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风带着古榕的清香,齐夏坐在图书馆的“非遗实践工作室”里,对着电脑整理中外非遗交流活动的方案。屏幕上,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刚发来的邮件还亮着——他们己经帮小镇对接了日本的町屋保护团队和英国的老磨坊修复协会,双方约定先通过线上“守护故事云分享”破冰,再安排实地交流。
“第一次云分享,咱们得让外国朋友看到小镇守护的细节。”齐夏把“小守护者小队”叫到身边,指着方案里的流程说。林晓立刻拿出手账,翻到画满锚点照片的那一页:“我可以带他们云看古榕的传导纹,还能展示这几年的观测数据,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怎么坚持维护的!”周子轩则抱着钟表修复工具箱:“我准备修一个爷爷留下的旧怀表,边修边讲钟表和锚点的关系,他们肯定会感兴趣!”
云分享定在七月中旬的月圆夜。那天傍晚,齐夏提前把首播设备架在古榕下,镜头对着泛着微光的锚点,旁边摆着爷爷的笔记本和孩子们的维护日志。日本町屋保护团队的代表率先连麦进来,镜头里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町屋,木质结构上还留着岁月的痕迹:“我们守护町屋己经三十年了,每天都会检查屋顶的瓦片和木质结构,就像你们守护锚点一样。”
轮到小镇分享时,林晓拿着放大镜走到镜头前,对准古榕的气根:“大家看,这道银色的纹路是‘霜季银纹’,每到冬天就会出现,说明锚点能量很稳定。我们每个月都会来测土壤pH值,这些是最近三年的数据。”她边说边举起厚厚的观测报告,屏幕里的日本代表和英国代表纷纷点头,在评论区刷起“太认真了”“值得学习”。
周子轩则坐在镜头旁,手里拿着爷爷的旧怀表:“这是我爷爷1980年在钟表厂修的表,他说钟表的齿轮要精准咬合才能走准,锚点的能量也要稳定流动才能守护小镇。”他边说边拆开怀表,软毛刷轻轻扫过齿轮的动作,和视频里日本代表检查町屋瓦片的细致模样,意外地重合在了一起。
云分享结束时,英国老磨坊修复协会的代表笑着说:“我们都在守护‘时光留下的礼物’,只是你们守护的是锚点,我们守护的是磨坊,未来一定要互相学习!”这句话让齐夏心里暖暖的——原来不管语言和文化有差异,“守护”的初心都是相通的。
九月初,日本町屋保护团队的三位代表如约来到小镇。刚下车站,他们就被钟楼的齿轮纹路吸引,伸手轻轻触摸墙面:“和我们町屋的木质纹路一样,都是时光留下的痕迹。”齐夏带着他们先去了图书馆,指着爷爷的笔记本说:“这些是爷爷记录的锚点研究,就像你们记录町屋修复的日志一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珍贵资料。”
在古榕锚点旁,日本代表蹲下身,仔细观察气根上的传导纹,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和林晓一起测量纹路的宽度:“我们町屋的木质结构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夏天会膨胀,冬天会收缩,和你们的锚点纹路很像。”他们还把自己带来的町屋修复工具分给孩子们看,手把手教大家用传统刨子处理木料,周子轩学得格外认真,手里的刨子慢慢推过木片,落下细细的木屑。
十月的“锚点文化节”,英国老磨坊修复协会的代表也来了。他们带来了老磨坊的齿轮模型,和小镇的钟楼齿轮模型放在一起展示,两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齿轮,在灯光下竟有着相似的精密纹路。英国代表还在现场演示了老磨坊的修复技巧,用特制的胶水修补破损的木质齿轮,孩子们围在旁边,眼睛都舍不得眨。
文化节的最后,中外代表和“小守护者小队”一起,在古榕下种下了一棵“友谊树”。齐夏拿着铁锹,和日本代表一起培土;周子轩则把写有“中外守护,友谊长存”的木牌挂在树枝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就像锚点的金光一样温暖。
十一月初,齐夏收到了日本町屋保护团队发来的邮件,里面附了他们整理的“町屋与锚点守护对比手册”,还邀请小镇的“小守护者小队”明年去日本交流。齐夏拿着邮件,和孩子们分享时,林晓兴奋地说:“我要把小镇的手账带去,和日本的小朋友交换,让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守护故事!”
这天晚上,齐夏坐在书桌前,翻开“锚点维护日志”,在新的一页写下:“2029年冬,完成首次中外非遗云分享,接待日本、英国非遗团队来访,种下‘友谊树’。爷爷,您肯定想不到,您当年守护的小镇,现在成了中外非遗交流的小桥梁。未来,我们会带着小镇的守护故事走得更远,也把外国的好经验学回来,让这份守护,既有传统的温度,又有交流的活力。”
写完,她盖上齿轮印章,窗外的月光刚好洒在纸上,和印章的纹路重叠在一起。钟楼的钟声“滴答”响起,像是在为这份跨越国界的传承祝福,也像是在提醒她——新的守护故事,还在继续。
作者“东头仔”推荐阅读《十日终焉:囚笼》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MTJ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