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1章 风吹来的歌,也能救命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天灾降临?我靠唱戏在末世建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MWP3/ 章节无错乱精修!
 

次日拂晓,晨雾还裹着山尖未散,大牛的牛皮靴己经碾过西界荒坡的碎石。

他腰间佩刀碰着铜哨叮当作响,身后跟着五个巡防队员,每人背着装满热粥的陶瓮——这是李瘸子天没亮就熬好的,说是"饿极的人不能猛灌,得用温粥润着"。

"头儿,岩穴里有动静!"三娃子突然扯他衣角。

大牛眯眼望过去,石缝里蜷着七八个影子,像被暴雨打湿的雀儿。

最外头那个老者的破袄上结着霜,手背上的血管青得发紫,可喉结动了动,连讨水的力气都没有。

他蹲下身,舀了勺粥往老者嘴边送,对方却偏过头,浑浊的眼珠木然盯着山坳。

"这是饿狠了,胃袋缩成核桃大,强喂要出事。"大牛粗着嗓子交代,"把陶瓮架火上温着,慢慢来——"

话没说完,身侧传来细若蚊蝇的哼声。

他转头,见个扎着歪辫的小女娃倚在老妇怀里,嘴唇泛青,却还在一张一合:"桑叶青,桑果甜......"走调走得厉害,可那旋律像根针,"叮"地扎进他后颈。

"《采桑谣》!"大牛猛地站起来。

这调子他熟得很,安和城集市上卖桑椹的老张头,每天挑着筐子边走边唱,连他养的黄狗听多了,见着桑椹筐都要摇尾巴。

他手忙脚乱解下腰间铜铃,那是巡防队夜间警示用的,"三娃子,把铜铃挂

轻着点!"

铜铃刚系上岩缝,他指尖刚碰着铃舌,小女娃的眼睛突然颤了颤。"叮——"清响传开的刹那,她竟抬起手,朝着铜铃的方向抓了抓,喉咙里溢出更清晰的调子:"桑叶青,桑果甜,阿爹挑担换铜钱......"

"有门儿!"大牛眼眶发热,回头朝队员吼,"快传信回城里!

就说西界荒坡,找着会唱咱们城调子的人了!"

消息传回安和城时,顾晏正伏在案前整理《城音录》。

竹管狼毫在纸上游走,听见小书童掀帘的动静,笔尖微顿:"说。"

"巡防队报,西界荒坡流民里有幼童能哼《采桑谣》。"

顾晏的指节在案上轻叩两下,眼底浮起冷光。

他起身抽开第三层木匣,取出一卷泛黄的舆图,又翻出《外境卷》里夹着的旧戏班路引——十年前,"云裳班"曾往柳河村演过堂会,戏单上赫然写着《采桑谣》是压轴前的暖场小曲。

"三百里。"他对着舆图上的红笔标记喃喃,"从柳河村到这儿,按流民脚程得走月余。

能撑到这儿,说明他们一路都在听着什么熬着。"

苏云织推门进来时,正见他用镇纸压平舆图,抬眼笑道:"要做'声引归途'?"

"夫人聪明。"顾晏将茶盏推到她手边,"人心散了不可怕,怕的是连哼一句歌的力气都没了。

咱们先让他们记得,自己还活着。"他摊开新画的草图,"外围设音障带,鼓点要稳,童谣要重复。

就像哄睡的摇篮曲,听多了,潜意识里就会找依靠。"

李瘸子是撞开偏门冲进来的,肩上还搭着半块蒸馍的布:"这事儿我熟!

当年我在老家要饭,闻见灶房飘出的面香,能从村东头爬到村西头。

让妇人们在外头蒸馍熬粥,边做边唱老调——香味儿搭着声儿,双管齐下!"

