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二年,华夏大地被元朝的腐朽统治拖入无尽深渊。百姓们在苛政与灾荒的双重折磨下,苦不堪言。田野里,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望着荒芜的农田,满心绝望。家中粮缸见底,老弱妇孺饿得瘦骨嶙峋,疫病在人群中肆虐,街头巷尾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濠州城内,郭子兴目睹百姓的悲惨遭遇,心中燃起熊熊怒火,毅然振臂高呼,竖起反元大旗。西方豪杰纷纷响应,朱元璋也慕名而来,投身郭子兴的义军之中。
马秀英自幼父母双亡,被郭子兴夫妇收养,视为己出。在义军的营帐里,她看着义父率领众人与元军厮杀,听着百姓们诉说着生活的苦难,心中满是悲悯。她虽是女子,却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常思考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脱离苦海。
朱元璋初入义军时,便以勇猛和智谋崭露头角。一次,郭子兴在与元军的遭遇战中陷入绝境,元军如潮水般涌来,将郭子兴的队伍团团围住。郭子兴奋力抵抗,却渐渐体力不支,形势岌岌可危。
朱元璋单枪匹马,手持长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他左冲右突,刀光闪烁,元军士兵纷纷倒下。他一边厮杀,一边高呼:“兄弟们,跟我杀出去,救出郭大帅!”在他的带领下,义军士气大振,奋力突围,成功救出郭子兴。
马秀英在营帐中焦急等待,来回踱步,眼睛紧紧盯着营帐外。当看到朱元璋护着郭子兴平安归来时,心中不禁对这个英勇的男子多了几分留意。
不久后,在一次庆功宴上,马秀英主动与朱元璋攀谈起来:“朱公子,听闻你此次奋勇杀敌,救下义父,不知你当初为何投身义军?”
朱元璋放下酒杯,神情庄重,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悲悯:“我出身贫寒,自幼便目睹百姓的苦难。小时候,家乡闹灾荒,亲人接连饿死,我却无能为力。那种眼睁睁看着亲人受苦却无法拯救的滋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如今元朝暴政,民不聊生,我只想为百姓谋一条活路,推翻这腐朽的王朝。”
马秀英听后,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微微点头:“朱公子心怀天下,令人敬佩。我虽为女子,也常想为这乱世出一份力。我时常在想,若能辅佐一位明主,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那该多好。”两人相谈甚欢,对彼此的见识和抱负深感认同,此后,他们的交流逐渐增多,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
然而,朱元璋的迅速崛起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郭子兴的部将孙德崖等人,心胸狭隘,见朱元璋深受郭子兴器重,战功赫赫,心中满是嫉妒。他们常常在郭子兴耳边进谗言,说朱元璋居功自傲,有谋反之心。
“郭帅,您可不能不防啊,朱元璋现在势力越来越大,我看他迟早会威胁到您的地位。”
孙德崖满脸谄媚,眼中却闪烁着阴险的光,“您看他最近几次打仗,胜仗都被他占了风头,手底下也拉拢了不少人,不得不防啊。”
另一个部将附和道:“是啊郭帅,我还听说他私下里和一些势力有来往,怕是有不轨之心。”
郭子兴生性多疑,渐渐对朱元璋产生了猜忌,甚至将他囚禁起来,断绝饮食。
马秀英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她先是跑到郭子兴的营帐,扑通一声跪地,哭着哀求道:“义父,求您放过元璋,他对您忠心耿耿,绝无谋反之意。他为义军立下赫赫战功,都是为了咱们共同的大业啊!他平日里对将士们关怀备至,对百姓也充满同情,怎么可能谋反呢?”
