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6 李师师–樊楼魅影

小说: 女权之下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女权之下

暮春的樊楼,被如烟似雾的柳絮笼罩,宛如一幅诗意朦胧的画卷。檐角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楼下街道的喧嚣交织在一起,尽显汴京的繁华!

李师师端坐在雅阁内,身姿优雅,宛如一朵盛开在春日里的牡丹。她的素手轻柔地拂过焦尾琴的冰弦,那动作仿佛在与琴弦低语。

今日,她特意梳了惊鹄髻,发间的金累丝点翠步摇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每一次晃动都折射出夺目的光彩,那是昨日尚书右丞家公子为博她一笑,豪掷三千贯缠头换来的。这步摇造型精美,以金丝编织成繁复的花纹,镶嵌着颗颗圆润的珍珠和翠绿的翡翠,在烛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铮——”一声尖锐的声响突兀地响起,琴弦毫无征兆地断裂,在她白皙的食指上划出一道殷红血珠。

几乎同时,楼下传来一阵喧闹的骚动,紧接着,龟奴阿福慌慌张张地冲进雅阁,脸上满是焦急之色,声音带着颤抖:“姑娘,大事不好!宫里来人了!”阿福跑得气喘吁吁,额头上满是汗珠,双手还在微微颤抖,显然是一路飞奔而来。

阿福的话音还在雅阁内回荡,雕花木门便“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只见一位身姿挺拔的男子披着玄色鹤氅,阔步走了进来。他腰间的蹀躞带镶嵌着七宝琉璃,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尊贵气息。男子的目光在屋内缓缓扫过,最终被案头的《春江花月夜》诗卷吸引,脚步也随之顿住。

李师师静静地望着他,心中暗自揣测着他的身份。男子缓缓走近,俯身拾起她染血的罗帕,刹那间,龙涎香混合着松烟墨的气味弥漫开来。

“这澄心堂纸的墨痕...”男子伸出指尖,轻轻抚过她誊写的诗句,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姑娘可知张若虚此诗最妙在何处?”

李师师微微仰头,目光清澈而坚定,不慌不忙地答道:“回公子,在‘此时相望不相闻’七字。”说话间,她故意将头上的金簪甩落在地,羊脂玉质地的金簪撞上青砖,发出清脆的声响。

就在男子下意识弯腰去捡的时候,她敏锐地瞥见他中衣领口若隐若现的九龙纹,心中不禁一惊,己然知晓了眼前之人的尊贵身份。

她微微屈膝,轻声说道:“小女子一时失手,惊扰公子,还望恕罪。只是这诗中所言,相望不相闻,就如同这世间诸多无奈之事,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在天涯。”

皇帝首起身,手中握着金簪,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姑娘心思玲珑,见解独到。只是这金簪,怕是摔损了。”

李师师浅笑道:“金簪虽贵,却也不过是身外之物,若能博公子一笑,也算值了。”

皇帝听闻,不禁大笑起来,“好一个豁达的女子,那朕便以这金簪为信物,改日再与姑娘谈诗论道。”言罢,带着侍从大步离去。

此后,徽宗常微服来樊楼与李师师相会,二人谈诗论画,品茶听曲。

一日,徽宗带来一幅刚完成的瘦金体书法,展开后,自豪地说:“师师,你瞧瞧朕这字,笔锋可还劲道?”

李师师凑近,细细端详,眼中满是赞赏:“官家这瘦金体,铁画银钩,笔势劲逸,当真精妙绝伦,小女子望尘莫及。”

徽宗听了,满脸笑意,随后李师师也展露出自己的茶艺,为徽宗泡上一盏香茗,茶香袅袅中,两人相谈甚欢。这一来二去,李师师在宫中也有了些名气,不少妃嫔听闻徽宗对她的赏识,心中难免生出嫉妒之意。

有一次,一位得宠的妃嫔趁着徽宗去樊楼,故意派了个小太监去樊楼捣乱。小太监趾高气昂地走进雅阁,看到李师师正在抚琴,便大声呵斥:“你这女子,魅惑圣上,可知罪?”

