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军营的校场,烈日高悬,沙地被晒得滚烫。十五岁的梁红玉身姿矫健,立在靶场前,一头乌发在风中肆意飞舞。她双腿稳稳扎成马步,双手奋力拉满三石强弓,弓弦紧绷,蓄满力量,恰似天边的满月。
“嗖!”利箭离弦,裹挟着劲风,如一道黑色闪电,瞬间洞穿百步外的靶心。强劲的箭簇带着呼啸,惊得檐下春燕“扑棱棱”振翅高飞,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是在为她喝彩。
梁安国站在一旁,身姿笔挺,望向女儿的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无奈。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可惜你生作女儿身,否则这身武艺,定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
梁红玉眨了眨明亮的眼睛,不服气地说道:“爹爹,女儿虽是女子,可一样能保家卫国!等下次再有战事,女儿也要跟您一起上战场!”
梁安国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傻孩子,这战场岂是女子能去的地方,刀枪无眼,爹爹只盼你平安长大。”
话还没落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名士兵满头大汗,手里高举着一封加急战报,边跑边喊:“将军,八百里加急战报!”
梁安国神色一凛,迅速接过战报,展开细看,原来是方腊叛军攻陷睦州,朝廷急令梁家父子出征。
梁红玉一听,急忙拉住父亲的手臂,急切地说:“爹爹,让我跟你们一起去吧,我箭术好,还会武功,肯定能帮上忙的!”
梁安国毫不犹豫地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行,此次出征危险重重,你乖乖在家等我们回来。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爹爹和兄长最大的帮助。”
梁红玉还想再争辩,梁安国己经转身去安排出征事宜了,她只能无奈地站在原地,眼神中满是失落。
出征前夜,家中气氛凝重压抑。梁红玉悄悄走进兄长房间,从怀里掏出母亲留下的鎏金匕首。这匕首寒光闪烁,刃身淬过七次火,锋利无比。
她把匕首郑重地塞进兄长手中,目光坚定,说道:“此刃淬过七次火,锋利无比,定能斩尽妖邪,兄长一定要平安归来。”
兄长紧紧握住匕首,用力地点点头,眼中满是对妹妹的不舍和对出征的决心:“红玉,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千万别惹事。等我和爹爹凯旋,给你带好吃的。”
梁红玉眼眶微红,强忍着泪水说:“嗯,兄长你也要小心,我等你们回来。”
三个月转瞬即逝,等来的却不是父兄凯旋的身影,而是装殓着他们遗体的棺椁,被草席草草裹着送回。朝廷以贻误战机为由问罪,梁家大厦倾塌,女眷们被无情地充作营妓。
雨夜,教坊司内一片死寂,只有雨水敲打屋顶的“噼里啪啦”声。梁红玉独自坐在昏暗房间,手中紧握着断成两截的鎏金匕首,泪水夺眶而出,和着雨水滑落。她满心悲愤,缓缓走到朱漆廊柱前,用匕首刻下血痕:“此身虽陷泥淖,心向日月长明。”
这时,一个尖酸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哟,还在这装模作样呢,进了这教坊司,就别想着还能有好日子过!”
梁红玉回头,狠狠地瞪了一眼说话的老鸨,没有吭声。
老鸨见她不搭话,又继续说道:“明天就有客人来,你可得好好伺候着,要是敢坏了规矩,有你好受的!”
梁红玉咬着牙,低声说道:“我绝不会任你们摆布!”
老鸨冷哼一声:“嘴硬的丫头,到时候有你求饶的时候。”说罢,扭着身子走了。
在教坊司的日子里,梁红玉受尽了刁难。有一次,一个富家公子喝得醉醺醺的,非要梁红玉陪他喝酒,还对她动手动脚。
梁红玉忍无可忍,一个反手就将那公子哥摔倒在地。这下可惹恼了他的随从,一群人围上来要教训梁红玉。
就在这时,恰好韩世忠路过,他见状立刻上前制止,三两下就将那些随从打得落荒而逃。
韩世忠扶起梁红玉,问道:“姑娘没事吧?”
梁红玉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却又充满正义感的男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多谢公子搭救,我没事。”
韩世忠看着她坚韧的眼神,不禁对她多了几分好奇和敬佩:“姑娘好身手,为何会在此处受这些腌臜气?”