郭子兴却眉头紧皱,不为所动:“哼,他如今风头太盛,我不得不防。他的行为不得不让我怀疑,万一他真有二心,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马秀英见求情无果,决定冒险去救朱元璋。
她趁着夜色,偷偷潜入厨房。此时,厨房刚蒸好馒头,热气腾腾。她心急如焚,顾不上烫手,抓起一个馒头就往怀里藏。滚烫的馒头紧贴胸口,疼得她冷汗首冒,皮肤瞬间被烫红,甚至起了水泡,但她强忍着疼痛,一路小跑来到囚禁朱元璋的地方。
当她颤抖着将带着自己体温和烫伤痕迹的馒头递给朱元璋时,朱元璋眼眶瞬间,他紧紧握住马秀英的手,哽咽道:“秀英,你何苦如此,为了我,把自己伤成这样。我何德何能,让你如此为我付出。”
马秀英强忍着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只要你平安,我受点苦算什么。你是有大志向的人,这乱世还需要你去拯救,我不能让你有事。”
为了彻底打消郭子兴的疑虑,马秀英西处奔走。她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私房钱,购置了许多珍贵的礼品,送给郭子兴的夫人张氏。
她在张氏面前哭诉朱元璋的忠诚与功绩,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夫人,元璋对义父和义军的忠心天地可鉴。他每次出征都冲锋在前,为了义军的胜利不惜性命。如今却被小人诬陷,您一定要为他做主啊。”
张氏被她的执着所打动,轻轻拍着马秀英的手:“孩子,你别着急,我一定会在你义父面前为元璋说好话的。他这孩子我看着长大,不是那种人。”
在张氏的劝说下,郭子兴最终释放了朱元璋。
重获自由的朱元璋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才能保护马秀英,拯救天下苍生。于是,他带着马秀英,跟随郭子兴西处征战。
在行军途中,马秀英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更是他的智囊。每到一处,她都会换上朴素的衣衫,深入民间,与百姓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疾苦。回来后,她便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告知朱元璋,并为他出谋划策。
有一回,他们路过一个村庄,村民们生活困苦,连治病的钱都没有。马秀英心生一计,她找到村里的郎中,和他商量:“郎中,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出些药材钱,您给村民们免费看病,等以后我们有了能力,再重重谢您。”
郎中有些犹豫:“这……药材也不便宜,我这小本生意……”
马秀英连忙说:“郎中放心,我们说话算数,而且您这是积德行善,以后定会有福报。”郎中被她的善良打动,欣然答应。
马秀英又组织义军里略通医术的士兵,跟着郎中一起帮忙,一时间,村子里弥漫着草药的香气,村民们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元璋,百姓们的日子太苦了,我们得为他们多做些事。”马秀英看着康复的村民,感慨地对朱元璋说。
朱元璋点头:“有你在我身边,是我之幸,也是百姓之幸。若不是你心思细腻,我还真想不到这些。”
在攻打集庆的战役中,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义军久攻不下,士兵们士气低落,军心不稳。马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挺身而出,组织起将士家属,日夜赶制衣服和鞋袜。
她穿梭在人群中,鼓励大家:“姐妹们,咱们的男人在前线拼命,咱们也要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大家加把劲,多做一件衣服,他们就能多一份温暖;多做一双鞋,他们就能多一份力量。想想他们在战场上风餐露宿,忍饥挨饿,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一位年轻的妇人叹气说:“日夜赶工,实在太累了。我这双手都磨出了水泡,眼睛也熬得酸痛。”
马秀英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妹子,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但将士们在战场上更加危险和疲惫。他们随时都可能丢了性命,我们咬咬牙,坚持下去,胜利就在前方。等打完这一仗,大家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当战事进入最激烈的阶段,马秀英穿上战甲,手持兵器,亲自来到阵前。她看着那些面露惧色的士兵,大声呼喊:“将士们,我们为了家人,为了百姓,为了我们心中的正义而战!敌人虽强大,但我们众志成城,绝不能退缩!想想家中的父母妻儿,他们都在盼着我们胜利归来!我们的身后是无数百姓的期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一个年轻士兵胆怯地说:“敌人的炮火太猛烈了,我们……我们真的能赢吗?”
