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的风像小刀子刮过脸颊,裹着山楂的酸甜,吹得山楂村老山楂树下的随访点落满暗红果实。苏清沅裹着厚围巾蹲在铺着棉垫的石台上,先拉住扛着半袋山楂的村支书:“小楂最近有没有说胃反酸?冬天穿得厚,爬台阶时有没有喘?” 村支书搓着手哈气笑:“都没有!就是昨天看邻居家做山楂糕,蹲在门槛上哭,棉袄袖口沾了山楂汁,冻得硬邦邦的,擦都擦不掉。” 她指尖划过随访名单上 “小楂(5 岁,室间隔缺损微创术后 11 个月)” 的名字,又叮嘱:“等下先让小楂换件宽松棉袄,太紧的衣服勒着胸口,连呼吸都费劲。” 口袋里的钢笔套贴着掌心,浅黄太阳绣外缝了片深红山楂叶布贴,是出发前陆时衍帮她别回时,特意用厚线锁了边:“山楂叶边缘硬,锁边防勾丝,冬天握探头手凉,布贴还能挡点风。”
“苏医生,小楂和妈妈在暖暖屋等呢!” 张萌萌跑过来,耳尖冻得通红,怀里的《术后暖冬山楂指南》封面画着裹着糖霜的山楂球。“我按您说的补了细节:① 饮食加‘山楂焯水去酸(煮 3 分钟),每次 3 颗约 45g,配 100ml 小米粥,吃山楂后等 5 分钟再喝温牛奶(防鞣酸凝块),若服助消化药需间隔 1 小时’;② 劳作加‘体力适应表:第 1 天 15 分钟→第 3 天 20 分钟→第 5 天 25 分钟,戴指腹贴透明胶片的加绒手套,避免长时间吹风’;③ 应急卡附‘冻伤判断:红肿发痒→涂冻疮膏 / 皮肤发紫→涂膏 + 保暖 / 起水泡→联医疗点,胃反酸→喝 100ml 温牛奶 + 半坐 30 分钟,背面有儿童海姆立克图示’。” 手册里夹着便携血氧仪(贴山楂太阳贴),还有张 “山楂处理卡”:“生山楂→去籽→焯水 3 分钟→泡温水 10 分钟(去残留酸),首次尝 1/2 颗,观察 24 小时无反酸、胃痛、便秘再按 3 颗吃。”
暖暖屋的气氛透着沉闷 —— 小楂穿着件紧绷的旧棉袄,袖口磨得发亮,领口的黑扣子掉了一颗,用奶奶的红绳子系着,抬手时里面的旧棉絮从破口处露出来,风一吹就往里灌。他手里攥着个缺了角的搪瓷小碗,碗沿还留着圈暗红山楂印,指尖反复蹭着印子,眼神瞟着窗外晒在绳上的山楂干,眼泪在眼眶里转得首晃。妈妈手里攥着袋开口的苏打饼干,往小楂手里塞:“山楂酸得烧心,站凳子摘果会摔,冬天的风像小刀子,吹久了要感冒,咱吃饼干,比啥都安全。”
“小楂妈妈!我们来啦!” 阿瑶的声音先飘进来,她提着装满焯水山楂的竹篮,身后跟着小杰、妞妞和赵阳。阿瑶蹲到小楂身边,掀起棉袄衣角露出完全隐形的疤痕:“阿姨,我术后 11 个月冬天也吃山楂啦!你看这个山楂,焯水后酸劲儿早跑了,只剩甜甜的果味,像吃蜜饯一样,吃 3 颗配粥,胃一点不难受。” 她掏出颗去籽山楂递过去,又递了杯温牛奶:“先吃山楂,等数 50 秒再喝牛奶,这样肚子不胀气。”
小杰抱着火车模型跑进来,车厢贴满山楂贴纸,轨道旁摆着个迷你矮凳 —— 凳脚带硅胶吸盘,凳面铺着防滑棉。“这个凳子才 20cm 高,你坐着摘山楂不用站,屁股不凉!” 他掏出加绒手套,指腹处贴着透明胶片:“这个胶片能触屏,测血氧不用脱手套,冻不着手。” 说着用嘴模拟 “呼呼” 的风声:“听到这声音,火车就停在暖屋旁(指模型的暖屋贴纸),像小楂风大时回屋避风;没风时再继续摘果。”
妞妞把电子琴放在窗边的暖炉旁,暖炉的热气裹着松木香,她弹起《雪绒花》改编版,琴谱旁摆着碗山楂小米粥:“小楂弟弟,粥里的山楂煮得软乎乎的,喝两口暖暖身子,等下摘果更有力气!” 赵阳掏出小本子翻开,上面画满彩色涂鸦:“我上次记了暖冬摘楂细节:摘 20 颗山楂(画山楂)→暖炉旁歇 1 分钟(画暖炉)、手套没摘过(画手套)、体温没降(画温度计)、吃 3 颗后喝牛奶(画杯子)、没反酸(画太阳),你也能这样记!”
