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方舟”平台平稳运行了数周,用户量和口碑持续增长,晓冉和团队刚松了口气,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便骤然袭来。
一天上午,办公室的电话刺耳地响起。小吴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色就变了,捂住话筒对晓冉低声道:“冉姐,是找你的,一位姓赵的先生,语气很冲……说是为我们未经允许使用他家的老照片,要追究法律责任!”
晓冉心里一沉,接过电话。对方是位声音洪亮、带着怒气的中年男子,自称是平台上一位捐赠者赵奶奶的儿子。他声称,平台未经他本人(作为首系亲属)的明确授权,就公开发布了他母亲捐赠的一组家族老照片,其中包含他己故父亲年轻时的肖像,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要求平台立即删除所有相关照片并公开道歉。
晓冉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迅速调出后台记录。这组照片是赵奶奶亲自送到社区征集点的,当时签署了标准的捐赠协议,协议中包含了同意用于非商业性公益展示的条款。赵奶奶还热情地讲述了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工作人员都做了详细记录。
“赵先生,您母亲捐赠时是知情并同意的,我们这里有协议……”
“我母亲八十多岁了!她懂什么协议?!”赵先生打断晓冉,更加激动,“她根本不明白这些照片放上网意味着什么!现在搞得亲戚朋友都看到了,指指点点的,对我们家庭造成了困扰!你们必须负责!”
挂掉电话,晓冉立刻召集团队开会。情况比想象的复杂。从法律程序上看,团队似乎没有明显过错。但赵先生的愤怒和提出的“老人不理解”的问题,却触及了项目一首小心规避的盲区——在数字化采集过程中,如何确保每一位参与者,尤其是年迈的参与者,是真正充分知情并同意的?简单的协议签字,是否足以涵盖网络传播可能带来的所有影响?
“要不……我们先按他要求删了?”小吴有些犹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能简单删除了事。”晓冉摇头,“这涉及到原则问题。如果我们因为家属抗议就轻易下架内容,那以后任何内容都可能面临类似挑战,平台的公信力会受损。但我们必须正视他提出的问题,这确实是我们工作的疏漏。”
团队讨论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由晓冉和法律顾问一起,准备一份严谨的情况说明,依据捐赠协议进行沟通,表明平台操作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主动沟通,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寻求妥善解决方案。
晓冉没有选择电话或邮件,而是亲自登门拜访。她带上当时的捐赠协议副本、记录赵奶奶口述的音频,以及一盒水果,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赵先生家。
开门的是赵先生,脸色依然阴沉。晓冉没有急于辩解,而是诚恳地表达了歉意:“赵先生,非常抱歉给您的家庭带来了困扰。无论法律程序如何,让您感到不快,就是我们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她拿出协议和音频,耐心解释了当时的捐赠过程,并播放了赵奶奶讲述照片故事时愉快的声音片段。“我们绝对尊重您和家人的意愿。我们今天来,不是来争论对错,是想真诚地听听您的想法,一起找到一个既能尊重老人意愿,又能让您安心的解决办法。”
赵先生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他坦言,主要是担心父亲的照片被随意传播,也怕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亲友产生误会。晓冉提出几个方案:一是在相关照片页面添加更醒目的说明,强调其历史资料属性及捐赠背景;二是可以应要求对部分敏感肖像进行模糊处理;三是平台可以建立更完善的家属沟通和申诉机制。
最终,赵先生接受了添加说明的方案,并撤回了法律追究的要求。临别时,他叹了口气说:“苏小姐,我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是现在网络太复杂,我是担心老人家……你们做这件事是好事,但以后得更小心啊。”
风波平息了,但留给晓冉和团队的思考是深远的。他们迅速完善了工作流程:未来对于涉及在世或近期故去人物肖像的内容,必须进行更严格的风险评估和家属沟通;捐赠协议需要设计得更通俗易懂,甚至考虑增加视频告知环节;平台也上线了更便捷的内容反馈和申诉渠道。
这件事也让晓冉意识到,“记忆方舟”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活生生的情感与。技术可以快速复制和传播记忆,但如何负责任地、有温度地对待每一份被托付的记忆,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就在她准备将这次风波的经验教训整理成案例时,父亲苏建军那边传来了消息:他对那把明代官帽椅的修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传统技艺似乎走到了极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梧桐巷38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