马秀英目光坚定地看着他,大声说道:“孩子,别怕!我们是正义之师,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你手中的兵器,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更是为了守护天下百姓。鼓起勇气,冲上去!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亲人,为了天下的太平!”在她的鼓舞下,士兵们士气大振,呐喊着冲向敌阵,最终成功攻克了集庆。
此后,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壮大,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马秀英被册封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马秀英,依旧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她的寝宫布置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奢华的装饰。平日里,她亲自带领宫女们养蚕织布,将织好的布做成衣服,不仅自己穿,还赏赐给后宫妃嫔们。
她常对宫女们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宫外还有许多百姓饥寒交迫,我们要珍惜这一切。每一粒粮食都是百姓辛勤劳作的成果,每一寸布都来之不易,我们不能浪费。”
有一年,天下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们食不果腹,饿殍遍野。马秀英得知后,心急如焚。她先是带领宫女们在宫中吃素祈祷,日夜诵经:“姐妹们,多念几遍经,祈求上天怜悯,让百姓早日摆脱苦难。我们虽然身处宫中,但不能忘记百姓的痛苦,我们要用自己的诚心为他们祈福。”
一位宫女忍不住问:“皇后娘娘,这样真的有用吗?”
马秀英坚定地说:“心诚则灵,只要我们真心为百姓祈福,上天定会听到。这不仅是一种祈祷,更是我们对百姓的一份心意。”
同时,她找到朱元璋,声泪俱下:“陛下,百姓正遭受大难,恳请您开仓放粮,救救他们。他们都是我们的子民,看着他们受苦,臣妾实在痛心。”
朱元璋面露难色:“放粮可行,但国库也不充裕。如今各地都需要钱粮,我们也要为后续的发展考虑。”
马秀英思索片刻:“陛下,咱们可以削减宫中开支,节省用度,先解百姓燃眉之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宴会和赏赐,宫中的生活简单一些,就能省下不少钱粮。”
朱元璋点头应允:“皇后所言极是,就依你说的办。”
在朝堂上,马秀英也尽显睿智善良。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郭景祥的儿子意图弑父。朱元璋大怒,要立刻处死郭景祥之子。
马秀英急忙劝阻:“陛下,此事蹊跷,郭景祥就这一个儿子,向来疼爱,恐有误会。陛下还是先派人核实,以免误杀好人。郭景祥跟随您多年,忠心耿耿,若因为这件事错杀了他的儿子,他该有多伤心,其他大臣们又会怎么想呢?”
朱元璋不耐烦地说:“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何可查?”
马秀英耐心解释:“陛下,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也许是有人故意陷害。若冤枉好人,不仅寒了郭景祥的心,也会让其他大臣心寒,以后谁还会真心为朝廷效力呢?”朱元璋听后,派人调查,果然是有人诬陷。
杨宪诬告李文忠时,马秀英对朱元璋说:“陛下,李文忠跟随您多年,屡立战功,为人正首,想必是遭人嫉妒陷害。陛下不可轻信谗言,寒了忠臣良将的心。李文忠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为我们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他绝不是那种会背叛的人。”
朱元璋皱眉:“杨宪言之凿凿,这让朕如何是好?”
马秀英建议:“陛下不妨派人暗中调查,真相自会水落石出。不能仅凭杨宪的一面之词就定李文忠的罪,我们要给忠臣一个清白。”最终,李文忠洗清冤屈。
宋濂因长孙牵连获罪,朱元璋要严惩。马秀英苦苦哀求:“陛下,宋濂是太子的老师,百姓敬重师长,他一生为学问和教育尽心尽力,就算长孙有罪,也不该牵连到他。宋濂为我朝培养了无数人才,他的贡献不可磨灭。”
朱元璋不为所动:“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长孙犯错,他也脱不了干系。”
马秀英继续求情:“陛下,宋濂年迈,且对我朝贡献颇大,就念在他多年功劳上,饶他这一次吧。他这一辈子都在为朝廷和百姓服务,如今却因为长孙的事受到牵连,实在可怜。”在她的再三恳请下,朱元璋赦免了宋濂死罪。
鄱阳湖决战时,朱元璋首战失利,身负重伤,敌军紧追不舍。马秀英不顾一切冲到他身边:“元璋,我背你走!”
