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榫卯的极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市博物馆的修复工作室内,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那件明代榉木官帽椅被置于工作台中央,灯光下,木质纹理清晰可见,却也凸显了那条断腿处触目惊心的腐朽痕迹。

苏建军己经对着这条断腿枯坐了三天。他尝试了太爷爷手稿上记载的所有传统修复方法:寻找纹理相近的旧木料制作“暗榫”,用鱼鳔胶粘合,甚至尝试了极其复杂的“披麻挂灰”工艺……但每一次,不是新老木材收缩率不同导致细微开裂,就是结构承重力达不到要求。

博物馆的年轻专家小李忍不住再次建议:“苏师傅,还是用现代方法吧。我们用高强度的环氧树脂胶注入,内部加装碳纤维杆加固,外面再做旧处理,保证肉眼看不出来,而且强度绝对过关!”

苏建军盯着那条断腿,沉默地摇了摇头。他用手抚摸着数百年前工匠留下的榫卯接口,那精准的切割、光滑的斜面,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匠人运刀时的呼吸。用化学胶和合成材料?那就像给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装上冰冷的机械关节,固然能站立,却失了魂魄。

“再让我试一次。”苏建军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决定采用手稿上记载的一种近乎失传的“绞股法”。这种方法需要将处理过的细藤条如同编麻花一般,浸透特制的骨胶,然后巧妙地编织嵌入破损的榫卯结构内部,利用藤条的柔韧性和骨胶的自然收缩力,形成一种类似人体韧带般的内部加固。此法对技艺要求极高,且成功率渺茫。

接下来的几天,苏建军几乎住在了工作室。刘梅心疼地送来饭菜,他也常常忘了吃。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专注而布满血丝,手指被刻刀和藤条划出了细小的口子。晓冉周末来看他,见到父亲如此拼命的模样,又是担心又是敬佩。

“爸,要不……”晓冉想劝,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苏建军抬起头,眼中是晓冉从未见过的执拗:“丫头,这不是修一把椅子。这是……跟几百年前的老师傅较劲,也是跟我自己较劲。太爷爷把这手艺传下来,不是让它断在我手里的。”

就在苏建军几乎要放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梧桐巷38号 准备接受失败的时候,林瀚笙老先生坐着轮椅来了。他没有打扰苏建军,只是静静地在一旁看了很久,然后示意工作人员递过来一本更加破旧、纸张几乎脆化的笔记。

“这是我父亲留下的,里面有一些他当年走访各地工匠时记录的偏方土法,关于处理特殊木料和胶剂的,你看看有没有用。”林老的声音温和。

苏建军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翻阅。在一页不起眼的角落,他发现了一段关于用陈年糯米浆混合特定矿物粉末和植物汁液,制作一种弹性与粘性俱佳的天然复合胶的记载,旁边还备注了适用于修复老旧榫卯。

仿佛黑暗中透进一丝光亮。苏建军立刻根据笔记提示,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始尝试调配这种古老的胶剂。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工作室里弥漫着各种奇怪的气味。连博物馆的保洁阿姨都忍不住抱怨。

终于,在一個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工作室时,苏建军将用新调制的胶剂和改良后的“绞股法”进行最后组装。他屏住呼吸,将修复好的部件缓缓归位,按压,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异响,没有开裂。他轻轻松开手,那条曾经断裂的椅腿,稳稳地支撑住了椅子的重量。他用手轻轻推动,椅子结构稳固,浑然一体。

成功了!

苏建军踉跄后退一步,靠在墙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那不是喜悦的泪,而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与古老技艺达成和解的释然。

小李和闻讯赶来的博物馆领导看到修复如初的官帽椅,惊叹不己。那把椅子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从未受过损伤,只有极细微处,才能看到苏建军留下的、与古人对话的痕迹。

“苏师傅,您这是……复活了它啊!”博物馆馆长激动地说。

苏建军疲惫地笑了笑,没有说话。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现代化的城市,心中百感交集。传统技艺或许有其极限,但一代代匠人的心血、智慧与坚持,却是任何现代材料都无法替代的灵魂。他守住的,不仅仅是这把椅子,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