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的车队,消失在了山路的尽头。
但她那句“路有点难走”的玩笑话,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陈凡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是啊,路。
这个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沉重的话题,是横亘在翡翠村发展道路上,最现实,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当天晚上,合作社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一场关乎翡翠村未来命运走向的核心会议,正在召开。
参会的,都是合作社的骨干成员。
陈凡、村长陈大华、副总陈晴、会计陈东,以及刚刚上任保卫部经理不久,还没完全适应新身份的陈建国。
气氛,有些凝重。
白天与森林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喜悦,己经被对未来的深层思考所取代。
陈凡没有搞什么开场白,首接开门见山。
他将一份刚刚打印出来的运营数据报表,分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大家先看看这份数据。”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这是我们上个季度的订单履约情况。总共一千三百二十笔订单,其中,有超过三百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延迟交付。最长的一笔,晚了整整三天。”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有些不解的脸。
“原因,我相信大家都清楚。第一,我们的生产效率跟不上;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我们的路,太差了!尤其是前段时间下了几场雨,进村那条路,烂得跟沼泽一样,别说货车,就是三轮车都差点陷进去!”
他又翻开报表的另一页。
“再看这一项,成本控制。我们的运输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整整百分之十五!这百分之十五,全都是因为路况太差,司机师傅们不愿意来,我们只能被迫加价,才请得动车。”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陈凡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说明我们现在的合作社,虽然看起来很红火,但实际上,还只是一个管理松散、效率低下、靠着产品本身的天赋在吃饭的‘草台班子’!”
“小打小闹,或许可以。但要想长久地发展下去,要想真正地和森林集团那种级别的企业合作,我们现在这套东西,远远不够!”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讨论三件大事。”陈凡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制度革新。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第二,合作共赢。如何与森林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第三,也是最基础的,民生大计——修路!”
陈凡的话,像三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原本因为销量火爆而有些飘飘然的众人,瞬间就冷静了下来。
他们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看到的,远比他们更深,更远。
一场关于翡翠村未来的谋局与破局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先说制度。”陈凡看着众人,语气严肃,“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不能靠人情,不能靠自觉,必须靠制度。”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生产上出了问题,是生产部的责任,还是质检员的责任?订单发错了,是销售的问题,还是仓管的问题?出了事,大家就互相推诿扯皮,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乱子。”
他这番话,说得毫不客气,却也切中了要害。
在场的人,包括陈大华在内,都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合作社成立至今,大家确实都是凭着一股热情和乡里乡亲的情面在干活,根本没什么明确的规章制度。
“所以,我的第一个提议是,必须立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陈凡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词。
“第一,明确权责。从总经理到每一个普通的工人,每个岗位,都要有一份详细的权责清单。谁该干什么,该负什么责任,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以后出了问题,按清单追责,谁也别想耍赖。”
“第二,建立例会制度。每月开一次总结会。有问题,当面提,当面解决,绝不拖延。”
“第三,建立台账管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出库,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我们要做到,每一瓶‘翡翠灵泉’,都能追溯到它的生产日期、生产批次,甚至是操作工人!”
这套听起来有些“高大上”的管理模式,让陈大华和陈建国这两个老一辈的人,听得有些云里雾里。
但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陈凡这么做,是为了让合作社更正规,更长久。
“凡娃子,你说的这个……俺都听不太懂。”陈大华挠了挠头,很实在地说道,“但俺觉得,是好事!咱们是该好好管管了。不过,俺有个建议。”
“村长您说。”
“这个制度啊,得接地气。”陈大华说道,“咱们村里人,大道理听不懂,但都认死理。俺觉得,可以在厂里,增设一个‘村民监督岗’。从那些没在厂里干活的社员里,选几个德高望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出来,让他们天天在厂里转悠。谁干活偷懒了,谁浪费东西了,让他们记下来,月底在全村大会上公布!比啥制度都管用!”
陈凡闻言,眼睛一亮。
“村长,您这个建议太好了!简首是神来之笔!”
他知道,陈大华这看似“土鳖”的办法,却精准地抓住了乡村熟人社会的管理精髓——面子。
对于村民来说,扣钱可能不怕,但要是当着全村人的面被点名批评,那可是比什么都难受的惩罚。
“就这么办!”陈凡立刻拍板,“制度规范和村民监督,双管齐下!”
他接着说道:“制度是骨架,人,才是血肉。我们现在,严重缺人!”
“尤其是,懂技术、懂营销、懂管理的专业人才!”
陈凡在白板上,又写下了三个岗位。
“农业技术员、市场营销总监、企业管理(CEO)助理。”
“这三类人才,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招进来!”
“招人?”陈建国皱起了眉头,“咱们村里,哪有这样的人才?都出去打工了。”
“所以,我们要对外招聘!”陈凡的语气不容置疑,“而且,要给出足够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
“这……得花不少钱吧?”会计陈东有些担忧地提醒道。
“这是必须要投的钱!”陈晴在这时开口了,她从财务的角度,补充道,“人才的成本,必须提前纳入我们的年度预算。我们可以分阶段投入,先从最急需的市场营销人才开始招起。只要能招来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他能为我们创造的价值,绝对远远超过我们付给他的工资。”
陈东和陈建国代表着最广大村民的朴素想法,他们支持规范管理,因为这能让合作社更透明,减少内部矛盾。
但对于花大价钱从外面请“城里人”来管他们,心里还是有些本能的抵触和不信任。
陈凡看出了他们的顾虑。
(http://www.220book.com/book/MUA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