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三章 御辇缓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贵妃她文武冠绝清宫 http://www.220book.com/book/MPGA/ 章节无错乱精修!
 演绎编年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第五十三章 御辇缓行

自打上次辍朝熬药被赵蕊“劝谏”之后,雍正倒是真老实了几天,早朝一天没落,批折子批到大半夜,一副要把那日“旷工”补回来的架势。不过嘛,这补偿心理,转头就用在了别的地方。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晒得人暖洋洋的。赵蕊刚午睡起来,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正琢磨着给肚子里这小家伙念段什么。红玉脚步轻快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压不住的笑。

“娘娘,内务府的黄总管在外头候着呢,说是有东西请您过目!”

赵蕊放下书,有点纳闷:“内务府?这个时辰过来?”她如今月份大了,宫里的大小事务,雍正都吩咐了尽量少让她操心,除非要紧事。

不一会儿,内务府总管黄清躬着身子进来了,后面还跟着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巨大的、蒙着黄绸子的木托盘。

“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黄清的声音都透着喜气。

“黄总管不必多礼,什么事这么兴师动众的?”赵蕊看着他身后那盖着绸子的大家伙,更疑惑了。

黄清笑得见牙不见眼,示意小太监把托盘放在地上,然后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掀开了那层黄绸子。

绸子下面,是一架极其精美、缩小了比例的轿子模型!通体用的是上好的沉香木,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轿厢西角雕着展翅欲飞的凤凰,栩栩如生。轿顶是明黄色的琉璃瓦样式,轿帘的料子看着是苏杭最顶级的云锦,上面用金线绣着繁复的缠枝莲纹。最打眼的是,这小模型前后左右,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八个惟妙惟肖的小人,穿着统一的绛紫色宫装,做抬轿状。

“这……”赵蕊看着这精致得不像话的模型,一时没反应过来。

黄清赶紧解释,语气里透着十二分的恭敬和羡慕:“回娘娘!这是万岁爷亲自吩咐造办处,为您量身定制的八抬凤辇模型!万岁爷说了,娘娘您身子重,在宫里走动,再坐那些小轿辇,怕是不稳当,也憋屈!特意命奴才打造了这八人抬的凤辇,用的是最轻便又结实的沉香木轿厢,抬辇的也都是选的身强力壮、步履最稳的奴才!这模型是给您先瞧瞧样子,若有哪里不满意,奴才立刻让他们改!实物正在日夜赶工,最多三五日就能送来!”

八抬凤辇?!还是沉香木的?!赵蕊心头一跳。按大清规矩,除了皇帝、皇后的仪仗,皇贵妃才能用八抬,贵妃通常是西抬或六抬。雍正给她贵妃位份,却用了皇贵妃的仪制!这逾制虽然不算太大,但传出去,指不定又有什么闲话。而且……这也太奢靡了!

她正要开口问花费和规矩的事,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紧接着是雍正的声音:“蕊儿,模型送来了?你看怎么样?”

话音未落,雍正己经迈步进来了,脸上带着点“快来夸我”的期待,走到赵蕊身边,很自然地揽住她的腰,看向地上的模型:“嗯,造办处的手艺还行。这轿厢够宽敞,你坐着不会挤。抬辇的人朕亲自挑的,都是练家子出身,保证走得又稳又快。”

赵蕊看着雍正那副献宝似的表情,到了嘴边关于逾制、奢靡的话,又咽了回去。他这份心意,她懂。她轻轻抚摸着那模型轿厢光滑的木质,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最终还是把担忧换了个温和的方式说出来:“皇上……这……也太兴师动众了。臣妾身子还好,寻常的辇轿也坐得,何必……”

“诶!”雍正打断她,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宠爱,“寻常辇轿朕坐过,又小又颠!你在里头,朕看着都难受!这八抬的才宽敞稳当!况且,”他低头,下巴轻轻蹭了蹭她的鬓角,声音压低了些,“朕的贵妃,怀着朕唯一的骨肉,朕只想给你最好的。”他特意强调了“唯一”二字,既是事实,也是宣告。

赵蕊心头一暖,知道再推辞反倒辜负了他的心意。她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臣妾谢皇上恩典。只是……这沉香木,还有这规制……”

“放心,”雍正立刻明白她的顾虑,眼神锐利地扫了一眼旁边的黄清,“这是宫里库房压箱底的料子,放着也是白放着。规制嘛……朕说能用,就能用。谁敢嚼舌根?”他语气平淡,却带着帝王的威压。黄清吓得一哆嗦,连忙躬身:“万岁爷说的是!娘娘放心,绝不会有半句闲话!”

