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在军营伙房忙到黄昏,才把压缩饼的做法教给伙房的师傅们。从和面时的水量控制,到烘烤时的火候把握,每一步都亲自示范——面要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团光),烤时要用“文火慢烘”,这样做出来的饼才会外硬内实,既耐饿又不易碎。最后一批饼出炉时,香味飘满了整个军营,连巡逻的士兵都忍不住探头往伙房里看。
“沈老板,您这手艺,真是绝了!”伙房的王师傅拿着刚烤好的压缩饼,赞不绝口,“以后咱们士兵操练,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沈砚笑着摆摆手,刚走出伙房,就看到苏微婉和阿福站在门口等他。“都安排好了?”苏微婉问道,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我给你留了块压缩饼,还有点水,你忙了一下午,肯定饿了。”
沈砚接过饼,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香味。“伙房的人学会了,以后每天能做两百个,足够士兵们用了。”他道,“戚将军那边,我己经说好了,我们今晚就去望海渔村,查渔民失踪的事。”
阿福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们赶紧走!我倒要看看,那个醉鲸酒坊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三人简单收拾了一下,沈砚带上短刀,苏微婉装好药箱,阿福扛着一把鱼叉,跟着戚继光派来的两个侦察兵,趁着夜色,朝着望海渔村的方向赶去。侦察兵熟悉地形,带着他们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避开了官道上的倭寇岗哨,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望海渔村的村口。
村口的老槐树下,还围着几个村民,手里拿着灯笼,低声议论着什么。周老栓坐在树下的石头上,手里攥着一顶破旧的草帽,正是白天沈砚见过的那个失踪渔民老李的。听到脚步声,他抬头一看,见是沈砚,赶紧站起来:“沈老板?你怎么回来了?军粮送到了?”
“送到了。”沈砚点点头,走到他身边,“戚将军听说了渔村的事,让我们来帮忙查查。失踪的三个渔民,家里我们能去看看吗?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
周老栓眼睛一亮,连忙道:“能!能!我这就带你们去!老李的家就在村东头,离这儿不远。”
跟着周老栓,一行人来到老李的家。那是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门虚掩着,里面黑漆漆的。周老栓推开门,点燃手里的灯笼,照亮了屋里的景象——屋里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个板凳,桌上还放着一个没洗的粗瓷碗,碗里剩下小半碗粥,己经干了。
“这是老李失踪那天早上吃的粥。”周老栓叹了口气,“他媳妇说,那天早上他喝了半碗海鲜粥,就拿着渔网去赶海了,再也没回来。我们来他家找过好几次,什么都没动,就怕破坏了线索。”
苏微婉走到桌前,拿起碗,用勺子舀了一点干粥,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指尖捻了捻。“这粥里有海鲜,像是梭子蟹和虾干。”她道,“还有一种东西……像是海苔。”
沈砚凑过去,也闻了闻:“海苔?望海渔村的渔民,平时会用海苔煮粥吗?”
周老栓摇摇头:“我们这儿的海苔都是浅绿的,细薄,一般用来做汤,很少煮粥。而且这粥里的海苔,看着不像我们本地的——我刚才看了一眼,颜色深紫,叶片还宽,像是南边来的‘番苔’。”
“番苔?”沈砚心里一动,他在杭州时,见过从海外运来的“番货”,其中就有这种深紫色的海苔,据说来自日本。难道老李粥里的海苔,是从倭寇那里来的?
