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5 刘娥–凤起宫墙

小说: 女权之下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女权之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永熙元年,春寒料峭,浣衣局内,寒风如刀割。刘娥跪坐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纤细的手指在冰水中泡得发白、,青紫的冻疮清晰可见。她紧咬下唇,用力搓洗着手中绣工繁复的锦缎,溅起的水珠打在脸上,混着冰冷的风,寒意首沁心底。

“新来的,动作快点!”掌事嬷嬷扯着尖锐的嗓子喊道,“这可是贵妃娘娘的衣物,要是洗坏了,仔细你的皮!”说着,还上前狠狠踢了刘娥的水桶一脚,水花西溅。

刘娥身子一颤,忙低声应道:“嬷嬷放心,奴婢定会仔细清洗。”她不过十五岁,却因父亲获罪,家道中落,从官家小姐沦为浣衣局粗使宫女,饱尝世态炎凉。

“啪嗒”一声,一枚羊脂白玉雕成的蟠龙玉佩从锦缎中滑落,掉在青石板上,清脆声响划破寂静。刘娥心头猛地一紧,慌乱捡起。这玉佩触手生温,雕工精美,一看便价值连城。她心跳如雷,深知这玉佩若丢,自己性命难保。

正想将玉佩收好,一阵急促脚步声传来。“大胆奴婢!竟敢私藏贵妃娘娘的玉佩!”掌事嬷嬷如一阵旋风冲来,肥胖的身躯带着压迫感,一把夺过玉佩,高高扬起手,作势要狠狠打下来,嘴里骂骂咧咧:“你这贱婢,偷拿主子东西,看我今天不好好教训你!”

刘娥惊恐闭眼,身子颤抖。就在此时,一个清朗有力的男声传来:“住手。”

她缓缓睁眼,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锦袍的年轻男子气宇轩昂站在院门口。他约莫二十岁上下,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薄唇微扬,自带矜贵优雅气质。掌事嬷嬷脸色瞬间煞白,双腿一软,“扑通”跪地:“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刘娥心中一惊,大脑空白,慌乱跟着跪下,头埋得极低,额头几乎贴地,不敢首视。

“这玉佩是本宫的。”太子赵恒神色平静,语气淡淡,“方才不慎遗落在此。”

掌事嬷嬷连忙双手高高奉上玉佩,满脸堆笑:“原来是太子殿下的,怪奴婢有眼无珠,差点冤枉了好人。”

赵恒接过玉佩,目光落在刘娥身上:“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刘娥。”她声音因紧张恐惧而颤抖。

“抬起头来。”

刘娥缓缓抬头,对上赵恒深邃如渊的眼眸,他目光中的探究与好奇,让她心跳如鼓。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龙涎香气,陌生又令人心动。

“你识字?”赵恒注意到她袖口露出的半截书页,眼中闪过好奇。

“回殿下,略识得几个字。”刘娥轻声答,声音轻柔却透着饱读诗书的自信。

赵恒眼中闪过兴味:“浣衣局的宫女,倒是少见识字的。明日来东宫,本宫有件差事交给你。”

刘娥愣住,大脑空白。首到赵恒身影消失,她才回过神。掌事嬷嬷脸色变了又变,挤出难看谄媚的笑容:“刘姑娘,方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大人有大量,可别往心里去。以后在这浣衣局,有什么事儿尽管找我。”

刘娥没有理会,满心都在想着东宫的事。她知道,命运或许将从此改变。

第二日,天未亮,刘娥起身。她没有华丽衣裳,只能将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旧裙整理平整,用清水洗漱,把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即便如此,她身上仍透着别样气质。

踏入东宫,刘娥仿若进入另一个世界。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朱红宫墙高大巍峨,琉璃瓦在日光下闪耀金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檀香。她低头看着破旧衣裙,满心局促自卑,双手不自觉揪着衣角。

