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远方的回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月的柏林,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庄严的学术报告厅里。晓冉坐在台下,手心里微微出汗。下一个就是她的发言环节。台上,一位欧洲学者正在用流利的英语阐述文化遗产的“权威化叙事”与“草根记忆”之间的张力。

晓冉的论文被安排在“社区与记忆”分论坛。她环顾西周,看到的是不同肤色的学者、专家,听到的是各种口音的英语,讨论的是全球背景下看似宏大却本质相通的问题。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要怕,把梧桐巷的故事,真实地讲出来。

轮到她了。她走上讲台,调整了一下麦克风。她没有像其他一些发言者那样堆砌复杂的理论术语,而是用相对简单但清晰的英语,从一张梧桐巷的老槐树照片开始,讲述了“记忆方舟”项目如何从一个想法,成长为连接无数普通家庭记忆的平台。

她讲述了赵爷爷如何捐赠出珍藏多年的家族相册,讲述了老照片风波带来的反思,也分享了平台如何帮助一位海外游子找到了祖宅的准确位置。她特别提到了父亲苏建军修复官帽椅和参与古庙修复的经历,以此说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技艺、个体记忆与集体历史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我们看来,”晓冉总结道,“数字技术不是要构建一个替代现实的‘元宇宙’,而是为正在消逝的过去提供一种‘温暖的备份’。守护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理解我们是谁,从而更从容地走向未来。这个过程,必须是包容的、参与的,甚至允许不同声音争论的。”

发言结束,会场安静了片刻,然后响起了掌声。提问环节,一位来自拉丁美洲的学者问道:“苏女士,在您的案例中,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是支持者,还是管理者,或者有时是阻碍者?”

这个问题很尖锐。晓冉思考了一下,坦诚回答:“关系是动态的。初期有怀疑,有规范上的摩擦,但随着项目展现出社会价值,也逐渐获得了理解和支持。我们现在正尝试与政府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公共数据与民间记忆的互补。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基于信任的对话机制,而不是简单的对抗或依附。”

另一位非洲的同行问:“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这样的项目不被精英阶层垄断,真正惠及普通民众,比如农村地区?”

晓冉分享了他们培训志愿者、简化操作界面、与社区组织合作的经验,但也承认这确实是一个持续的挑战。“我们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的原则是,技术的门槛要尽可能低,要让记忆的记录和讲述权力回归到每个人手中。”

会后,好几个不同国家的学者围过来与晓冉交流,交换联系方式。他们的问题、他们面临的相似困境,让晓冉深感震撼。她意识到,梧桐巷遇到的问题——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技术与人情的平衡——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全球化时代许多地方共同面临的课题。

那天晚上,在异国他乡的宾馆里,晓冉给父亲打了个视频电话。苏建军刚从 workshop 回来,脸上还带着木屑。晓冉兴奋地讲述了今天的经历,说到那些外国学者也对传统手艺的失传表示担忧时,苏建军在屏幕那头笑了:“看来,天底下操心的事都差不多嘛。”

挂了电话,晓冉站在窗前,望着柏林陌生的夜景,心中却充满了奇异的连接感。她的根在宁州那条小小的梧桐巷,但她的工作,她的思考,却可以与万里之外的人们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这次远行,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也看到了“记忆方舟”未来更广阔的可能性。

远方的回响,让她脚下的路更加清晰。

作者“光影交界处的孤独”推荐阅读《梧桐巷38号》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梧桐巷38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MXT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