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青史共读
冬夜沉沉,养心殿西暖阁却暖意融融。巨大的紫檀木书案上,烛火跳跃,映照着摊开的一卷书册和几件小玩意儿。雍正穿着半旧的石青色常服,怀里抱着快西岁的小怀里抱着快西岁的小怀玉。小家伙刚洗过澡,穿着软软的棉布小袄,小脸蛋红扑扑的,头发还带着点湿气,散发着淡淡的皂角香。她窝淡淡的皂角香。她窝在父皇宽厚的怀抱里,小手指着摊在书案上的一本发黄的书册,好奇地问:“阿玛,这个……这个是什么?”
雍正低头,看着女儿指着的那个笔画简单却意义非凡的字,意义非凡的字,眼神温柔:“这个字啊,念‘人’。就像阿玛,额娘,还有怀玉,我们都是‘人’。”他用手指在虚空中慢慢地比划着那个字的笔画,“一撇,一捺,很简单,对不对?”
“人……”怀玉奶声奶气地跟着念,小脑袋点了点,又指着旁边一个稍微复杂点的字,“这个呢?” “这个念‘王’。”雍正耐心地解释,“就是……就是像阿玛这样,管着很多很多人,让大家都能好好过日子的人。” “管人……”怀玉似懂非懂,大眼睛眨巴着。
赵蕊坐在书案一侧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件快缝好的小斗篷,针线在她指间灵巧地穿梭。她听着父女俩的对话,脸上带着恬静的笑意,目光不时温柔地落在他们身上。暖阁里很安静,只有烛火的哔剥声、赵蕊偶尔的穿针引线声,以及雍正低沉温和的讲解声。
“那……这些呢?”怀玉的小手又指向书页上密密麻麻的墨字,“好多好多!” 雍正笑了,轻轻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这些字连在一起,讲的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就是‘史’。阿玛在教怀玉读史书呢。史书啊,就是记住过去的人和事,让我们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活着的,怎么治理国家的,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这样,我们现在的人才能更聪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哦……”怀玉拖着长音,虽然不太明白“治理国家”是什么意思,但觉得阿玛说的话很厉害的样子。她的注意力很快又被书页旁边雍正随手放着的一方小小的、刻着蟠龙的白玉镇纸吸引了,伸出小手想去够。
雍正赶紧把镇纸拿远一点:“这个可不能玩,摔了要挨揍的。”他随手拿起旁边一个打磨光滑的小木块递给她,“玩这个。”
怀玉接过木块,在手里摆弄着,小嘴却没停:“阿玛,那……那以前的人,也管很多人吗?” “是啊也管很多人吗?” “是啊,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就像阿玛一样,管着很多很多人。” “管很多人……做什么呢?”怀玉仰着小脸,纯净的眼睛里满是好奇。
雍正愣了一下。这个问题看似雍正愣了一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首指核心。他沉吟着,想着该如何用女儿能懂的语言解释这宏大的命题:“嗯……管很多人……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房子住,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不被坏人欺负。”他尽量说得简单。
这时,一首在旁边安静做针线的赵蕊,轻轻放下了手中的斗篷。她拿起桌上的茶壶,给雍正的茶杯里续了点热水,然后坐回软榻,声音柔和地接过了话头:
“怀玉,阿玛说得对。不过呢,额娘觉得啊,这‘管人’,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她看着女儿懵懂的眼睛,语气平缓而清晰,“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一个道理:这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老百姓,他们才是根本。就像一棵大树,皇帝啊,大臣啊,是树干树枝,看起来很威风,高高在上。但真正让大树活下来,。但真正让大树活下来,能长得又高又大的,是那些深深扎在土里,平常看不见的树根。这些树根,就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怀玉似懂非懂地看着额娘,又看看阿玛。雍正也停下了动作,目光玛。雍正也停下了动作,目光深邃地看向赵蕊,带着鼓励和期待,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赵蕊拿起桌上一小块点心桌上一小块点心,掰下一小角,递给怀玉:“你看,这点心好吃吧?是粮食做的。粮食是谁种出来的呢?是田里的农夫,顶着大太阳,流着汗顶着大太阳,流着汗,一锄头一锄头种出来的。我们身上穿的暖和衣裳,棉花是谁种出来?布是谁织出来?又是谁一针一线缝好的?是那些织布的妇人,裁缝的工匠。我们住的这大房子,是谁一块砖一块瓦垒起来的?是那些泥瓦匠、木匠……”
她一件件地说着,语气温和,像是在讲故事:“没有农夫种粮,阿玛再厉害,大家也要饿肚子。没有工匠织布造屋,我们再尊贵,冬天也要挨冻,下雨天也没地方躲雨。所以啊,”她看向雍正,又看向女儿,眼神异常郑重,“书里说的郑重,“书里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道理。老百姓最重要,江山社稷其次,皇帝放在最后。阿玛这个皇帝要做得好,最要紧的,就是要时时刻刻想着这些最底下的‘树根’,想着怎么让他们吃饱穿暖,过得安稳。这样,我们这棵大树,我们大清的江山,才能根深叶茂,不怕风吹雨打。怀玉,你懂了吗?”
怀玉手里捏着那小块点心,眼睛亮亮的,小脑袋用力地点了点:“懂!树根……重要!吃饱……穿暖暖!”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深奥的道理,但“吃饱穿暖”、“树根重要”这些她懂。她甚至把手里的小点心,学着她额娘的样子,掰下更小的一点点,递给雍正:“阿玛,给树根……吃!”
雍正看着女儿纯真无邪的动作,听着她那稚嫩却无比贴切的话语,再看看赵蕊那温和却蕴含着大智慧的眼神,心头猛地一热,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震动瞬间涌遍全身!他眼眶竟然有些发热。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女儿递过来的那点几乎看不见的点心渣,仿佛接过了千钧重担。他深深地看着赵蕊,声音低沉而饱含感情:“蕊儿……你说得真好。比书上写的,比朕读了一辈子的道理,都说得透彻!‘民为贵’……这简简单单三个字,才是为君者最该刻在心上的金玉良该刻在心上的金玉良言!”
他一手紧紧抱着懵懂的女儿,一手伸过去,用力握住了赵蕊放在膝上的手。他的手心温热而有力,传递着无言的感激、认同和深深的爱意。
赵蕊回握住他的手,脸上是温柔的笑意:“臣妾不过是在家听爹娘说过,在街市上走过,知道普通百姓的难处和重要罢了。皇上心怀天下,日夜操劳,所思所想,都是为了江山永固,百姓安康。您才是最懂‘民为贵’的人。”
雍正摇摇头,目光落在女儿天真无邪的小脸上,又看向赵蕊:“不,是你点醒了朕。让朕……让朕看得更清楚,也更明白肩上的担子。”他捏了捏女儿的小手,轻声说,“怀玉,记住你额娘今天的话。将来……也要做个明白人。”
怀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身子在阿玛怀里蹭了蹭,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显然是困了。
赵蕊见状,笑着起身:“好了,大道理讲完了,我们的小树根也该睡觉了。来,怀玉,跟额娘去睡觉觉。”她温柔地从雍正怀里抱过女儿。
雍正依依不舍地松开手,看着依依不舍地松开手,看着赵蕊抱着女儿走向内室,目光久久没有收回。摇曳的烛光下,书案上的史书依旧摊开着,墨字无声。但方才那番关于“树根”的朴素话语,却如同最深刻的注解,清晰地烙印在了帝王的心版上,也悄然种进了一颗稚嫩的心田。青史无声,而民本之理,就在这一盏灯、一本书、一句家常话的温暖里,无声地流淌,传承。
演绎编年匠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PG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