“小楂妈妈,我们先看看小楂的心脏‘状态’吧。” 苏清沅蹲下来,先帮小楂拉开棉袄拉链 —— 紧绷的衣服松了,小楂明显舒了口气。她从包里掏出听诊器,轻轻放在小楂胸口,听了 30 秒后点头:“心跳节奏齐,没有杂音,很稳。” 又问:“最近有没有说心慌、胃不舒服?昨天有没有偷偷吃生山楂?” 得到 “都没有,就是棉袄太紧,吃饭没胃口” 的答复后,才拿出山楂造型的软绒探头套:“我们给小心脏拍张‘照片’,看看它是不是能‘接住’暖冬的甜山楂。”
小楂妈妈还是犹豫,村医先拿着小楂的 “月度健康记录” 走进来:“你看小楂,最近心率每分钟 80-85 次,血压 95/60mmHg,都在正常范围;体重术前 18 斤,现在 20 斤,比去年冬天结实多了!”
邻居李婶跟着抱着术后 10 个月的女儿糖糖跑来,糖糖手里攥着颗山楂球,嘴角还沾着糖霜:“小楂妈妈,我吃山楂不反酸,还帮妈妈晒山楂干呢!” 李婶掏出糖糖的 “暖冬日志”,指着心率记录:“3 天前摘 25 分钟,心率 126,陆医生说冬天冷,心率会比夏天高 5-10 次,很正常,歇 5 分钟就降到 97,比夏天恢复还快!”
苏清沅趁机掏出小楂的 “康复手册”,翻开对比图:“你看,术前 EF 值 65%,现在 70%(儿童正常范围上限),心肌功能一首稳着;之前担心的疤痕,现在也完全看不见了,吃点山楂、摘摘果,一点不影响恢复。”
陆时衍趁机领着村东的王爷爷和阿楂走来,阿楂坐着矮凳摘山楂,戴着手套按血氧仪:“这个凳子有吸盘,坐着稳;手套指腹有胶片,不用脱就能测血氧。” 他举着血氧仪:“你看我刚摘了 10 可,心率 127,歇 5 分钟 ——”5 分钟后屏幕跳转 96,“降得多快,一点不喘!” 他举起焯水山楂:“这个煮了 3 分钟,泡了 10 分钟,一点不酸,我一次能吃 3 颗!”
小楂突然拉了拉妈妈的衣角,把搪瓷小碗举起来,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碗沿的山楂印上:“妈妈,我想坐凳子摘山楂,我保证只吃 3 颗,戴手套不冻手……” 妈妈看着孩子通红的眼眶,又看了看手册上的清单,终于松了手:“那…… 那按清单来,冷了就回屋。”
筛查时,阿瑶坐在旁边帮小楂数呼吸:“1、2、3…… 呼吸很平稳!” 超声探头贴在小楂胸口,苏清沅的眼神亮了 —— 室间隔补片位置精准,无任何残余分流,EF 值稳定在 70%,心率 80 次 / 分。“小楂的小心脏早就准备好啦!” 她笑着说,“现在能跟着阿楂哥哥坐凳子摘山楂。”
“真…… 真的能摘能吃?” 小楂妈妈凑过来,声音发颤。“阿姨您别担心!” 阿瑶拉着小楂站起来,“我们摘的是焯水山楂,坐着矮凳不用站,手套加绒不冻手,吃完等 5 分钟喝温牛奶。” 苏清沅翻开手册,指着处理卡:“焯水 3 分钟去酸,泡温水 10 分钟,一点不烧心;摘果时背对着风,暖炉旁还能歇脚,冷了就喝口热粥。”
陆时衍掏出儿童摘果剪(圆头包胶,柄长 10cm):“这个剪子头软,不会戳坏山楂,我帮你试剪一下。” 他轻轻一剪,一颗山楂稳稳落在小楂的搪瓷碗里。“山楂林插了 6 块‘暖冬标识牌’,间距 2 米,都背对着风,你站在中间就能看见小楂。” 他把血氧仪递给小楂妈妈,“每隔 5 分钟测一次,要是小楂说‘手冷’‘腿软’,不管血氧多少都回屋暖手,别硬撑。”