“老李平时会买番苔吗?”苏微婉问道。
“不会!”周老栓肯定地说,“老李家里穷,连本地的海苔都舍不得多买,哪会买什么番苔?这东西贵得很,只有城里的大商号才有卖。”
沈砚皱起眉——这么说来,这碗粥里的番苔,很可能不是老李自己买的,而是别人送的,或者是从别的地方得来的。而送他番苔的人,说不定和他的失踪有关。
“我们再去老王和阿强家看看。”沈砚道。
接下来,几人又去了老王和阿强的家。两家的情况和老李家差不多,屋里都很简陋,桌上也留着没收拾的碗筷。老王的桌上放着一个吃了一半的玉米饼,阿强的桌上则有一个空酒壶和一个酒杯。
“阿强平时喜欢喝酒?”沈砚指着空酒壶问道。
周老栓点点头:“阿强年轻,爱热闹,没事就喜欢去村里的小酒馆喝两杯。不过他酒量不好,喝一杯就晕,所以每次只喝一小壶。”
“他常去的小酒馆,是村西的醉鲸酒坊吗?”苏微婉问道。
“不是。”周老栓道,“他以前常去村东的‘老杨酒馆’,自从醉鲸酒坊开了之后,就偶尔去那边喝了——听说醉鲸酒坊的米酒便宜,还‘不上头’,阿强说喝着舒服。”
“不上头?”沈砚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周老栓白天说的,“有人在醉鲸酒坊喝了酒就晕过去”。这“不上头”,会不会是因为酒里加了东西?
“阿强失踪前,有没有去醉鲸酒坊喝过酒?”沈砚问道。
周老栓想了想,转头问旁边的一个村民:“你记得吗?阿强失踪前一天,是不是去醉鲸酒坊了?”
村民点点头:“记得!那天我还在醉鲸酒坊门口碰到他,他手里拿着个酒壶,说刚买了一壶米酒,要回家慢慢喝。我还劝他少喝点,他说‘这酒不上头,喝多少都没事’。”
沈砚和苏微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怀疑——阿强喝了醉鲸酒坊的米酒,第二天就失踪了,这绝不是巧合。那米酒里,说不定加了蒙汗药之类的东西,让阿强失去反抗能力,被人掳走了。
“我们再去醉鲸酒坊附近看看。”沈砚道。
一行人来到村西的醉鲸酒坊门口。酒坊己经关门了,门口挂着的“醉鲸”酒旗耷拉着,在夜色中像个鬼影。酒坊的窗户里没有灯光,只有门缝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像是有人在里面。
沈砚让众人躲在旁边的芦苇丛里,自己和一个侦察兵悄悄靠近酒坊。他趴在门缝上往里看,只见里面的大堂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张桌子凌乱地摆着,地上散落着几个酒碗。后院的方向,传来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像是有人在搬东西。
“里面有人!”沈砚低声对侦察兵道,“好像在搬东西,说不定是在转移什么。”
就在这时,酒坊的门突然开了,一个穿粗布短打的伙计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空酒桶,朝着旁边的水井走去。伙计的腰间,果然别着一把黑色刀鞘的短刀,刀鞘上的细痕在月光下隐约可见,正是日本刀的样式。
沈砚赶紧缩回芦苇丛里,看着伙计打了水,提着酒桶走进酒坊,把门关上。“那伙计的刀,肯定是倭寇的!”阿福压低声音道,“沈老板,我们冲进去,把他们抓起来问问!”
“不行。”沈砚摇头,“我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而且没有证据,贸然冲进去,只会打草惊蛇。我们先回去,明天再想办法。”
众人回到周老栓家,周老栓给他们倒了碗水:“沈老板,你们看出什么了吗?这醉鲸酒坊,是不是真和倭寇有关?”
“现在还不能确定,但肯定有问题。”沈砚道,“阿强失踪前喝了他们的米酒,老李粥里的番苔也很可疑。明天,我想伪装成酒商,去醉鲸酒坊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证据。”
周老栓点点头:“好!我陪你去!我是村长,去酒坊买酒很正常,不会引起怀疑。对了,为了感谢你们帮忙,我明天让村里的妇女给你们做顿海鲜宴,都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新鲜货,让你们尝尝我们望海渔村的特色!”
沈砚笑着应下:“那就多谢周村长了。正好,我们也想和村民们多聊聊,说不定能从他们嘴里听到更多关于醉鲸酒坊的事。”
夜色渐深,望海渔村的灯渐渐灭了,只有远处的海面上,偶尔传来几声海浪的声音。沈砚坐在周老栓家的门槛上,望着村西的醉鲸酒坊方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查清醉鲸酒坊的秘密,找到失踪的渔民,绝不能让倭寇在渔村为非作歹。而那碗粥里的番苔,还有阿强喝的米酒,说不定就是揭开真相的关键线索。
(http://www.220book.com/book/MZ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