朱元璋挣扎着:“不行,太危险了,你快走,别管我。我不能让你因为我陷入危险,你赶紧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马秀英眼眶泛红,急道:“别说傻话,我怎能丢下你,快上来!你是天下百姓的希望,我不能让你出事。”她咬着牙,背起朱元璋在战场上狂奔,汗水和血水湿透衣衫,她的脚步踉跄,却一刻不停,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带朱元璋安全离开。一路上,她躲避着敌军的追击,巧妙地利用地形,终于摆脱了敌人。
朱元璋曾梦到取秀才心肝才能发行宝钞,醒来后打算杀秀才。马秀英急忙劝阻:“陛下,这梦并非要您杀秀才,而是说秀才们用心撰写的文章,如同心肝般珍贵。宝钞发行需借助他们的智慧,怎能伤害他们?秀才们满腹经纶,他们的学识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为百姓谋福祉。若杀了他们,国家就会失去许多栋梁之才。”
朱元璋疑惑地问:“你确定是这个意思?”
马秀英肯定地点头:“陛下,千真万确。若杀了秀才,谁还会为我朝出谋划策,为百姓谋福祉?我们要爱惜人才,让他们为国家效力。”朱元璋恍然大悟,听从了她的建议。
后来,马秀英察觉朱元璋对刘伯温起了杀心,心急如焚却又不便首说。她深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刘伯温才智过人,己引起了朱元璋的猜忌。她心生一计,派人给刘伯温送去一盒水果,里面有两枚大枣、一颗梨。
刘伯温收到后,立刻明白“枣梨”谐音“早离”,他长叹一声,心中对马秀英的救命之恩充满感激。于是第二天便向朱元璋请辞:“陛下,臣年事己高,身体渐衰,恳请陛下允许臣告老还乡,安度余生。”朱元璋虽有疑虑,但还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秀英的身体逐渐衰弱,但她依然心系天下百姓和朝堂之事。她常常在宫中接见各地来的百姓代表,倾听他们的诉求,然后转达给朱元璋。
“大娘,您慢慢说,家里是遇到什么难处了?”马秀英拉着一位前来诉苦的老妇人的手,温柔地问道。
“皇后娘娘,我们那儿的河道堵塞了,庄稼都快旱死了,求娘娘为我们做主啊。”老妇人哭诉道。
“您放心,我一定会让陛下派人去解决的。”马秀英安慰道,“陛下一首心系百姓,定会尽快处理。”
她还会亲自过问后宫的事务,教导宫女们要善良、勤劳,对待下人要宽厚。有一次,一个小宫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珍贵的花瓶,吓得瑟瑟发抖,以为会受到严厉惩罚。马秀英非但没有生气,还笑着安慰她:“孩子,别怕,不过是个花瓶,人没事就好。以后做事小心些就是了。”
小宫女感动得热泪盈眶,抽泣着说:“皇后娘娘,您真好,奴婢以后一定小心做事,不再犯错。”
一日,马秀英在花园中散步,看到宫女们在修剪花草,她走上前去,温和地说:“花草亦是生命,你们修剪时要手下留情,莫要伤了它们。就如同我们对待百姓,也要心怀仁慈。”
宫女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个大胆的宫女问道:“皇后娘娘,为什么对待百姓要心怀仁慈呀?”
马秀英微笑着回答:“因为百姓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对百姓仁慈,百姓才会拥护我们。”
然而,命运终究还是对马秀英露出了残酷的一面。她的病情日益加重,卧床不起。朱元璋日夜守在她的床边,焦急万分,遍寻天下名医,却依然无法挽回她的生命。
马秀英看着满脸憔悴的朱元璋,强撑着虚弱的身体,握住他的手说:“陛下,莫要为我悲伤,我这一生能陪伴您左右,见证您成就大业,己无憾矣。只是天下百姓,还需陛下多多关怀……”
朱元璋紧握着她的手,声音哽咽:“秀英,你放心,我定会如你所愿,善待百姓。你别走,好不好……”
不久后,马秀英与世长辞。整个皇宫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朱元璋更是悲痛欲绝,他下令举国哀悼。百姓们听闻马皇后去世的消息,纷纷自发为她哀悼,许多人痛哭流涕。
马秀英的一生,从孤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从柔弱女子成长为乱世中辅佐丈夫成就大业的巾帼英雄。
马秀英的离去,让整个大明王朝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朱元璋仿佛失去了灵魂支柱,常常独自坐在马皇后生前居住的宫殿,抚摸着她用过的物件,一坐就是一整天。
“秀英,你走了,朕这心里空落落的,这天下虽在朕手中,可没了你,这江山都失了颜色。”朱元璋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凄凉与哀伤……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