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越就起了床。
他换上一身耐脏的灰色短衫,把攒好的 500 文钱放进贴身的布袋里,又带上之前画好的启男堂草图,锁好小院的门,往城外走去。
按照之前打听的消息,城外的西坡村有不少废弃的柴房,租金便宜,还靠近水源,适合改造成学堂。
林越走了半个时辰,才到西坡村,村口有个卖茶水的老妇,他上前打听:“大娘,请问村里有没有废弃的柴房要租?最好大一些,能放几张桌子和织布机。”
老妇放下手里的茶碗,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你是要租柴房做什么?我们村的柴房大多没人住,倒是有一间在村东头,之前是张屠户家的,后来张屠户搬去城里,柴房就空下来了,面积不小,还带个小院子。”
“我想用来教奴籍孤童识字学手艺。” 林越如实回答。
老妇眼睛一亮:“教孤童?那可是积德的好事!我带你去看看吧,张屠户的娘子是我远房侄女,我跟她说一声,租金肯定能便宜些。”
跟着老妇走到村东头,林越就看到了那间柴房
土坯墙,茅草顶,看起来有些破旧,但面积确实不小,大概有两丈宽,三丈长,旁边还有个半亩地的小院,院里有一口水井,正好能用来打水。
“怎么样?这柴房够大吧?”
老妇笑着说,“里面之前堆了些柴火,清理干净就能用,屋顶上个月刚补过,不漏雨。”
林越走进柴房,里面确实堆了不少柴火,还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两把椅子。
他摸了摸墙壁,很结实,没有松动的迹象,心里立刻有了主意:“大娘,这柴房我租了,不知道租金怎么算?”
这时,一个穿着青布衫的中年女性走过来,是张屠户的娘子李氏。
李氏听说林越要租柴房教孤童,笑着说:“你是做善事的,我也不跟你多要,每月 100 文,押一付三,你看怎么样?要是以后你教的孩子多了,租金还能再便宜些。”
这个价格比林越预期的还低,他立刻点头:“多谢李娘子,我同意。我们现在就签契约吧?”
李氏没想到他这么爽快,连忙回家取来纸笔,写了契约
租期一年,每月 100 文,可提前解约,不扣押金。
林越签上自己的名字,付了 300 文租金和 100 文押金,拿到了柴房的钥匙。
送走李氏和老妇,林越站在柴房里,心里满是激动
这就是启男堂的雏形,以后这里会充满孩子们的读书声,会有织布机的 “咔嗒” 声,会有孩子们的笑声。
他拿起墙角的扫帚,开始清理柴火,虽然灰尘呛得他首咳嗽,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清理到中午,柴房终于干净了大半。
林越坐在小院的水井边,拿出随身带的干粮,就着井水吃了起来。刚吃完,就看到阿禾和石头跑了过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馒头和咸菜。
“先生,我们来帮你清理柴房!” 阿禾放下布包,拿起扫帚就开始扫地。
石头也不甘示弱,抱起一堆柴火往院外搬:“先生,我力气大,能搬柴火!”
看着两个孩子忙碌的身影,林越心里暖暖的。
有了他们的帮忙,柴房很快就清理干净了。林越拿出启男堂的草图,铺在地上,给两个孩子指认:“这里放两张木桌,用来教识字;这边放两台织布机,教大家织布;小院里种些蔬菜,以后我们就能吃自己种的菜了。”
阿禾和石头看得眼睛发亮,石头兴奋地说:“先生,我们什么时候能开课呀?我想快点学写字,以后能给先生帮忙记账!”
“快了,等我买些木桌和织布机,再修缮一下柴房,下个月就能开课了。” 林越笑着说。
下午,林越带着两个孩子去城里的旧货市场,想买几张旧木桌和一台二手织布机。
路过一家乐器铺时,他看到橱窗里放着一把半旧的古琴,琴身是桐木做的,虽然有些划痕,却保养得很好。
“老板,这把古琴多少钱?” 林越忍不住问。
老板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看了看林越,笑着说:“这把琴是我年轻时用的,现在年纪大了,弹不动了,你要是真心喜欢,给 50 文就行。”
林越心里一动
之前在怜香楼演诗用的古琴是租的,每次要付 5 文租金,买一把二手古琴,虽然要花 50 文,却能省不少租金。
他立刻掏出 50 文,买下了古琴。
回到小院,林越把古琴放在石桌上,仔细擦拭着琴身的划痕。阿禾凑过来看:“先生,你买这把琴做什么呀?”
“以后在怜香楼演诗,就能用自己的琴了。” 林越笑着说,指尖拨动琴弦,清越的琴音在小院里回荡。
接下来的几天,林越一边在怜香楼兼职,一边利用空闲时间修缮柴房
他买了些茅草,把屋顶又加固了一遍;买了几张旧木桌,搬进柴房;
还托李氏帮忙打听二手织布机的消息。
每天晚上回到小院,他都会练一个时辰的古琴,从简单的音阶开始,慢慢练习《清心引》的片段,虽然手指磨出了茧子,却越来越熟练。
这天晚上,林越练完琴,坐在石桌旁,看着启男堂的草图,心里满是期待。
(http://www.220book.com/book/MUO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