心里微微松了口气,他虽年轻,却也知道,王室如今最需要的不是参与诸侯争霸,而是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百姓安乐,王室才能安稳。

几日后,王叔陈生带着使者前往晋国会盟,姬泄心又趁着空闲,微服出巡。这次他没带内侍,只换上一身粗布衣裳,独自一人来到城南的集市。

集市上热闹非凡,叫卖声此起彼伏。姬泄心走到一个卖包子的摊位前,见摊主是个中年妇人,正忙着给客人装包子。他走上前,笑着说:“大娘,给我来两个肉包子。”

妇人抬头,见他面生,却也热情:“好嘞!刚出锅的热包子,公子趁热吃!”说着就用荷叶包了两个包子,递到他手里。

姬泄心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质鲜嫩,汤汁浓郁,忍不住赞道:“大娘,您这包子真好吃!比宫里的御膳还香!”

妇人笑得眼睛都眯了:“公子过奖了!我这包子用的是新鲜的五花肉,馅料里还加了自家酿的酱油,能不好吃吗?对了,公子是外地来的吧?要是住得近,今后常来啊!”

姬泄心点头:“我就住在附近,今后定会常来。”说着,从怀里掏出几枚贝币递给妇人。

妇人接过贝币,却又递回一枚:“公子,两个包子只要三枚贝币,这枚您拿回去。”

姬泄心愣了愣:“大娘,我不差这一枚贝币,您就收下吧。”

“那可不行!”妇人摆手,“做生意得讲诚信,该收多少就收多少,多一分我也不要。”

姬泄心心里一动,这妇人虽平凡,却有如此风骨,比朝堂上那些贪得无厌的大夫强多了。他不再推辞,收回贝币,又跟妇人聊了起来,问她家里的情况。

妇人叹了口气:“家里有个儿子,去年被征去当兵了,至今还没回来。我和老伴就靠这个包子摊过日子,只盼着儿子能平安回来,一家人团聚。”

姬泄心听得心里发酸,他知道,如今诸侯争霸,每年都有无数百姓被征去当兵,很多人再也回不了家。他轻声说:“大娘放心,您儿子定会平安回来的。”

妇人笑着点头:“借公子吉言。对了,公子,前面有个卖糖人的,手艺可好了,您要是有孩子,不妨买个糖人回去,孩子们都喜欢。”

姬泄心顺着妇人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一个老匠人正在捏糖人,周围围了一群孩子。他走过去,见老匠人正捏一个老虎形状的糖人,栩栩如生。一个孩子踮着脚,拉着老匠人的袖子:“爷爷,我要一个兔子糖人!”

老匠人笑着点头:“好,别急,一个一个来。”说着,拿起一块融化的糖,在石板上飞快地捏着,没一会儿,一个雪白的兔子糖人就做好了,递给孩子。

姬泄心看得有趣,也上前说:“老匠人,给我捏一个龙形的糖人吧。”

老匠人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公子也喜欢糖人?好,我这就给您捏。”说着,拿起糖块,手指翻飞,没一会儿,一条威风凛凛的龙形糖人就做好了,龙鳞、龙须都清晰可见。

姬泄心接过糖人,忍不住赞道:“老匠人,您这手艺真是绝了!”

老匠人叹了口气:“这手艺啊,快没人学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去当兵、去做官,谁还愿意学捏糖人?再过几年,恐怕就没人会捏了。”

姬泄心心里一沉,他想起宫里的乐师也曾说过,很多古老的乐曲如今也没人会演奏了。他看着老匠人,认真地说:“老匠人,您别担心,朕……我会让人把您的手艺记下来,传给后人,不会让它失传的。”

老匠人愣了愣,随即笑了:“公子有心了,不过这手艺啊,得靠人亲手学,记下来也没用。罢了,能多捏一天,我就多捏一天。”

姬泄心没再多说,心里却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让人整理民间的手艺和乐曲,不能让这些珍贵的东西失传。他拿着糖人,又在集市上逛了一会儿,首到傍晚,才恋恋不舍地回到王宫。

回到王宫后,姬泄心立刻召来史官,命他派人去民间收集各种手艺、乐曲和故事,编成册,存入王室库房。史官虽有些不解,却也躬身应“诺”。

几天后,王叔陈生从晋国回来,向姬泄心禀报会盟的情况:“大王,晋侯见臣代表王室赴会,十分高兴,还说今后定会更加尊重王室。此次会盟,共有十二个诸侯参与,约定下月一同讨伐齐国。”

姬泄心点了点头,又问:“此次会盟,可有提及王室的贡赋之事?”

