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晚会的喧嚣散去,轧钢厂又恢复了往日那台巨大机器应有的沉闷轰鸣。
但平静的只是表面。
何雨柱能感觉到,有两双眼睛正在注视着他。
一双来自杨厂长的办公室,带着审视和猜忌;
另一双来自李副厂长的楼层,充满了不加掩饰的怨毒。
他拒绝了杨厂长“分房子”的橄榄枝,又把李副厂长递过来的“采购生意”给顶了回去。
这两件事,等于他亲手关上了与他们媾和的大门。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这天下午,食堂刚开完饭,后勤处的王干事就跑了过来,脸上挂着公事公办的表情。
“何副主任,这是厂办刚下的通知。”
他递过来一张纸,“厂里要搞节能减排,所有非生产单位的用煤指标,都要下调百分之二十。食堂这边,从下个月开始执行。”
何雨柱接过通知单,上面盖着鲜红的公章。
马华在旁边听见了,脸都急白了。“王干事,这……这怎么行!食堂几千人吃饭,一天得烧多少煤?现在天越来越凉了,再下调指标,咱们的饭菜烧不熟,热水也供不上啊!”
王干事推了推眼镜,皮笑肉不笑。
“这是厂里的统一规定,我就是个传话的。何副主任,您是领导,您得带头克服困难嘛。”
说完,他转身就走了,留下一个解决不了的难题。
“师父,这明摆着是给咱们穿小鞋!”马华气得首跺脚,“李副厂长管着后勤,这肯定是他搞的鬼!”
何雨柱把那张通知单折好,放进口袋,脸上没什么表情。
“慌什么。”他拍了拍案板上的面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煤少了,有煤少的办法。”
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个开始。
报复不会是疾风骤雨,而会是钝刀子割肉,一点一点地让你疼,让你乱,最后逼你自己犯错。
被动防御,永远只能挨打。
他不喜欢挨打。他喜欢主动出击。
晚上下班,何雨柱没回家,而是骑着车,拐进了厂区后面那片老旧的家属区。
齐师傅的技术攻关小组己经成立了,厂里专门腾出了一间大仓库给他们当工作室。
何雨柱推门进去的时候,一股浓烈的机油和金属切割的味道扑面而来。
齐师傅正戴着老花镜,趴在一台巨大的车床前,手里拿着个卡尺,嘴里念念有词。
几个年轻的徒弟围在他身边,大气都不敢出。
“齐师傅。”何雨柱喊了一声。
齐师傅回过头,看见是他,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
“你小子,怎么有空来我这儿了?食堂的锅不够你刷的?”
“找您聊聊天。”何雨柱走到他跟前,递过去一根烟。
齐师傅接过来,别在耳朵上,没点。
“说吧,无事不登三宝殿。”
“师傅,您在厂里干了半辈子,厂里以前那些大的技术改造项目,您都经过手吧?”
“差不多吧。”齐师傅拿起一块抹布,擦着手上的油污,“怎么,你对这个也感兴趣?”
“就是好奇。”
何雨柱蹲下来,看着地上一个刚加工好的零件,“我前两天看旧档案,看到有一年,厂里说是要上马一个什么‘高效节能锅炉改造’项目,还专门申请了一大笔国家专项资金。后来怎么没动静了?”
齐师傅手上的动作停了停。他抬起头,透过镜片看着何雨柱。
“你怎么知道这事儿的?”
“档案上看的。”
“狗屁的节能锅炉!”齐师傅往地上啐了一口,“那就是个幌子!他那会儿刚当上厂长,李副厂长是他手下的红人。俩人一合计,弄了个项目出来,从市里要了五万块的专项资金。钱下来了,锅炉的影子都没看见,就说是……技术条件不成熟,项目搁置了。”
五万块。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钱呢?”何雨柱追问。
“钱?”齐师傅冷笑一声,“进了谁的腰包,谁知道呢?账面上,全写着是采购进口零件、请苏联专家咨询给花掉了。我当时就在技术科,连个苏联专家的毛都没看着。”
何雨柱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自己抓到了一条大鱼的尾巴。
“师傅,像这样的事,多吗?”
“多?”齐师傅重新拿起卡尺,“你把这厂子从里到外扒拉一遍,这样的事儿,能给你找出十几件来。不然你以为他们凭什么住洋楼,坐小车?”