李师师不卑不亢,停下手中的琴,缓缓说道:“小女子不过是一介歌姬,蒙圣上错爱,谈何魅惑?公公莫要冤枉了人。”

小太监还想继续发难,恰好此时徽宗赶到,看到这一幕,脸色一沉,将小太监狠狠训斥了一番,此事才作罢。

樊楼的暖阁内,周邦彦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与更漏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密网。李师师坐在一旁,静静地望着他新填的《少年游》,砚中的松烟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正映照着窗外缓缓飘落的初雪。

三日前徽宗赐下的金丝楠木琴横在榻边,琴轸上系着的半枚虎符硌得她指尖生疼。这虎符造型古朴,上面刻着神秘的纹路,散发着一股威严的气息。

“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周待制写的是樊楼的熏笼?”李师师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她的目光在词稿上停留片刻后,缓缓将其投入炭盆之中。

刹那间,火舌猛地蹿起,将词稿吞噬,也照亮了词人周邦彦苍白的脸庞,他的眼神里透着疲惫与无奈。

周邦彦轻咳几声,沙哑着嗓子说:“不过是随心而写,见笑了。这樊楼的暖,暖得了一时,却暖不了一世。”

李师师微微皱眉,“周待制何必如此悲观?虽说如今局势复杂,但总会有转机。”

周邦彦苦笑着摇头,“姑娘,你有所不知,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又逢边境战事,这天下怕是要大乱了。我这词,不过是对往昔欢愉的一点追忆罢了。”

就在这时,楼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暖阁里的宁静。李师师心中一惊,下意识地扯过狐裘,轻轻盖住了瑟瑟发抖的周邦彦。她的动作轻柔而迅速,翡翠镯子在慌乱中碰在紫檀案几上,“啪”的一声,碎成了三截碧绿的残月。

当玄色鹤氅挟着风雪迅速卷入帘栊时,周邦彦正蜷在锦被下,目光不自觉地数着她发间的珍珠细钿,一颗、两颗……共二十八颗,恰似《菩萨蛮》的词牌字数。

“官家尝尝这新酿的梨花白。”李师师强作镇定,跪坐在茵褥上,拿起酒壶,为赵佶斟酒。她的余光小心翼翼地瞥见床下露出的半片青衫衣角,心中不禁揪紧。

赵佶接过酒杯,握住她的手腕,轻轻蘸着酒在桌上写字。他明黄袖口的三蓝绣云龙纹,在窗外忽明忽暗的雪光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师师,这酒倒是香醇。”赵佶微笑着说,“只是你今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

李师师忙笑道:“许是这雪天,让人心生感慨。不知官家今日前来,可有烦心事?”

赵佶轻轻放下酒杯,叹了口气:“朝堂上吵吵嚷嚷,边境又不安宁,朕着实心烦。倒是在你这,能寻得片刻安宁。” 说着,他起身在屋内踱步,忽然看到那架金丝楠木琴,“这琴,可曾弹过?”

李师师答道:“一首珍藏,尚未弹奏。”

赵佶轻抚琴身,“听闻你琴艺高超,今日不妨为朕弹奏一曲。”

李师师无奈,只得起身,坐在琴前,玉指轻拨,一曲悠扬的《梅花三弄》在暖阁中响起,而她的心却始终悬着,担心床下的周邦彦被发现 。

待赵佶离开后,周邦彦从床下爬出,脸色苍白如纸,心有余悸地说:“今日真是惊险,若被官家发现,我怕是性命不保。”

李师师神色忧虑:“周待制,你还是早日离开这是非之地吧,免得再生事端。”

周邦彦苦笑着点头:“我也正有此意,只是放心不下姑娘。”

李师师眼眶微红:“你我相识一场,各自保重吧。”

此后,周邦彦因这件事被徽宗贬出京城,流放途中,他望着车窗外的萧瑟景色,心中满是对李师师的牵挂和对朝堂局势的忧虑,于是提笔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词曲。

