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调解”最终以叶启章看似让步、实则拿到实质性赔偿(五两银子)和三人当众磕头赔罪而告终。三个泼皮如同霜打的茄子,在族老和众多乡邻的注视下,灰头土脸地给叶启章一家磕了头,赌咒发誓再不敢犯。那五两赔银,则由三家族里暂时垫付,日后从他们各家或他们本人身上抠出来。
叶启章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并无多少快意。他清楚,这所谓的“赔罪”有多少真心实意。二赖子低头时眼中闪过的怨毒,歪嘴忍痛时咬紧的牙关,坏水那看似惶恐实则不甘的眼神,他都看得分明。宗族的和稀泥,并未真正消除隐患,反而可能埋下了更深的仇怨。
但他暂时无法做得更绝。在这个宗法社会,他需要宗族这层外壳提供的基本秩序和庇护,至少在他羽翼未丰之前。拿到实实在在的赔偿,确立自己不容侵犯的形象,暂时震慑宵小,己是当前局面下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回到家中,天边己泛起鱼肚白。一夜惊扰,众人都疲惫不堪,但神经却依旧紧绷。
赵氏看着桌上那五两赔银,叹了口气:“这钱拿着,心里也不踏实。那三个杀才,怕是恨上咱们了。”
叶启炎愤愤道:“恨就恨!怕他们不成?再来还打出去!”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叶启章摇摇头,神色凝重,“经此一事,他们短时间内应不敢再硬来。但咱们的糖坊越来越扎眼,窥伺的人绝不会只有他们三个。我们必须更有力地守住这份家业。”
他沉吟片刻,做出安排:“娘,这五两银子,单独记一账,算是意外之财,暂时不动。炎弟,天亮了你去隋大哥和张大哥家,各送一百文钱去,感谢他们昨夜援手之情,这份人情我们要记着。另外,从今日起,作坊夜间值守不能停,但光靠我们自家人不够了。”
他目光扫过院外:“我打算请隋大哥家的二小子隋明林,还有张大柱的堂弟张铁蛋,他俩都是实在有力的后生,每晚轮流来帮我们守夜,管一顿夜宵,每月再给三百文工钱。你们觉得如何?”
赵氏和叶英想了想,都点头同意。请知根知底、关系又好的邻家子弟,确实比自家人硬熬要稳妥,花些钱也值得。叶启炎也觉得多了帮手是好事。
“哥,你放心,这事我去说,隋二哥和铁蛋哥肯定乐意!”叶启炎拍着胸脯。
安排好安保之事,叶启章的心并未完全放下。他深知,被动防守终是下策。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不断变得更强,拥有别人无法轻易觊觎和替代的价值。这次事件,更让他坚定了技术升级、拉开差距的决心。
白日里,糖坊依旧热火朝天。新募的资金投入后,效率明显提升。但叶启章的心思,己经飞向了更深处。
他把自己关在临时隔出来的一个小小“实验间”里,面前摆着几个陶罐、棉线、还有一小包花了不小代价从镇上买来的活性炭。他要尝试的,是比白糖更进一步的——冰糖。
记忆中的土法制作冰糖,需要饱和糖溶液、缓慢降温结晶、以及提供结晶核的棉线。温度控制、时间、杂质去除都是关键。这比简单的漏斗脱色黄泥水要精细得多,失败率也高得多。
接下来的几天,叶家小院里除了熬糖的甜香,偶尔还会飘出一点焦糊味,或是叶启章对着结晶失败的糖块沉思的身影。他反复调整着糖液浓度、加热时间、冷却速度,甚至尝试不同的挂线方式。
叶英和叶启炎看着哥哥废寝忘食地折腾那些罐罐线线,又是好奇又是心疼。他们不明白哥哥为什么有了白糖还不满足,还要研究更费事的东西。
“哥,你这弄的是啥啊?这糖块晶疙瘩瘩的,好看是好看,可能比白糖还卖钱?”叶启炎拿起一块半成品,对着光看。
“若能做成,何止是卖钱。”叶启章眼中闪烁着追求极致的光,“这是精品,是别人更难模仿的东西。白糖虽好,但若有人狠下心琢磨,未必不能仿出七八分。但这冰糖……工艺更复杂,周期更长,才是真正能站稳脚跟的利器。”
他指着那点活性炭:“而且,我想试试,能不能做出更纯、更白的冰糖。颜色越正,价值越高。”
这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构筑技术壁垒,一种发自本能的安全感驱使他不断向前。他将融资的压力、贼人的威胁、宗族的复杂,都转化为攀登技术高峰的动力。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糖液不是结晶失败就是色泽不佳,或是沾染杂味。一小锅昂贵的白糖溶液可能就此浪费。但叶启章毫不气馁,每次失败都仔细记录原因,一点点调整。
偶尔,他也会从实验室里出来,透口气,看着院子里忙碌的景象——叶启炎带着人砍运甘蔗,叶英指挥着妇女们熬糖滤糖,新请的帮工在忙碌。扩大的生产带来了更多生机,也带来了更沉重的管理负担和更引人注目的目标。
他目光偶尔会飘向村口的方向,二赖子那几人似乎真的销声匿迹了,但他心中的那根弦,却从未放松。
技术的突破,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不知何时才能见到那晶莹剔透的曙光。而院墙之外,看似平静的文庄村,潜流依旧在暗中涌动。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寒门秀才:开局熬糖震惊大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S9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