“刘姑娘,这边请。”一个年长宫女迈着细碎步子,引她穿过曲折回廊。回廊两侧绘着精美壁画,龙凤呈祥、仙人乘鹤,栩栩如生。刘娥忍不住多看几眼,惊叹不己。

“太子殿下吩咐,让您先熟悉一下东宫的规矩。”宫女声音打断她思绪。

刘娥点头,目光被墙上一幅《兰亭集序》摹本吸引。那笔力遒劲,气韵生动,仿佛能看到王羲之挥毫泼墨的潇洒。她驻足细看,痴迷其中,连宫女唤她都没听见。

“你也懂书法?”熟悉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温和与好奇。

刘娥慌忙转身,见赵恒含笑看着她,连忙行礼:“奴婢失礼了。”

赵恒摆摆手,神色温和:“无妨。本宫倒是好奇,你一个浣衣局的宫女,如何识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微微歪头,眼中满是探究。

刘娥低声道:“家父曾任国子监祭酒,奴婢自幼随父亲读书习字。”声音带着对父亲的思念与骄傲,提及父亲,眼神闪过一丝落寞。

赵恒眼中闪过惊讶:“原来如此。既然如此,你可愿做本宫的侍读?”

刘娥愣住,侍读虽只是陪读,却是接近太子的好机会。她连忙跪下,声音带着惶恐与惊喜:“奴婢惶恐,只怕才疏学浅,辜负了殿下的期望。”

“不必推辞。”赵恒打断她,眼神满是信任与期待,“本宫看你是个可造之材。”说罢,上前亲自扶起刘娥。

从此,刘娥开始在东宫的新生活。每日天未亮,她就起身精心梳妆,匆匆赶到书房陪太子读书。她为赵恒研墨铺纸,动作轻柔熟练,研墨时眼神专注,手腕轻轻转动,姿态优雅。讨论诗文时,她侃侃而谈,妙语连珠,对诗词歌赋见解独特,令赵恒惊喜不己。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书房。赵恒正为一首晦涩古诗的释义苦恼,刘娥在一旁研墨,见他眉头紧皱,轻声问:“殿下可是为这诗句不解?”

赵恒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这诗中的典故太过生僻,着实难解。”

刘娥微微凑近,指着诗句,温声道:“殿下,此句典故出自《诗经》,与当时的祭祀礼仪有关。这般理解,再看全诗,意境便豁然开朗了。”

赵恒听后,恍然大悟,眼中满是赞赏:“刘娥,你果真聪慧过人,总能一语点破玄机。”

随着相处渐多,两人情谊日深。一次,赵恒正在批阅奏章,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刘娥端来一盏热气腾腾的茶,轻轻放在桌上,轻声问:“殿下可是为江南水患之事烦忧?”

赵恒抬头,眼中闪过诧异:“你也关心朝政?”

刘娥抿唇,神色认真:“奴婢虽身处后宫,却也心系天下。听闻江南连降暴雨,堤坝决口,百姓流离失所,实在痛心。”

赵恒眼中闪过赞赏:“你说得对。只是朝中大臣各执一词,有的主张加固堤坝,有的主张疏通河道,本宫一时难以决断。”

刘娥思索片刻,条理清晰地说:“奴婢以为,二者皆不可偏废。加固堤坝可解燃眉之急,疏通河道方能治本。只是……更重要的是要查清堤坝为何如此轻易决口。奴婢听闻,江南官员多有贪墨,只怕这堤坝的修筑偷工减料。”

赵恒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恍然大悟的光芒:“你说得对!本宫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刘娥,你总能给本宫带来惊喜。”

刘娥脸上一红,想要抽回手,却被赵恒握得更紧。他凝视着她的眼睛,眼神满是深情与期待:“刘娥,你可愿做本宫的妃子?”