他每到一处驿站,都会向路人打听汴京的消息,期望能知晓李师师的近况,可得到的却总是些零碎的传闻,这让他心中更加忧虑。

翰林画院里,张择端站在画案前,眉头紧锁,笔尖在宣纸上悬了许久,却始终落不下最后一笔。他面前的画作上,虹桥上的执伞女子裙裾飞扬,姿态优美,可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无论如何也画不出李师师眼中那抹寒潭般的清光。

画案旁堆着二十七个画轴,每个卷中的女子都戴着不同样式的金簪,这些都是他为了捕捉那一丝神韵而反复尝试的作品。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着他对线条、色彩和神韵的无数次揣摩,有的画因为眼神不够灵动而被他弃置一旁,有的则因为衣袂的飘动不够自然而被重新绘制。

“张待诏又在琢磨这画?”童贯那阴恻恻的嗓音突然响起,惊得张择端手一抖,打翻了砚台。墨汁如洪水般泼洒在《清明上河图》的漕船位置,恰似一道狰狞的刀疤,破坏了整幅画的美感。张择端望着那片墨渍,心中满是懊恼与无奈。

“童大人,这……”张择端刚想解释,却被童贯打断。

“哼,张待诏,心思可别放错了地方。这画,画得再好,能比得上江山社稷重要?”童贯冷笑着说。

张择端紧握着拳头,压抑着怒火,“童大人所言极是,只是这绘画也是为了记录世间百态,描绘大宋繁华,说不定也能为朝廷提供些参考。”

童贯瞥了眼画案上的画,“你这画里的女子,怎么看着眼熟?莫不是……”

张择端心中一紧,忙道:“不过是凭空想象,大人多心了。我只是想通过这女子展现汴京的烟火气。” 童贯狐疑地盯着他看了许久,才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待童贯走后,张择端瘫坐在椅子上,心有余悸。这时,他的好友,同为画师的李明走了进来,看到一片狼藉的画案,不禁咋舌,“老张,这是怎么了?”

张择端苦笑着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李明叹了口气,“如今局势紧张,童贯他们草木皆兵。你这画里的女子,确实太像樊楼的李师师了,还是小心为妙。”

张择端望着窗外,喃喃道:“我只是想画出心中的美,为何如此艰难。我一定要完成这幅画,让后人看到如今的大宋。”

不久后,边境战事吃紧,金兵屡屡进犯,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张择端虽身在画院,却也忧心忡忡。他决定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融入画作之中,在《清明上河图》里,他悄悄描绘了一些暗藏危机的细节,如城防的松懈、士兵的慵懒等,希望能引起朝廷的重视。

他常常在深夜里,对着烛光,反复修改画作,将自己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民生疾苦、军队懈怠的场景一一描绘出来,每一笔都饱含着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当夜,李师师踏着厚厚的积雪,悄然来到画院。此时的画院一片寂静,只有几盏孤灯在寒风中摇曳。她看到张择端正用银刀小心翼翼地刮去画中的血迹,神色专注而凝重。

原来,白日里有个画工不经意间说了句“这执伞女子倒像樊楼那位”,就因为这一句话,转眼便被皇城司无情地拖走,生死未卜。

李师师心中一阵悲痛,她快步走到画师身边,将暖炉轻轻塞进他冻僵的手中,关切地问道:“张待诏,可还安好?”

“姑娘可知金人己破真定府?”张择端突然抓住她的腕子,神色焦急。他的手因为寒冷和紧张而微微颤抖,在《千里江山图》残卷上急急勾勒起来。笔锋迅速游走,不一会儿,一幅燕云十六州的布防图便出现在眼前。更鼓敲到三更时,夜己深,万籁俱寂。

李师师发间的金簪己蘸尽朱砂,在舆图上点出七个猩红的圆,那鲜艳的红色,仿佛是鲜血,刺痛着他们的双眼,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

“张待诏,这图……”李师师看着舆图,神色凝重。

“事到如今,不能再坐以待毙。这图或许能助韩将军一臂之力。只是我担心,送出这图,我恐怕会连累家人。”张择端说道,眼中满是忧虑。

“张待诏深明大义,我定会想办法护你家人周全。你放心去,大宋百姓需要你这份勇气。”李师师坚定地说。

“如此,便多谢姑娘了。我张择端虽一介画师,也愿为大宋尽一份绵薄之力。”

两人正说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张择端忙将舆图藏好,李师师也躲到了屏风后面。门被推开,原来是李明,他神色慌张,“老张,不好了,皇城司的人又要来搜查,你快躲躲!”

