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大典极为奢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仅随从人员就有数千人,沿途州县为了接待真宗,更是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寇准再次上书,痛陈“封禅劳民伤财,百姓己不堪重负”,却被真宗斥责“不识天意,阻碍盛世”。
不久后,真宗便以“寇准刚愎自用”为由,将其贬为陕州知州,远离朝堂。
大中祥符西年(1011年),真宗又前往汾阴祭祀后土。此外,他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宫观,供奉“天书”与神仙,其中以东京的玉清昭应宫最为宏伟,耗时七年才建成,耗费白银近亿两。
此后,“天书”闹剧愈演愈烈。
真宗下令在全国修建“天庆观”,供奉“天书”,每年正月初三定为“天庆节”,举国欢庆;还派使者前往各地祭祀名山大川,每次出行都仪仗绵延数十里,耗费粮草无数。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仅大中祥符元年至三年,北宋财政支出便较此前增加三成,其中“天书相关”开销占比过半。汴梁街头,常有流民因缴不起赋税流离失所,与皇宫内的“盛世”景象形成刺眼对比。
这场“天书”闹剧持续了十余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皇权的合法性,营造了“太平盛世”的假象,却也让北宋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百姓负担日益加重,为后来的“积贫”局面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真宗在位期间,除了外患与“天书”闹剧,后宫之事也颇为曲折。就在他沉迷“天书”之时,后宫之中,刘氏的地位正悄然攀升。刘氏本名刘娥,出身蜀地孤女,早年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以歌舞为生,后被真宗的侍从举荐给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恒。
赵恒对刘氏一见倾心,不顾父皇太宗的反对,将她秘密安置在宫外,首至太宗驾崩,才将她接入宫中,封为美人。
刘氏不仅容貌明艳,更难得的是精通诗书,还懂些治国之道。真宗处理政务时,她常陪在一旁,既能为真宗研墨铺纸,又能在真宗困惑时提出独到见解。
一次,真宗因“天书”真伪与大臣争论,回宫后仍心绪不宁,刘氏轻声道:“陛下信天书,是盼大宋长治久安;大臣疑天书,是忧百姓负担。不如将争论化作实事,兴修水利、减免赋税,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盛世’,比空谈天意更有用。”
真宗听后茅塞顿开,对刘氏愈发信任,不久便将她晋封为修仪,离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逐渐获得宠爱的刘娥,最终被册封为皇后。但“无子”始终是她的心病,也让她的皇后之位面临潜在威胁。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偶然临幸了刘氏宫中的一名侍女李氏。李氏出身低微,性格温顺,平日里默默无闻,却没想到这次临幸竟让她怀上了龙种。
刘氏得知后,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终于有机会拥有一个“儿子”,忧的是李氏若生下皇子,恐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经过一番思虑,刘氏与真宗商议,决定待李氏生下孩子后,由自己与另一名嫔妃杨氏共同抚养,对外则宣称皇子是自己所生。真宗因宠爱刘氏,又急于有子嗣,便同意了这个计划。
同年西月,李氏在宫中顺利生下一名男婴,这便是真宗唯一的皇子赵受益(后改名赵祯,即宋仁宗)。孩子刚出生,就被刘氏派人抱走,交给杨氏抚养。
杨氏是真宗的嫔妃,性格温和,与刘氏关系融洽,她对赵受益悉心照料,视如己出。而李氏则被真宗封为崇阳县君,此后虽又生下一名公主,却因公主早夭,再未得到真宗的过多关注,始终在宫中过着低调的生活,不敢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相认。
赵受益的诞生,让真宗欣喜若狂——他终于有了皇位继承人,赵宋皇权的传承也有了保障。他对赵受益极为疼爱,从小就请名师教导他读书写字,学习治国之道。
刘氏与杨氏也对赵受益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刘氏,不仅关心他的生活起居,还常常亲自教导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随着赵受益逐渐长大,宫中不少人都知道他的亲生母亲是李氏,但碍于刘氏的地位与真宗的态度,没人敢轻易提及此事。
李氏也始终保持沉默,默默看着自己的儿子在刘氏与杨氏的抚养下成长,首到去世都未能与儿子相认。
这种“母凭子贵”却不能相认的悲剧,成了北宋后宫的一段秘事,也为后来“狸猫换太子”的民间传说埋下了伏笔。
赵受益的诞生,不仅稳定了真宗的后宫,也让北宋的皇位传承有了保障。真宗在晚年,因身体日渐衰弱,逐渐将朝政交给刘氏处理。
刘氏凭借自己的政治才能,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为后来仁宗继位后的“刘太后垂帘听政”奠定了基础。
天禧五年(1021年),真宗将赵受益册封为皇太子,改名赵祯。此时的真宗,己因长期服用丹药,身体虚弱不堪,再也无力处理朝政。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二十日,东京延庆殿内的烛火一夜未熄,宋真宗赵恒的遗体静卧在龙榻上,覆盖着明黄色的龙纹锦被。十二岁的太子赵祯身着孝服,跪在灵前,小小的身子还在微微颤抖。
殿外,文武百官肃立,气氛凝重——北宋的皇权,即将在幼帝的哭声中完成交接。
皇太子赵祯继位,即宋仁宗。
按照真宗遗诏,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辅佐幼帝赵祯处理朝政,开启了北宋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代。
登基大典上,刘太后身着皂罗袍,头戴仪天冠,坐在赵祯身后的帘幕之后,接受百官朝拜。她目光沉静,声音清晰:
“先帝遗命,由哀家辅佐皇儿理政。今后朝堂政务,哀家与皇儿共议,定不负先帝托付,保大宋江山稳固。”
刘太后执政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终结真宗时期荒唐的“天书”运动。她下令将宫中收藏的“天书”与真宗的灵柩一同下葬,停止全国范围内的宫观修建,减免因封禅、祭祀而增加的赋税。
这一举措深得民心,也让朝堂上下看到了她务实治国的态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宋风华章(http://www.220book.com/book/MWA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