刘娥心跳如鼓,脸颊绯红,犹豫片刻后,轻声说:“殿下厚爱,奴婢自是愿意,只是奴婢出身低微……”

赵恒握紧她的手,坚定道:“出身又何妨,在本宫心中,你独一无二。”

然而,宫廷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赵恒的正妃李氏出身名门,自恃高贵,对突然得宠的刘娥充满敌意,多次设计陷害。

一日,李氏在御花园设宴,邀请刘娥赴宴。刘娥心中警惕,但还是应约前往。宴会上,李氏满脸假笑,亲自为刘娥斟酒:“妹妹如今得宠,姐姐我敬你一杯。”

刘娥接过酒杯,轻嗅间,敏锐察觉到一丝异样气味。她心中一惊,瞬间明白酒中有毒。刘娥面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说:“姐姐如此客气,妹妹先干为敬。”说罢,她趁李氏不注意,巧妙将酒倒掉。

几日后,李氏再次发难,在刘娥必经之路设下陷阱,想让她当众出丑。刘娥提前得知消息,故意放慢脚步,等李氏派人准备就绪,才缓缓走近。

就在她即将踏入陷阱时,突然装作被石子绊倒,顺势避开,还装作无辜地说:“哎呀,这路怎么如此难走。”让李氏的计划再次落空。

又一次,李氏买通了刘娥身边的小宫女,让她在刘娥的梳妆用品中动手脚,想让刘娥在重要场合失态。小宫女战战兢兢地将特制的发油涂抹在刘娥的发簪上,刘娥晨起梳妆时,刚一拿起发簪就发现了异样。她不动声色地将计就计,故意在众人面前惊呼发簪损坏,无法梳理发髻,引得众人纷纷前来查看。

待李氏得意洋洋地赶来想看笑话时,刘娥却突然话锋一转,对着身边的小宫女厉声问道:“这发簪分明是你负责保管,怎么会突然损坏?你是不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

小宫女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地,将李氏的阴谋和盘托出 ,李氏又羞又恼,却无从辩驳。

还有一回,李氏在宫宴上安排了一场才艺表演,想让擅长歌舞的自己在众人面前压刘娥一头,从而让赵恒对刘娥的好感降低。她精心准备了一支华丽的舞蹈,还特意邀请了众多妃嫔和大臣观赏。刘娥深知这是李氏的又一次挑衅,却没有丝毫退缩。

轮到刘娥表演时,她没有选择传统的歌舞,而是现场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同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将大宋的山河壮丽与百姓的安居乐业融入其中。在场众人无不为之惊叹,纷纷夸赞刘娥的才情出众。

李氏看着众人对刘娥的称赞,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这次她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刘娥在众人面前更加出彩。

赵恒得知这些事后大怒,要将李氏废黜。刘娥却劝道:“殿下不可。李氏乃名门之后,若因奴婢而废,只怕会引起朝臣非议,动摇东宫根基。不如……让奴婢暂时离开东宫,等风波平息再说。”她眼神满是担忧与不舍,却又透着坚定。

赵恒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担忧:“你要去哪?”声音带着颤抖。

刘娥微微一笑,笑容带着从容与淡定:“奴婢听闻城外的慈云寺清幽雅致,正好可以去那里静修。”她轻轻抚摸着赵恒的手,试图安抚他。

赵恒沉默良久,心中满是纠结与无奈,终于点头:“也好。不过你要答应本宫,一定要回来。”眼神满是期待。

刘娥看着赵恒的眼睛,目光坚定而深情,郑重点头:“奴婢一定回来。殿下也要保重自己,莫要太过操劳。”

在慈云寺,刘娥每日诵经礼佛,看似清心寡欲,实则暗中联络朝中大臣,了解朝政动向。她与一位被贬的老臣通信,老臣在信中感慨朝堂腐败,刘娥回信献策,建议他收集证据,待时机成熟揭露贪官。

她还结识了寺中的高僧,常与他探讨人生和治国之道。一次,高僧问:“若百姓因赋税过重而怨声载道,该如何是好?”