苏云织望着他泛红的眼尾,伸手替他理了理歪掉的布巾:"好,就按瘸叔说的。"

西界荒坡的岩穴外,炊烟升起来时,李瘸子蹲在离岩穴二十步的土堆后。

三个妇人围着陶灶转,木勺搅着粥锅,哼的是《蒸馍谣》:"火要匀,水要慢,馍馍白得像云团......"蒸汽裹着麦香漫过去,岩穴里有个年轻汉子突然首起腰,喉结动得像吞了只蛤蟆。

"三、三嫂子......"老妇突然开口,声音哑得像砂纸,"你嫁那天,吹的是不是这调子?"

李瘸子赶紧摸出帕子擦脸,指腹蹭到眼角的湿,骂了句"风大",又凑近些看——那老妪正跟着哼,手在膝盖上打拍子,虽然慢得像蜗牛爬,可到底动了。

日头偏西时,苏云织到了。

她没穿戏服,粗布裙沾着草屑,怀里抱着那把旧琵琶。

石墩子上落着灰,她也不擦,坐上去就拨弦。

第一声出来时,所有人都静了——不是《采桑谣》,不是《蒸馍谣》,是支慢得像春溪的曲子,带着股说不出的苍凉与温柔。

"这是......"顾晏站在她身后,突然想起月前她翻出妆匣里的银钗。

那时他问起,她只说"我娘最后一场戏的曲子,没传下来"。

此刻琵琶声里,有戏腔的余韵,有纺车的嗡鸣,还有他在书房翻书时,总听见的、她哼给自己听的调子。

岩穴里的流民慢慢抬头了。

小女娃从老妇怀里挣出来,爬到岩,把冻红的手搁在膝盖上,跟着琵琶打拍子。

年轻汉子的眼泪砸在破袄上,洇出个深色的圆。

老妪颤巍巍抬起手,指向苏云织:"像......像我家阿巧,她小时候......"

"阿巧被洪水冲走那年,七岁。"深夜,安置帐篷里,年轻汉子捧着粥碗,声音还在抖,"我们村的娃都会唱《采桑谣》,先生说......说戏班子教的调子,能挡灾。"

阿丑蹲在角落,手里的炭笔在羊皮纸上飞。

他看流民说话时的嘴型,看他们手指无意识敲打的节奏,看小女娃哼歌时眉毛扬起的角度——等他画完最后一道线,突然抓起纸往外跑。

地鸣石柱在月光下泛着青灰。

阿丑把声纹图举到石柱前,借着月光,看见石纹里的光流轻轻一颤——和纸上的纹路,竟有七分重叠。

三日后清晨,第一拨流民要进安和城了。

苏云织站在城楼下,看他们每人接过一枚陶哨。

陶哨是阿丑烧的,刻着简化的戏文图。

小女娃把哨子凑到嘴边,轻轻一吹——

"呜——"

整座城像被谁轻轻拍了拍。

井沿的青石板颤了颤,瓦当上的霜花簌簌落,青玉碑前的新芽晃了晃,"柳春娘"三个字的边缘,渗出一滴露水,"啪"地砸进土里。

苏云织摸向袖中,突然被烫了一下。

那支朱砂笔不知何时醒了,笔杆在她掌心发烫,笔尖在虚空中划出三道浅红的痕迹,又很快消散——像三个字,又像三个未写完的笔画。

"顾先生。"她转头看向城楼,那里正站着抱臂观望的顾晏,月光漫过他的眉峰,"朱砂笔......有点不对劲。"

顾晏的目光从流民身上收回,落在她微抿的唇上。

他走下台阶,指尖轻轻碰了碰她袖中隆起的笔杆:"明日详说。"

山风卷着晨雾掠过城墙时,远处又飘来一缕若有若无的童谣。

这次不是《采桑谣》,是支更陌生的调子,却带着股熟悉的、像春芽破土般的生机。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天灾降临?我靠唱戏在末世建座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MWP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天灾降临?我靠唱戏在末世建座城 http://www.220book.com/book/MWP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