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文化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离开后,晓冉的内心并未恢复平静。对方的话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悄然发芽。“价值最大化”、“可惜了”这些词反复在她脑海中回响。她不得不承认,对方提出的商业规划极具诱惑力:专业的团队、充足的资金、强大的渠道,确实能让“记忆方舟”迅速摆脱目前依靠有限拨款和志愿者支持的窘境,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团队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年轻同事小吴在一次内部讨论中,忍不住抱怨:“冉姐,我们加班加点,用爱发电,可平台维护、服务器租赁哪样不要钱?如果能商业化,大家待遇也能改善,不是更能留住人才吗?”他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声。
就连一首支持她的李主任,也在私下谈话中透露出些许动摇:“晓冉,我理解你的坚持。但现实是,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项目很难长期维系。也许……我们可以考虑某种程度的合作,比如接受定向赞助,但不放弃主导权?”
压力之下,晓冉失眠了。她打开“记忆方舟”的后台,看着那些上传的老照片、录制的口述史、用户留下的感人留言。一位远在海外的宁州老乡留言说,通过平台看到了儿时故居的模样,泪流满面。一位年轻父亲留言,说带孩子看老城区的变迁,是最好的乡土教育。这些真实的反馈,是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她想起了林瀚笙老先生在启动仪式上说的话:“记忆,是一个城市的根。”如果根被资本裹挟,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那还是最初的初心吗?
周末,她回到梧桐巷,想从熟悉的环境里寻找答案。父亲苏建军正在阳台的工作台前,专注地修复博物馆送来的一件明代榉木官帽椅。椅子的一条腿严重腐朽,结构松散,修复难度极大。博物馆方面曾提议采用现代材料和不显眼的金属构件进行加固,这样更快更保险。
但苏建军拒绝了。他根据太爷爷手稿的提示,花费了大量时间寻找匹配的旧木料,准备用传统的“偷梁换柱”技法,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原貌。这个过程缓慢、繁琐,且未必能成功。
晓冉问父亲:“爸,用新方法不是更省事吗?万一传统方法失败了怎么办?”
苏建军头也没抬,梧桐巷38号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梧桐巷38号最新章节随便看!用刻刀小心翼翼地剔除腐朽的木屑:“丫头,有些东西,省事就变味了。这把椅子,值钱的不是木头本身,是几百年前工匠留在它身上的手艺和精气神。我要是图省事用了铁钉子,哪怕修得再结实,那股‘气’就断了。”他顿了顿,补充道,“就像你们那个平台,要是为了钱,把大家伙儿的记忆包装成花里胡哨的商品,那味道就不对了。”
父亲的话朴实无华,却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晓冉。她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抉择,和父亲修复文物本质上是相通的——是追求效率和经济价值,还是坚守内在的精神与 authenticity(真实性)?
周一,她召开了团队会议。她没有回避问题,坦诚地讲述了目前的困境和资本的诱惑,也分享了自己周末的思考。
“我理解大家对于改善条件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担忧。”晓冉看着每一位团队成员,“但我们创立‘记忆方舟’的初衷,是为了守护和传承记忆,而不是将它变现。一旦我们打开了商业化的大门,就很难控制它走向何方。用户的信任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冒险。”
她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积极寻求基金会资助、政府文化项目支持,以及开展不影响平台公共属性的、非商业化的众筹或会员制,同时精简开支,提高运营效率。
“这条路可能会更辛苦,成长也会慢一些。”晓冉的声音坚定起来,“但我相信,只有保持纯粹,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记忆是无价的,不应该被明码标价。”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然后,曾经动摇过的小吴第一个举起手:“冉姐,你说得对。是我短视了。我支持你!”
其他成员也纷纷表态,愿意继续坚持下去。李主任看着眼前这群年轻人,欣慰地点了点头。
最终,晓冉婉拒了那家投资公司的收购提议,但也吸取教训,开始着手建立更规范的捐赠协议、版权管理和资金筹措机制,为项目的长期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资本的浪潮暂时退去,“记忆方舟”这艘小船,在晓冉和团队的坚守下,调整风帆,继续朝着它最初的航向前行。虽然前方仍有风浪,但船上的每一个人,都更加清楚他们要守护的是什么。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