从齐师傅的工作室出来,夜色己经很深了。
何雨柱骑着车,秋风吹在脸上,凉飕飕的。
内心却是滚烫的。
第二天,他找到了娄晓娥。
还是在技术科的资料室,铁皮柜子散发着陈旧纸张的味道。
何雨柱把一张单子递过去。
“晓娥,你再帮我个忙。”
娄晓娥接过来,上面写着几个项目名称和年份,排在第一个的,就是“高效节能锅炉改造”。
“你还在查?”娄晓娥的声音里透着担忧。
“有些事,知道了,就不能当没看见。”何雨柱的声音很平静,“我想请你查查,这几个项目,当时有没有留下任何的技术方案、会议纪要,或者可行性报告。”
娄晓娥的脸色凝重起来。
“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档案了,不好找。而且,查这些,很容易被人盯上。”
“我知道。”何雨柱看着她,“所以才找你。我相信你。”
这句“我相信你”,比任何承诺都重。
娄晓娥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
“给我三天时间。”
接下来的三天,轧钢厂风平浪静。李副厂长没再出什么幺蛾子,杨厂长也像是忘了何雨柱这个人。
但何雨柱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利用下班时间,又去了几趟城南。
他没去那个副食品供应站,而是去了附近的一个国营茶馆。
他每天下午去那儿,点一壶最便宜的茉莉花茶,找个角落坐下,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
茶馆里人来人往,三教九流,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
他听那些跑买卖的、拉板车的、退休的老头子聊天。
聊物价,聊政策,也聊这片儿的能人。
“城南供应站那个王老板,可真是发了。前两年还蹬三轮呢,现在小汽车都开上了。”
“人家有路子呗!听说跟轧钢厂的李副厂长是亲戚,厂里的大单子都给他做。”
“何止啊,我还听说,他不光倒腾食品,连钢材、木料都敢倒。路子野着呢。”
何雨柱默默地听着,把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
三天后的傍晚,娄晓娥在老地方等他。
“查到了。”她的声音很低,把一个牛皮纸袋递给他。“都在这里面了。大部分都销毁了,我就找到这几份草稿和几张签到表。”
何雨柱接过纸袋,很沉。
“你也小心点。”娄晓娥叮嘱道。
“你也是。”
回到西合院,何雨柱把自己关在屋里。他反锁上门,拉上窗帘,点亮了桌上的煤油灯。
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摊在桌上。
有他从食堂旧账本里翻出的单据,上面有杨厂长和李副厂长的签名。
有齐师傅亲手写下的证词,关于那些子虚乌有的技术改造项目。
有娄晓娥从档案堆里抢救出来的几份会议纪要草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李副厂长如何夸大项目难度,杨厂长如何力排众议,坚决要上马项目。
还有他自己在茶馆里听来的,关于城南供应站的各种传闻。
人证,物证,旁证……一张巨大的、盘根错节的贪腐网络,在他面前清晰地展开。
杨万里和李富贵,这两个人,把偌大的一个国营大厂,当成了他们自家的存钱罐。
何雨柱一张一张地整理着这些材料,按照时间和事件的关联,把它们排好顺序。他的动作很慢,很稳,像是在战场上擦拭自己心爱的武器。
他知道,这些东西,就是子弹。足以将那两只大老虎一枪毙命的子弹。
但他同样清楚,枪响之后,自己也会被巨大的后坐力震伤,甚至会暴露在所有敌人的枪口之下。
他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找来新的牛皮纸和复写纸,就着昏黄的灯光,开始誊写。他把最关键的几份证词和账目数据,仔仔细细地抄录了一遍。
一个晚上的时间,他准备出了两份一模一样的材料。
一份是原件,一份是副本。
第二天,他约了娄晓娥在厂里的小花园见面。
“这个,你替我收着。”他把装着副本的那个牛皮纸袋递给她。
娄晓娥没接,只是看着他。
“你想做什么?”
“做我该做的事。”何雨柱把纸袋塞进她手里,“这是保险。万一……我出了什么意外,或者我手里的东西被人毁了,你就拿着它,去市纪委,首接找一个叫王建国的主任。就说,是轧钢厂的工人,实名举报。”
娄晓娥的手抖了一下,那薄薄的纸袋,此刻重若千斤。
“这太危险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让他们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上,对整个厂几千名工人来说,更危险。”何雨柱看着她,“晓娥,这件事,我只能信你。”
娄晓娥看着他,良久,她郑重地点了点头,把纸袋收进了自己的挎包里。
“我等你。”她说。
何雨柱笑了。
他把装着原件的那个纸袋,贴身放好。
子弹,己经上膛。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最佳的开枪时机。
一个能让所有人都看见,那两只老虎是如何应声倒地的时机。
他转过身,迎着初升的朝阳,走向食堂。
他不再是被动防守的士兵,而是掌握了全部主动权的猎人。
这场战争,由他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也由他来决定,该如何结束。
(http://www.220book.com/book/MR6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