王叔陈生愣了愣,随即道:“晋侯说,若此次讨伐齐国成功,会让齐国补缴拖欠的贡赋,还会让其他诸侯增加对王室的贡赋。”

姬泄心叹了口气:“诸侯争霸,终究还是为了利益。对了,王叔,你此次去晋国,可曾见到晋国的百姓生活如何?”

王叔陈生没想到姬泄心会问这个,想了想道:“晋国百姓的生活还算安稳,只是赋税也不轻,很多百姓也在抱怨征兵频繁。”

姬泄心点了点头,心里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无论诸侯如何争霸,王室都要守住本心,体恤百姓,只有这样,才能让周王朝延续下去。

又过了几日,姬泄心再次微服出巡,这次他去了城外的村庄。刚到村口,就见一群孩子在田埂上放风筝,一个孩子的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到了田里,孩子急得首哭。姬泄心走上前,笑着说:“别哭,我帮你把风筝捡回来。”

说着,他走进田里,小心翼翼地避开庄稼,把风筝捡了回来。孩子破涕为笑,接过风筝:“谢谢叔叔!”

姬泄心摸了摸孩子的头,问道:“你们怎么不去上学?”

孩子愣了愣:“什么是上学?”

姬泄心心里一酸,他想起宫里的皇子们,从小就有先生教导,可民间的孩子,却连上学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对孩子说:“上学就是去读书,学知识,学道理。”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跑去放风筝了。姬泄心看着孩子的背影,心里暗下决心,要在洛邑周边设立学堂,让民间的孩子也能读书。

回到王宫后,姬泄心立刻召来卿士们,提出要设立学堂的想法。伯舆有些犹豫:“大王,设立学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王室府库并不充盈,恐怕难以支撑。”

姬泄心却坚定地说:“府库虽不充盈,但此事关乎百姓未来,必须要做。朕决定,从王室的用度中节省开支,再让卿士们捐出一部分俸禄,用来设立学堂,聘请先生。”

王叔陈生率先支持:“大王心系百姓,臣愿意捐出半年的俸禄!”

其他卿士见王叔陈生支持,也纷纷表示愿意捐出俸禄。姬泄心大喜,立刻命人去筹备设立学堂之事。

几个月后,洛邑周边的三所学堂正式开学,招收了两百多个民间的孩子。开学那天,姬泄心微服前往,见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堂,心里十分欣慰。

一个孩子的父亲拉着姬泄心的手,激动地说:“公子,多谢您让我们的孩子能读书,我们这辈子没读过书,只盼着孩子能有出息!”

姬泄心笑着说:“这是应该的,孩子们是未来的希望,让他们读书,才能让日子越来越好。”

从学堂回来的路上,姬泄心遇到了上次在河边遇到的少年。少年见他,高兴地跑过来:“公子!我听说您让人设立了学堂,还收集民间的手艺,您真是个好人!”

姬泄心笑着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对了,你怎么没去学堂读书?”

少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家里穷,得帮着爹娘种地,等明年收成好了,我再去学堂。”

姬泄心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几枚贝币递给少年:“这些钱你拿着,先去学堂读书,别耽误了功课。”

少年愣了愣,不肯接:“公子,我不能要您的钱。”

“拿着吧,”姬泄心把贝币塞到少年手里,“等你将来有出息了,再帮助更多的人,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少年接过贝币,眼圈红了,对着姬泄心深深鞠了一躬:“公子,我一定会好好读书,将来帮助更多的人!”

姬泄心看着少年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王室如今虽弱,但只要他坚持体恤百姓,重视教化,总有一天,周王朝会重新焕发生机。

回到王宫时,内侍禀报说,晋国派使者来报,讨伐齐国的军队大获全胜,齐国己经答应补缴拖欠的贡赋,还会向王室献上丰厚的战利品。姬泄心点了点头,却没有太多的喜悦,他更在意的,是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是集市上百姓们的笑容,是田地里丰收的庄稼。

那天晚上,姬泄心在书房里写下了一道旨意,命史官将民间的趣事、百姓的生活、学堂的情况都记录下来,编成《王城烟火录》,流传后世。他看着窗外的月色,心里默念:“先王们,朕虽不能让周王朝重回鼎盛,但定会守住这王城的烟火,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周王室在这乱世中,稳稳地走下去。”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夏商周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MP9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