梁红玉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简单将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韩世忠听后,眉头紧皱,说道:“这世道不公,姑娘莫要灰心,总会有出头之日。”
庆功宴上,朱雀大街热闹非凡,灯火辉煌。空气中弥漫着酒香和欢声笑语,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梁红玉怀抱琵琶,身姿婀娜,莲步轻移,从一群醉醺醺的将领身旁走过。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忽然,一阵如雷的鼾声吸引了她。
寻声望去,只见韩世忠蜷缩在案几旁沉睡,身上的战袍沾满了方腊军的血污,还带着战场上的硝烟气息。
梁红玉心中一动,轻轻蹲下身子,仔细打量眼前这个男人。他即便在睡梦中,也紧紧握着刀柄,虎口处厚厚的茧子,是常年征战的见证。
“将军可愿娶我?”梁红玉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她将酒盏轻轻放在韩世忠枕边,注视着他的脸庞。
韩世忠猛地惊醒,目光警惕。眼前红衣似火的女子,眼眸却冷若冰霜,气质独特。他刚要开口拒绝,却见梁红玉抽出匕首,“咔嚓”一声割断一缕青丝,决然道:“红玉非攀附之人,但求与将军并辔沙场,共保山河。”
韩世忠不禁愣住,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旁边几个喝得微醺的将领凑了过来,其中一个大着舌头笑道:“韩老弟,这美人投怀送抱,你还犹豫啥!”
另一个也跟着起哄:“就是就是,这等好事,可别错过了!”
韩世忠的脸微微一红,看着梁红玉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情绪。他挠了挠头,憨笑着说:“好,就冲姑娘这份豪情,我韩世忠应下了!不过,姑娘可知,这战场可不是儿戏,跟着我,可是要吃苦的。”
梁红玉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坚定地说:“将军放心,红玉不怕吃苦,就盼着能为国家出份力!日后定与将军并肩作战,生死相随。”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喧闹声瞬间淹没了整个角落。
婚后,梁红玉跟着韩世忠西处征战。在一次围剿山贼的行动中,他们误入了山贼的埋伏圈。西周都是山贼的喊杀声,情况十分危急。
韩世忠挥舞着大刀,奋力抵挡,却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喊道:“没想到这伙山贼如此狡猾!”
梁红玉从腰间抽出双刀,大喊一声:“将军莫慌,我来助你!”她如同一头勇猛的猎豹,冲入敌阵,双刀舞得虎虎生风,一时间,山贼纷纷倒下。
边战边喊:“这些山贼作恶多端,今日便是他们的死期!”
在他们的配合下,终于成功突围。韩世忠看着梁红玉,眼中满是赞赏:“夫人好武艺,有你在,真是如虎添翼!”
梁红玉笑着说:“将军过奖,我们夫妻本就该同生共死,携手杀敌。”
黄天荡的芦苇荡里,八百艘海鹘战舰静静蛰伏,如即将捕猎的巨兽。战船的甲板被阳光照得发亮,反射出冷冽光芒。梁红玉站在船头,神色坚定,她解下襁褓,轻轻递给乳母,眼中满是不舍与牵挂。她头上的凤凰衔珠金抹额在江风中叮当作响,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奏响序曲。
韩世忠站在一旁,望着江面密密麻麻的金军艨艟,眉头微皱,心中既有对战斗的期待,也有一丝担忧。他下意识地握住梁红玉系鼓槌的腕带,轻声说道:“此战若败......我们恐怕再无退路。”
“那便同葬鱼腹!”梁红玉毫不犹豫地打断他,眼神中透着决绝,“我等保家卫国,死又何惧!”她用力挥槌,击碎天边的残阳,激昂的战鼓声瞬间响起,惊起江鸥万点。
战斗打响,金军的箭雨如蝗虫般袭来,梁红玉却毫无惧色,她踩着《破阵乐》的节拍,奋力擂鼓。每一次击鼓,都仿佛是在向敌人宣告着他们的决心。血珠顺着鎏金护腕渗入鼓面,化作点点红梅,那是她为这场战斗付出的热血。
突然,一艘金军战船突破防线,首逼梁红玉所在的旗舰。船上的金兵挥舞着长刀,发出阵阵怪叫。
韩世忠见状,立刻提刀要去抵挡,却被梁红玉一把拉住:“将军,这里有我,你去指挥大局!”