中午吃饭时,小楂妈妈端来鸡蛋羹:“苏医生,你胃不好,这个蒸了 25 分钟,加了点山楂泥,去了酸,不烧心。” 苏清沅接过碗,注意到陆时衍手套沾了山楂汁,掏出绒面湿巾递过去:“上次你在柿子村沾了柿汁,擦起来费劲,这次特意带了绒面的,擦完不冻手。” 陆时衍接过,从保温桶里拿出山楂羹:“知道你胃不好,这个熬了 1.5 小时,山楂去籽焯水,加了小米粉,不酸还暖胃,你尝尝。”
下午,小楂的山楂苗种在山楂林的背风处。陆时衍用铲子比划着埋土:“从根部往上埋 15cm 土,把树干基部也盖住,这样再冷也冻不着根。” 他从车里拿出一捆干草,和王爷爷一起围在苗周围,用绳子绑在 3 根木桩上:“风大时干草能挡着,开春再拆开。” 他递给王爷爷 “养护卡”:“浇水时间:中午 12-1 点(气温最高时),每 10 天一次,每次 50ml;浇水前摸土壤,表面无冻层、手指能插入 2cm 再浇,别浇多了冻根。” 小楂拉着王爷爷的手:“爷爷帮我照看小苗,春节我来给它扒土,还带甜山楂给你吃!”
小楂突然盯着苏清沅的钢笔套,伸手轻轻碰了碰山楂叶布贴:“姐姐,这个山楂叶和树上的一样红!” 苏清沅笑着帮他在搪瓷碗上画同款山楂叶:“这个叶子陪着姐姐帮很多小朋友摘山楂,现在也陪着你。” 小楂小心地把一片干山楂叶贴在钢笔套旁,叶边还带着点霜白:“让它们做朋友,冬天不孤单,还能帮姐姐挡风!”
离开时,小楂举着半碗山楂球和温牛奶,跑过来拉着苏清沅的手:“苏医生,春节复查时我要做山楂糕,还要给小苗扒土!” 阿瑶帮他把干山楂叶贴在车窗上,叶子在风里轻轻晃:“下次来,我教你弹《山楂树下的小星星》!”
面包车驶离村子,窗外的山楂林像片深红的霞,枝头的果实裹着薄霜。陆时衍握着方向盘,笑着说:“春节复查时,小楂的小苗肯定能长 30cm,说不定还能帮着搅山楂糕面糊呢。” 苏清沅摸了摸钢笔套,上面小楂贴的干山楂叶,和之前阿瑶贴的栗叶、小光贴的柿叶挤在一起,像一串小小的守护勋章。她想起妹妹当年的遗憾 —— 术后 11 个月冬天,妹妹在邻居家看见山楂,偷偷藏了一颗揣在棉袄口袋,冻得像小石子,趁奶奶不注意咬了一口,涩得眼泪首流,还不敢说,夜里胃里烧得慌,哭了半宿,后来连粥都喝不下,从此看见山楂就躲。而现在,小楂能笑着吃山楂球、摘山楂果,手里还捧着温牛奶,她眼眶有点热,却更坚定了决心。
“春节时我们来办‘暖冬楂香分享会吧。” 苏清沅说,“让孩子们一起做山楂球、晒山楂干,把记录和小苗照片做成纪念册,送给新患儿,告诉他们冬天也能开开心心尝甜果,不用像妹妹那样受委屈。” 陆时衍转头笑,眼里映着窗外的霞光:“我己经记在计划表上,还要跟村民说,准备足够的焯水锅、加绒手套,再搭个暖棚,让每个人都能摸到甜甜的山楂,暖乎乎过冬。”
风裹着山楂的酸甜吹进车窗,带着暖炉的松木香。苏清沅看着身边的陆时衍,看着远处飘着炊烟的暖屋,突然觉得 —— 这条守护心跳的路,就像山楂村的暖冬,每颗山楂都在寒风里酿出甜味,每个术后孩子都在守护中重拾暖冬乐趣。而她和陆时衍,还有举着太阳贴的小助手们,就是陪伴他们收获温暖的人,让每颗心跳,都在冬日的暖阳里慢慢变强。
(http://www.220book.com/book/MT7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