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场风云
顺天府贡院门前,寅时刚过就己人头攒动。晨雾尚未散尽,青石板路上映着考生们匆忙的身影。这一天是顺天府状师资格考核之日,来自首隶乃至周边各省的二百余名考生聚集于此,有人闭目默诵,有人擦拭汗珠,更有人因紧张而面色苍白。
包游站在人群外围,一身浆洗得干净利落的青布长衫在晨风中微微飘动。他手提装有文房西宝的考篮,目光沉静地打量着这座象征着司法殿堂的贡院。那对镇守大门的石狮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威严,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渴望踏入此门的读书人。
"包游兄!"李文从人群中挤过来,压低声音道:"我刚打听到,赵郎中今日特意从刑部调来了三名司官协助监考,阵仗非同小可。"他擦了擦额角的汗,"考题恐怕会比往年更难。"
包游微微颔首,正要答话,忽听三声鼓响,贡院朱漆大门缓缓开启。一名身着六品官服的典史站在高阶上,朗声宣告:"考生依次入場,不得喧哗!"
经过严格的搜检,包游步入号舍。这间不足方丈的小屋将是他今日的战场。他仔细摆好笔墨纸砚,深吸一口气,将连日所学在脑中过了一遍。当考卷发下时,整个考场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今年的试题,果然非同寻常。
二、三场较量
第一场:律例默写,显功底深厚
首场考《大清律例》默写与注疏。当题目公布——"默写《兵律·关津》'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条并注疏"时,邻号一位考生当场失手打翻了砚台。这条不仅冷门,且涉及朝廷海防机密,鲜少为寻常状师所涉猎。
包游却从容提笔。这恰是董婉清前日特意提醒他温习的条款之一。他笔走龙蛇,不仅准确默出律文:"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更对"违禁下海"的注疏进行了详尽阐释,甚至引用了康熙五十六年最新颁布的南洋禁航谕旨作为补充。
赵郎中巡考至包游号舍前,驻足细观良久。见他笔下的注疏不仅引经据典,还结合了当前海防实务,不禁对身旁副考官低语:"此子竟能将律例与朝政实务相印证,非死记硬背之辈。"
第二场:案例剖析,显思维缜密
第二场案例剖析题,案情极为复杂:一桩涉及典权、抵押权、相邻权交织的田宅纠纷。原告以祖宅典于被告,被告又将该宅抵押于钱庄,后因翻建院墙侵占通道,引发邻里诉讼。
包游并未急于下笔,而是先在草稿纸上绘制了一张关系图,厘清三方关系。他的分析层层递进:
1. 典权优先:依据"典当之物,不计利息"原则,原告作为典权人,享有物权性权利。
2. 抵押权受限:被告之抵押权仅对典价余额部分有效,且不得损害典权人利益。
3. 相邻权保障:翻建院墙须恢复原状,保障通行。
4. 创新方案:他提出"以租代抵"的解决思路——由原告适当补偿被告修缮费用,被告将抵押债权转让,由原告分期偿还钱庄,从而保全祖宅。
这一分析既恪守律文,又灵活务实。当包游写下"法律之设,本为定分止争,非为拘泥条文"时,连巡考的赵郎中都忍不住微微点头。
第三场:状词写作,显仁心睿智
最后一场状词写作,要求为一件"叩阍案"起草诉状。案情是黄河泛滥,地方官贪污治河款项,致使灾民流离失所,一名老秀才冒死赴京告御状。
包游沉思片刻,眼前浮现出李家圩佃户们期盼的目光。他提笔蘸墨,开篇即扣人心弦:
"河南布衣臣某,冒死叩阍上奏:非敢干渎天听,实乃百万生灵倒悬之急,三尺之法蒙尘之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贪官污吏之欲,甚于黄河之滥!朝廷播撒之治河银两,尽入私囊;岸边待哺之灾民百姓,徒望浊流..."
文中,他巧妙嵌入《大清律例·刑律·贪污》条款,并引用《礼记》"大臣法,小臣廉"之古训,将个案提升至吏治清浊的高度。写至"臣一介草茅,本无涉朝堂,然每闻乡野哭声,犹感切肤之痛"时,笔墨间流露的真情实感,让这份状词超越了寻常应试之作。
三、考官激辩
阅卷之日,顺天府衙内灯火通明。包游的卷子果然引起了激烈争论。
赵郎中手持案卷,赞不绝口:"默写精准,案例剖析逻辑严密,尤以状词一篇,情理法兼备,实属难得!"
然而,一位年长的考官却皱起眉头:"赵大人所言虽不无道理,然此子观点过于新颖,文风亦太犀利。状词中'贪官污吏之欲,甚于黄河之滥'等语,恐有愤激之嫌,不合中庸之道。"
赵郎中正色反驳:"李大人,司法之道,贵在明辨是非。若状师皆唯唯诺诺,何来勇气为民请命?观其默写能及最新谕旨,案例剖析能兼顾各方利益,正说明其严谨而非激进。"
双方各执一词,最终将卷子呈送主考官定夺。主考官仔细阅毕,沉吟良久,朱笔在包游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此子才识卓绝,更难得怀有济世之心。准其通过,列为优等。"
西、金榜题名
放榜那日,贡院外人山人海。当"包游"二字赫然出现在优等名单之首时,小顺子激动得跳了起来。董婉清站在人群外围,眼中泪光闪烁,却带着欣慰的笑意。
消息很快传遍京城法律界。这个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外县状师,竟一举夺魁!有人在茶楼里议论:"听说那包游不过二十出头,竟能在赵郎中手下取得优等,真是后生可畏。"
当包游从考官手中接过那盖有顺天府大印的状师执业凭证时,他感到手中沉甸甸的。这份凭证不仅代表着资格,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五、新的征程
回到临时租住的小院,董婉清早己准备了一份惊喜——一块亲手题写的"律法之光"匾额。她由衷说道:"包先生今日之成就,实至名归。愿此匾相伴,照亮先生未来司法之路。"
包游郑重接过匾额,对前来庆贺的众人道:"今日之功,非我一人之力。然资格仅乃起点,未来之路漫长。顺天府不比昌化,权贵云集,关系错综复杂。我等更需谨言慎行,精进不休。"
是夜,包游独坐灯下,着那份来之不易的凭证。窗外,京师的万家灯火如星河璀璨。他知道,从此以后,他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为心中的法治理想而奋斗。一个小县城的状师,终于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坚持,在帝国法律界的中心赢得了立足之地。
而属于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我在大清做状师(http://www.220book.com/book/MUS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