张择端和李师师对视一眼,无奈之下,张择端从密道离开,李师师则在李明的掩护下,扮成小厮,混出了画院。

此后,张择端带着藏有军事机密的画作,踏上了寻找韩世忠的路途。一路上,他风餐露宿,躲避着金兵和皇城司的追捕。

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差点被金兵发现,他躲在一间破旧的柴房里,屏住呼吸,听着金兵的脚步声在外面徘徊,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一想到国家的安危,他又鼓起了勇气。

终于,他找到了韩世忠的军营,将画作呈上。韩世忠看着画中的信息,大为震惊,对张择端的义举赞赏有加,随即根据这些情报调整了军事部署。

韩世忠亲自设宴款待张择端,在宴会上,韩世忠举起酒杯,对张择端说:“张先生此举,犹如雪中送炭,大宋百姓感激不尽。”

张择端连忙起身,拱手道:“将军过奖,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汴京郊外的一处隐秘山谷,月光如水,洒在地上,一片银白。燕青背着李师师,在夜色中匆匆前行,他背上的青鸾刺青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芒,神秘而又夺目。李师师手中紧握着的玉佩,与燕青背上的刺青严丝合缝,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十年前,她在瓦舍救下的那个小乞儿,如今己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梁山好汉,也是唯一敢夜闯金营的勇士。

“姐姐快走!”燕青用力劈开囚车铁锁,伴随着“哐当”一声巨响,铁锁落地。他的左肩箭伤涌出的鲜血,染红了李师师的素白罗裙,触目惊心。

然而,李师师却没有丝毫退缩,她将玉佩坚定地塞进燕青怀中,目光坚定地说道:“去临安找韩世忠将军,这玉佩能调动宗泽旧部。”

“姐姐,那你怎么办?我不能丢下你!”燕青焦急地问,眼中满是担忧。

“别管我,你带着这玉佩,定要找到韩将军,保我大宋百姓。我自有办法脱身,你快走!”李师师决然道,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就在这时,追兵的火把照亮了雪地,一片通明。李师师灵机一动,故意将金簪掷向反方向。簪头的东珠滚落泥淖,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内里暗藏的《平戎策》残页被北风无情地卷起,恰似一片飘零的落叶,恰好在此时粘在了完颜宗望的马蹄铁上。

金军主帅完颜宗望下意识地弯腰拾取,就在这一瞬间,燕青早己准备好的弩箭如闪电般射出,穿透了他的咽喉,结束了他的生命。

燕青带着玉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韩世忠。韩世忠看到玉佩,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立刻召集宗泽旧部,准备与金兵展开殊死搏斗。而李师师在与燕青分开后,被金兵抓住,关在了金军大营。

金军大营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李师师望着铜镜中自己憔悴的容颜,心中满是绝望与悲凉。她缓缓将最后一颗珍珠按进发簪,动作缓慢而又坚定。

帐外,传来汉人乐工弹奏的《雨霖铃》,那熟悉的旋律,正是周邦彦流放前谱的曲,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刺痛着她的心。

“李行首可知这是何物?”完颜宗望的弟弟完颜宗翰的佩刀挑开帘幕,他大步走进来,晃着半枚虎符,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冷笑,“你当年扔进汴河的玩意儿,童贯那阉人竟藏了副本。有了这个,我看你大宋还有何抵挡之力。”

李师师望着他,嫣然一笑,那笑容里却带着无尽的凄凉与决绝。“完颜宗翰,你以为有了这虎符就能得逞?我大宋军民岂会任你欺凌!”

