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北疆的冻土在春风的吹拂下悄然软化,顽强的新绿顶开残雪,点缀着苍茫的原野。黑山戍在表面的平静与暗地的砥砺中,又度过了一个季节。
苏云晚提议的“结界”布置,在楚荆的全力支持下悄然进行。她根据古老卷轴上晦涩的指引,结合对地脉能量的初步感知,选取戍堡几个关键节点,埋设了经过灵泉之水浸泡、并刻划了特殊纹路的玉石(由楚荆设法从商人处购得,伪装成普通装饰石料)。整个过程隐秘而繁琐,但完成之后,戍堡内的人并未感觉到明显变化,只有苏云晚和感知敏锐的楚荆能察觉到,一股微弱却持续的能量场如同透明的碗罩,将戍堡笼罩其中。这结界无法阻挡大军,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窥探、预警恶意,并极细微地滋养堡内生灵,使得兵士们伤病恢复更快,连营房角落里的草药都长得格外茁壮。
苏云晚的医术,在这段时间里更是声名远播,早己超越了黑山戍的范围。她不再仅仅救治伤兵,也开始为戍堡周边偶尔前来求助的牧民看病。无论是疑难杂症还是突发伤病,在她手中往往能妙手回春。她看病不问出身,只收些许药材或食物作为酬劳,对于贫苦者更是分文不取。
渐渐地,“黑山戍有位菩萨心肠、医术通神的女神医”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在北疆的寒风中传播开来。常有牧民骑着马,驮着奄奄一息的亲人,从百里之外慕名而来。戍堡门口,时常能看到排队等候救治的人群。
楚荆起初对此有所顾虑,担心人多眼杂,暴露行藏。但苏云晚却认为,这反而是最好的伪装。大张旗鼓地行医济世,更能彰显他们“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姿态。而且,救治百姓,能赢得民心,这在边关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楚荆深思后,采纳了她的意见,甚至派兵维持秩序,提供基本的粥棚。
这一日,戍堡外来了一队特殊的求医者。是十几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是从中原逃难而来,一路颠沛流离,染上了严重的时疫,被其他部落拒之门外,听闻女神医之名,才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黑山戍。
守门兵士见他们病恹恹的样子,恐有时疫传染,不敢轻易放入,急忙禀报。
苏云晚闻讯,亲自来到堡门。看到那些流民眼中绝望中夹杂着最后一丝期盼的光芒,她没有任何犹豫,对守门兵士道:“打开侧门,将他们安置到堡外那片废弃的羊圈,那里通风。立刻熬制大锅的防疫汤药,所有接触者都需饮用。我去准备治病所需。”
“苏娘子,这太危险了!万一真是瘟疫……”赵队正闻讯赶来,担忧地劝阻。
“是瘟疫,更不能见死不救。”苏云晚语气平静却坚定,“放任不管,疫情扩散,危害更大。我有分寸。”
她戴上自制的口罩和手套,提着药箱,毅然走向那片临时隔离区。楚荆得知后,也来到了堡墙上,默默注视着下方。他没有阻止,只是下令将防疫措施做到极致,并调拨了一批粮食和药材。
苏云晚仔细检查了每一个流民,确诊是某种恶性伤寒。她立刻施针用药,控制病情,并亲自指导如何消毒、隔离。她不眠不休地在隔离区忙碌了三天三夜,期间甚至有名病情最重的孩童一度气息奄奄,是她不惜耗费自身能量,连续数个时辰为其疏导经脉,才将孩子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大部分流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渐好转。当他们康复后,跪在苏云晚面前,泣不成声地磕头感谢时,所有目睹此景的戍堡兵士和附近牧民,无不动容。
“女神医”的名声更加响亮,甚至带上了神话色彩。人们传言,她不仅是神医,更是心系百姓的活菩萨。连周边一些小部落的首领,都开始对黑山戍另眼相看,主动示好。
楚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看到苏云晚用她的方式,在这片苦寒之地播撒着善意与希望,也无形中为黑山戍织就了一张牢固的民心网络。他心中对苏云晚的敬佩,日益加深。这个女子,用她看似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远超常人的重担,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苏云晚未曾想过争权夺利,但她以医者仁心播下的种子,却在悄然间,为他们在北疆站稳脚跟,积累了最为宝贵的根基。这根基,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将成为抗衡狂风暴雨的关键力量。
洋浩轩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VZ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