赵蕊这才点点头,露出真心的笑容:“那……臣妾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皇上费心。”

雍正满意了,挥挥手让黄清等人退下。

没过几日,这架奢华又稳当的八抬沉香木凤辇就真的送到了翊坤宫门口。抬辇的八个太监果然个个高大沉稳,往那儿一站,气势都不一样。

从那天起,只要天气好,御花园里就多了一道风景:高大华美的八抬凤辇,由八个稳如泰山的太监抬着,缓缓穿行在花木葱茏、亭台楼阁之间。辇上,坐着身量高挑、腹部隆起的贵妃赵蕊。而她身边,总是走着那位同样身量挺拔、穿着常服的雍正皇帝。

雍正从来不坐步辇,就陪着赵蕊步行。他一手扶着凤辇的栏杆,一手时不时轻轻覆在赵蕊放在膝头的手上,脚步放得很慢很稳。苏培盛带着几个小太监,远远地跟在后面,不敢打扰。

起初,赵蕊还有点不习惯这种拉风的出行方式,尤其是看到远处偶尔闪过的宫人震惊又羡慕的眼神。但雍正毫不在意,甚至有点享受这种“招摇过市”。

“蕊儿,你看这株玉兰,”这天,凤辇行至一片盛放的玉兰林旁,雍正指着其中一株开得特别繁茂的白色玉兰,“像不像前朝史书上记载的,南朝梁武帝萧衍亲手所植的那株‘琼台玉树’?”

赵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着那洁白硕大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笑道:“书上说‘琼台玉树’高一丈有余,花开千朵,香气远播。眼前这株虽不及记载的宏伟,但这份清雅洁白,倒真有几分神韵。”

“嗯,”雍正点点头,一边陪着凤辇缓步前行,一边娓娓道来,“萧衍此人,崇信佛教,大兴土木修建佛寺,晚年更是沉迷其中,数度舍身入寺,让大臣们花费巨资赎回。国库为之空虚,朝政日益松弛,终酿成了‘侯景之乱’的滔天之祸。他自己,也落得个被囚禁饿死的凄凉下场。”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警示的意味。

赵蕊抚摸着腹部,感受着里面小生命的动静,轻声道:“治国之道,在于平衡。崇信修身本是好事,但若因此荒废了正事,忽视了民生疾苦,便是本末倒置了。佛寺修得再宏伟,供桌上的香火再鼎盛,也抵不过百姓碗里的一粒米,身上的一件衣。”

雍正侧头看她,眼中满是激赏:“蕊儿所言极是!这便是‘敬鬼神而远之’的道理。朕每每读史至此,常以此为戒。”他拍了拍她的手,“要记住,君王的第一要务,是让治下之民安居乐业,有饭吃,有衣穿,不受欺凌。”

凤辇转过一道弯,前面是一池碧绿的春水,几对鸳鸯悠游其间。雍正指着它们,忽然笑道:“说起治国,还有一桩有名的典故,‘杯酒释兵权’,蕊儿可知晓?”

赵蕊点头:“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了天下,却担心手下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也学他。于是设下酒宴,一番言语恩威并施,就让大将们主动交出了兵权,得了善终,也避免了宋朝初年可能的动荡兵祸。”

“对!”雍正赞道,“赵匡胤此法,比起汉高祖刘邦大开杀戒诛杀功臣,高明得多!既解了心腹之患,又保全了君臣情谊,更安定了社稷。可见,有时候,怀柔之术胜过刀兵之利。当然,前提是君王得有足够的威望和手段,让那些骄兵悍将心甘情愿地俯首贴耳才行。”他说着,意有所指地捏了捏赵蕊的手。

赵蕊莞尔:“皇上雄才大略,威德并重,自然能驾驭得当。”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光滑的沉香木辇架上跳跃。雍正陪着凤辇慢慢地走着,讲着一个个或警示、或启迪、或有趣的前朝典故。有时是唐太宗纳谏如流,有时是明太祖严惩贪吏,有时是康熙爷如何平定三藩……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带着一种讲述故事的魅力。

赵蕊安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轻声回应几句自己的见解。她腹中的孩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祥和与智慧的流淌,偶尔会轻轻地动一下。雍正总会第一时间察觉到赵蕊抚肚的动作,眼神瞬间变得无比温柔,声音也会不自觉地放得更轻缓,仿佛在隔着肚皮跟他的孩儿对话。

微风拂过,带来花草的清香和池水的气息。偌大的御花园里,只有凤辇轻微的吱呀声,雍正低沉的讲述声,还有赵蕊偶尔温柔的回应。苏培盛等人远远跟着,看着阳光下那并行的帝妃身影,只觉得这一幕,比园子里任何景色都动人。

走到一处开满海棠花的坡地旁,雍正停下了脚步。他仰头看着满树嫣红的花朵,阳光下,他鬓角处有几根银丝格外显眼。他转过头,看着辇上沐浴在阳光里、脸庞圆润柔和、丹凤眼中蕴着智慧与母性光辉的赵蕊,心头一片宁静温暖。

“蕊儿,”他伸出手,轻轻抚上她隆起的腹部,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满足感,“等咱们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也要带他(她)来这里,讲这些故事给他(她)听。让他(她)知道,这江山得来不易,守好它,更要靠智慧、仁德和……实干。”他最后两个字加了点力度,眼神瞥向她,带着点调侃,仿佛在说“就像你劝朕辍朝那样”。

赵蕊被他逗笑了,阳光落在她脸上,眼睛弯成了月牙儿,圆润的脸颊显得格外柔软动人。她把手覆在他的手背上:“嗯……臣妾和孩子,都听着呢。”声音温柔得像融化的春水。

雍正也笑了,大手反握住了她的手。凤辇再次缓缓启动,载着一位凝听历史的母亲,陪着一位讲述江山的帝王,沐浴在春日暖阳里,继续着他们每日的“御辇缓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MPG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贵妃她文武冠绝清宫 http://www.220book.com/book/MPG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