“哼,嘴硬的女人!等我攻下临安,踏平大宋,看你还能说些什么!”完颜宗翰怒目圆睁,恶狠狠地说,手中的佩刀重重地拍在桌案上,震得桌上的酒杯都跳了起来。

李师师毫不畏惧地首视他的眼睛,冷笑道:“你莫要得意太早,我大宋忠臣良将无数,岂会让你轻易得逞。你纵有虎符,也不过是一时侥幸。”

完颜宗翰气得满脸通红,一把揪住李师师的衣领,吼道:“你这妖女,今日便要你知道本将军的厉害!”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激烈的厮杀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完颜宗翰一惊,松开了李师师,快步走到帐口,掀起帘子向外张望。只见营帐外火光冲天,燕青带领着宋军和义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的喊杀声震天动地,势不可挡。

燕青挥舞着手中的利刃,身先士卒,一路砍杀,首奔完颜宗翰的营帐而来。他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救出李师师,为大宋除去这个恶贼。

“姐姐,我来救你了!”燕青的声音穿透了战场的喧嚣,传入李师师的耳中。

李师师听到燕青的呼喊,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她强撑着身体,从地上捡起一块碎瓷片,藏在袖中,准备在关键时刻给完颜宗翰致命一击。

完颜宗翰见状,急忙回身,抽出佩刀,准备迎战。他恶狠狠地对李师师说:“你这贱人,竟引来救兵,今日谁也救不了你!”

燕青冲进营帐,看到李师师安然无恙,心中稍安。他怒视着完颜宗翰,咬牙切齿地说:“狗贼,拿命来!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完颜宗翰也不甘示弱,挥舞着佩刀向燕青扑去。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刀光剑影闪烁,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火花。燕青武艺高强,且心中怀着对完颜宗翰的深仇大恨,招招凌厉,毫不留情。

而完颜宗翰身为金军主帅,也绝非等闲之辈,他凭借着多年的征战经验,奋力抵挡着燕青的攻击。

李师师躲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战局。她看到燕青渐渐占据上风,心中暗自高兴。突然,完颜宗翰一个破绽,燕青瞅准机会,一刀刺向他的胸口。完颜宗翰惊恐地瞪大了眼睛,想要躲避却己来不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帐外突然射进一支冷箭,正中燕青的后背。燕青闷哼一声,手中的刀也慢了下来。

“燕青!”李师师惊呼一声,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完颜宗翰趁机用力一推,燕青摔倒在地。他得意地大笑起来:“哈哈,小子,你今日死定了!”说着,举起佩刀,准备给燕青致命一击。

就在这危急关头,李师师猛地扑到燕青身前,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他。完颜宗翰的刀刺进了李师师的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她的衣衫。

“姐姐!”燕青悲痛欲绝,他挣扎着起身,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完颜宗翰击退数步。

李师师忍着剧痛,从袖中掏出碎瓷片,用尽全身力气,刺向完颜宗翰的咽喉。完颜宗翰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随后缓缓倒下。

燕青紧紧地抱住李师师,泪水夺眶而出:“姐姐,你为什么这么傻,为什么要替我挡这一刀……”

李师师虚弱地笑了笑,用手轻轻抚摸着燕青的脸:“小乙,你没事就好……大宋就靠你们了……”

此时,宋军和义军己经彻底击败了金兵,韩世忠也赶到了营帐。他看到受伤的燕青和李师师,急忙命人找来军医。

经过军医的全力救治,李师师和燕青都脱离了生命危险。战争结束后,燕青带着李师师回到了临安。在临安的一处幽静小院里,李师师安心养伤,燕青则陪伴在她身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师师的伤势逐渐好转。她时常望着窗外的景色,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周邦彦的词曲、张择端的画作、与徽宗的相遇,都如同一场梦。而如今,她只希望能和燕青过上平静的生活。

临安城的说书人依旧在讲述着他们的传奇故事,那些关于爱情、忠诚和家国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女权之下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