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后临朝听政的十余年间,北宋虽在朝堂暗流与礼制争议中前行,却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延续性。
政治上,她深谙“平衡之术”,既重用王曾、吕夷简等持重贤臣——王曾整顿科举舞弊,将“糊名誊录”之制推行全国,确保取士公平;吕夷简则梳理地方吏治,严惩贪墨的州县官,仅明道元年(1032年)便弹劾罢黜贪官三十余人——让朝堂风气得以清明。
也因权力欲纵容丁谓、雷允恭等佞臣,丁谓曾借“营造玉清昭应宫”之机中饱私囊,雷允恭则在修治黄河时虚报工费,虽二人最终因“结党专权”被刘太后罢黜,却也让朝堂非议不断。
经济上,刘太后延续“劝农”政策,命地方官开垦荒田,仅景祐年间(1034-1038年),全国新垦土地便达百万亩;又征调民力疏浚汴河、惠民河,解决了江淮粮米运抵东京的漕运难题,让东京米价稳定在“每石三百文”的低位,百姓衣食无忧。
边防上,她深知辽朝仍是宋心腹大患,一方面派使者与辽朝重申“澶渊之盟”,每年按时交付“岁币”以维持和平;另一方面加固河北边境城防,在雄州、霸州一带修筑“塘泺防线”,以水泽阻隔辽军骑兵,确保了北方边境的安宁。
但刘太后的“专权”始终是朝堂难以绕过的话题。她曾破格提拔娘家侄子刘从德,使其未立寸功便官至团练使;更在明道元年(1032年)提出“着皇帝衮冕祭祀太庙”。
此举引发朝野震动——衮冕乃皇帝专属礼器,太后穿戴于礼不合。
大臣薛奎首言劝谏:“太后若着衮冕,何以见先帝于地下?”刘太后虽最终妥协,改穿“皇后祭服”,却也让“效仿武则天”的流言传遍京城,为后世留下争议。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宝慈殿内烛火摇曳,刘太后己至弥留之际。她躺在床上,气息微弱却目光清明,紧紧握住仁宗赵祯的手:
“皇儿己长大,今后要亲理朝政,任用贤臣,切勿轻信小人,莫负大宋百姓。”
赵祯跪在床前,泪水浸湿了孝服,二十三年来,他从懵懂太子到成年君主,始终活在太后的庇护下,如今要独自扛起江山,既有对太后的孺慕不舍,更有对朝政的茫然无措。刘太后病逝后,仁宗追谥其为“章献明肃皇后”,以皇后之礼厚葬,随后正式亲政。
亲政初期的仁宗,确实践行了太后的嘱托。他罢黜了丁谓余党,召回被太后贬斥的范仲淹、欧阳修等贤臣,下诏“中外臣僚,许首言朝政得失”,甚至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即便没有确凿证据,也可弹劾官员。
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改革建议,仁宗欣然采纳,命其主持科举改革,一时间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史称“庆历新政”的雏形初现。
然而,西北的狼烟很快打破了这份平静。党项族的崛起,正悄然改写着宋辽夏三方的格局。
党项本是唐朝党项羌部落的后裔,唐末因助平黄巢起义有功,首领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辖银、夏、绥、宥、静五州(今陕西、宁夏一带),世代割据西北。
宋太祖建国后,党项首领虽向宋朝称臣,接受“西平王”封号,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兵权与财权——部落子弟世袭军职,境内赋税不上缴朝廷,宛如大宋疆域内的“独立王国”。
真正让党项脱胎换骨的,是首领李元昊。他自幼熟读兵书,性格桀骜,少年时便对父亲李德明“向宋称臣”的做法不满,曾首言:“吾族有地数千里,拥兵十万,何必要向人屈膝?”
继位后,李元昊立即推行一系列改革:仿照宋朝官制,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创制西夏文字,命人参照汉字结构,编撰出六千余字的“蕃书”,在全国推行。
整顿军队,将全国划分为十二监军司,选拔精锐组建“铁鹞子”重装骑兵——士兵身披重甲,战马也裹甲胄,冲锋时如钢铁洪流,又组建“步跋子”山地步兵,擅长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作战。
短短五年,党项便从松散的部落联盟,变成了制度完备、军力强盛的政权。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大典。
李元昊身着帝王冕服,登上高台,宣布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并派遣使者前往东京,向仁宗递交国书,要求宋朝“承认夏国皇帝地位,互通使节,平等往来”。
消息传到开封,仁宗震怒。在北宋君臣的认知中,党项始终是“藩属”,李元昊称帝是公然的“僭越叛乱”,若不加以惩戒,西方藩属恐将效仿,赵宋皇权的合法性将受到冲击。
朝堂之上,大臣们群情激愤,宰相吕夷简奏道:“李元昊蕞尔小邦,竟敢僭号称帝,此乃对大宋的蔑视!当削其官爵,发重兵讨伐,以正国法!”
仁宗当即下诏:削去李元昊“西平王”封号,悬赏“能擒斩李元昊者,赏钱百万贯,封静难军节度使”;关闭宋夏边境的所有榷场——这些榷场本是双方贸易的核心,西夏依赖从中购买茶叶、丝绸、粮食,宋朝则换取马匹、皮毛;同时任命范雍为振武军节度使,率领五万禁军前往西北,准备一举平定西夏。
宋夏战争的大幕就此拉开,可北宋军队的孱弱,远超仁宗与大臣们的预料。
自“重文轻武”国策推行以来,宋军早己积弊深重:“更戍法”规定将领每三年调换一次,士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作战时难以协同。
将领多由文臣或外戚担任,缺乏实战经验。范雍虽有治政之才,却从未带过兵;士兵多是被迫征召的流民,训练不足,不少人甚至连弓箭都拉不开,武器也多是锈迹斑斑的旧甲残刀。
反观西夏军队,十万将士多是世代游牧的党项人,骑射娴熟,且熟悉西北的地形气候,机动性极强。
宝元二年(1039年)冬,李元昊率先发难,派遣大军突袭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是西北边防重镇,却因范雍的疏忽,城防薄弱,外围的金明寨等据点仅有数千老弱士兵驻守。
西夏军队势如破竹,很快攻破金明寨,俘虏守将李士彬,随后包围延州。范雍慌乱之下,一面紧闭城门固守,一面派人向周边驻军求援。
方忆lt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MWA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