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岁宴那天,梧桐巷38号院里院外挤满了人。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院子里临时借来的大圆桌铺上了喜庆的红布,桌上摆满了南北融合的佳肴,香气西溢。
主角晓粤穿着奶奶和妈妈亲手做的红色绸缎“状元服”,像个年画娃娃,被太爷爷苏建军抱在怀里,好奇地打量着周围一张张笑脸。他今天格外精神,一点不认生,谁逗都笑。
最重要的环节——“抓周”开始了。刘梅和楚悦一起,在院子中央铺开一大块红布,然后将准备好的抓周物品小心翼翼地摆上去:有代表文人的毛笔和线装书、代表商人的小算盘和微型秤、代表工匠的鲁班锁和小扳手、代表医者的中药材包和听诊器玩具,还有楚母特意从广州寄来的、象征企业家的金色小印章,以及晓阳偷偷放上去的奥特曼(被刘梅及时发现拿走了)。琳琅满目,几乎涵盖了人们对孩子未来的所有美好期盼。
所有人都围拢过来,屏息凝神。楚悦把晓粤放在红布边缘,轻轻鼓励他:“粤粤,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
晓粤眨巴着大眼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似乎在认真思考。他先朝着金光闪闪的小印章爬去,众人一阵低呼,楚悦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可小家伙只是摸了摸,又转向旁边的小算盘,拨弄了两下,似乎兴趣不大。
接着,他爬向了那套小巧的鲁班锁和扳手。他拿起小扳手,笨拙地挥了挥,然后又去抓鲁班锁,试图把它掰开,小脸都憋红了也没成功,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苏建军看着孙子对工具感兴趣,眼里闪着光。
就在大家以为他要锁定工匠路线时,晓粤却丢下鲁班锁,继续向前爬,最终一把抓住了那支毛笔和旁边的线装书,紧紧抱在怀里,还开心地“啊”了一声。
“好!抓了笔墨书本,将来是读书的料!是状元郎!”赵爷爷率先喝彩,众人纷纷鼓掌叫好。刘梅激动地抹眼泪,楚悦和明宇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晓冉赶紧用相机记录下这决定性的瞬间。
抓周礼成,宴席正式开始。刘梅亲手端上热气腾腾的“长岁面”,面条果然一根到底,寓意深远。大家纷纷动筷,宁州菜的醇厚与广州菜的清鲜在舌尖碰撞,赞誉声不绝于耳。老周品尝着白切鸡,连连称赞肉质鲜嫩;张阿姨则对陈皮红豆沙赞不绝口。楚悦耐心地给几位老人介绍广州菜的特点,刘梅则忙着给广州来的亲戚夹宁州特色菜,气氛融洽热烈。
晓粤被抱到儿童餐椅上,有专门为他准备的、不加盐糖的辅食版菜肴。他吃得津津有味,小手小脸都沾满了饭粒,模样可爱极了。
饭后,大家没有立刻散去,而是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晓冉播放了她制作的短视频,回顾了晓粤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点滴,以及这次周岁宴的筹备花絮。看到晓粤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喊模糊的“妈妈”的画面时,楚悦忍不住靠在了明宇肩上。看到刘梅和苏建军第一次见到孙子时激动落泪的场景,许多老街坊也红了眼眶。
楚父代表广州亲家发言,他感谢苏家的热情款待,也感慨地说:“看到晓粤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温情的大家庭里成长,我们非常放心。这条梧桐巷,这些可爱的邻居,都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苏建军不善言辞,只是举起酒杯,简单而有力地说:“谢谢大家来!希望晓粤像这梧桐树一样,扎根厚土,枝繁叶茂!干杯!”
“干杯!”祝福声在院子里回荡。
夕阳西下,宾客渐散。院子里杯盘狼藉,却充满了幸福的疲惫。晓粤玩累了,在妈妈怀里沉沉睡去,小手还紧紧攥着抓周时的那支毛笔。
楚悦和明宇收拾着残局,看着安静的院落和怀中熟睡的儿子,心里充满了感恩。这场融合了南北风情的周岁宴,不仅是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更是一次家族的凝聚,一种文化的交融,一段将被全家人永远珍藏的温暖记忆。
晓粤的人生,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正式迈入了第二个年头。而梧桐巷38号的故事,也翻开了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