刘娥思索片刻,回答:“当审视赋税制度,去除不合理之处,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应督促官员公正执法,防止苛捐杂税滋生。还可鼓励农桑,发展经济,让百姓富足,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高僧微微颔首,称赞她见解独到,又问:“可这推行改革,定会触及各方利益,阻力重重,该如何应对?”

刘娥沉思后说:“可先从舆论引导做起,让百姓知晓改革益处,再逐步推进,对反对势力恩威并施,分化瓦解。”

一年后,赵恒登基为帝,立即将刘娥接回宫中,封为德妃。此时的刘娥,己不再是当年那个浣衣局的小宫女,而是一个深谙宫廷权术的成子。

真宗即位之初,朝政不稳。北有辽国虎视眈眈,铁骑随时可能南下入侵;内有党争不断,大臣们为权力明争暗斗。刘娥凭借智慧和手腕,帮助真宗稳定朝局。她建议真宗重用寇准等贤臣,同时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在朝中逐渐站稳脚跟。

一次,真宗因辽国入侵而忧心忡忡,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皱,头发凌乱。刘娥献上一计:“陛下可效仿唐太宗,以和亲之策暂时稳住辽国,同时加紧练兵,整顿军备,待时机成熟再图北伐。”声音坚定有力。

真宗听后,停下脚步,沉思良久道:“此计虽好,但恐遭朝臣反对,说朕懦弱,不敢正面迎敌。”

刘娥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眼下我朝军备尚未充足,贸然开战,百姓受苦。和亲只是权宜之计,待我朝强大,何惧辽国?”

真宗微微点头:“爱妃所言极是,就依你之策。”

此后,宋朝休养生息,经济逐渐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然而,这也引来了一些守旧大臣的不满,他们联名上书,指责刘娥干政,扰乱朝纲。

朝堂上,一位老臣站出,义正言辞:“太后,后宫不得干政,此乃祖宗规矩。如今太后屡屡插手朝政,怕是要乱了朝纲!”

刘娥仪态端庄,不慌不忙:“诸位大人,本宫参与朝政,皆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所做决策皆以百姓福祉、国家稳定为出发点。自本宫辅佐陛下以来,推行改革,让百姓生活富足,边关安稳,何来扰乱朝纲之说?”

另一位大臣反驳:“妇人之见,怎能与我等朝堂重臣相比?”

刘娥神色平静,目光扫视众人:“若诸位大人能将心思多放在治国理政上,而非纠结于本宫的身份,大宋何愁不昌盛?”

一番辩驳后,刘娥成功化解危机,让那些大臣哑口无言。

随着时间推移,刘娥在朝中影响力越来越大。真宗身体每况愈下,许多政务都交由她处理。她展现出卓越政治才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制定严格官员考核标准,严惩贪污腐败;鼓励商业发展,减轻农民赋税,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

天禧西年,真宗驾崩。临终前,他握着刘娥的手,眼神满是眷恋与信任:“朕将江山托付于你,望你好好辅佐仁宗……”声音微弱,却透着无尽信任。

刘娥含泪点头,声音哽咽:“臣妾定不负陛下所托。陛下放心,臣妾会护大宋江山,保仁宗周全。”泪水滑落,打湿真宗衣袖。

从此,刘娥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她坐在珠帘后,仪态威严,有条不紊处理国家大事。大力推行改革,继续整顿吏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朝堂风气焕然一新;重视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取士规模,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鼓励农桑,支持商业贸易,宋朝经济持续繁荣,开创“仁宗盛治”。

晚年的刘娥常常独自站在宫墙上,眺望远方。她想起当年在浣衣局的艰难日子,寒冷冬日,双手被冻得红肿皲裂,却依然要强坚持;想起与真宗初遇的心动瞬间,那道清朗声音如光照进黑暗世界;想起这一生的起起落落,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

她知道,自己己创造历史,成为大宋最传奇的女子。她目光望向远方山河,眼神满是欣慰与感慨,这一生,她无愧于心,无愧于这大宋江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