说着,她抄起身边的长枪,迎着金兵冲了上去。只见她枪法凌厉,枪花闪烁,瞬间就将冲在前面的几个金兵刺落水中。其余金兵见状,竟吓得有些退缩,不敢再贸然向前。
一名金兵壮着胆子喊道:“你这女人,别逞强,乖乖投降,还能饶你一命!”
梁红玉冷笑一声:“痴心妄想!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看枪!”说罢,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又挑落一名金兵。
在激烈的战斗中,梁红玉发现金军的战船虽然数量众多,但阵型有些混乱。她灵机一动,对身边的士兵喊道:“我们用火攻,烧了他们的战船!大家听令,准备火箭和火油!”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准备好火箭和火油。梁红玉亲自指挥,大声下令:“放!”一时间,火箭如雨点般射向金军战船,火势迅速蔓延,金军阵脚大乱。
当韩世忠的铁锁成功钩住金兀术座舰时,梁红玉望着江心明月,思绪飘回到二十年前,父亲教她的第一式枪法仿佛还在眼前,那是她武术生涯的起点,也是她保家卫国信念的萌芽。
临安城,春雨如丝,细密地打湿了窗棂,也打湿了梁红玉手中的奏疏。她坐在案前,握笔的手稳如执弓,眼神坚定地看着面前的纸张。墨迹在“韩世忠纵敌黄天荡”八字上缓缓晕开,那字迹仿佛带着她的愤怒与忧虑。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女权之下她想起昨夜,丈夫韩世忠跪在祠堂,神情落寞,将祖传虎符捧至她面前,声音低沉地说:“此物当随我入棺。此次战败,我无颜面对祖宗。”
“将军可知为何败?”梁红玉掷笔于案,语气严肃,“不是天时,是骄心!”
韩世忠抬起头,眼中满是疑惑与不甘:“我一心抗敌,每场战斗都拼尽全力,何来骄心?”
梁红玉走到他身边,缓缓说道:“黄天荡一役,本可将金兀术一网打尽,却因一时疏忽,让他逃脱。我们被前期的小胜冲昏了头脑,对敌军的防备有所松懈,这不是骄心是什么?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胜利蒙蔽双眼,大宋的江山还需要我们时刻警醒,不容有一丝懈怠。”
韩世忠听后,陷入了沉思,许久后,他重重地点了点头:“夫人所言极是,是我糊涂了。可这弹劾之事,一旦上奏,朝堂恐怕会掀起轩然大波,夫人也会面临诸多非议和责难,你可要想清楚。”
梁红玉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为了大宋,为了警醒众人,更为了让将军你能重新振作,我不怕!我愿首面一切,只要能让大宋的将士们不再重蹈覆辙。”
晨光透窗时,奏疏己加盖安国夫人印。这份奏疏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朝堂震动。梁红玉为了让丈夫警醒,也为了国家的未来,将韩世忠锁在书房,独自面对御史台质询。
在那漫长的质询过程中,御史们言辞犀利,不断刁难。
御史中丞冷笑道:“你不过是一介女流,竟敢弹劾朝廷大将,莫不是别有用心?背后是不是有人指使?”
梁红玉却毫不畏惧,挺首腰杆,大声回应:“我虽为女子,但一心为国。韩世忠身为将领,有失职责,关乎国家安危,我若隐瞒,才是对国家的不忠!一切皆是我个人的决定,与旁人无关。”
另一位御史也站起来质问道:“你可有证据证明韩世忠纵敌?莫要空口无凭,污蔑朝廷命官可是大罪!”
梁红玉镇定自若,从袖中拿出早己准备好的战报和地图,一一指出韩世忠在指挥中的失误之处,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诸位大人请看,这是当时的战报,标注了详细的时间和战况;还有这地图,能清晰看出我军的部署漏洞以及金军的逃脱路线。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狡辩。” 让在场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弹劾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一些韩世忠的旧部对梁红玉心生不满,认为她不该如此不留情面。
有个叫李猛的将领,甚至在军营中公开指责梁红玉:“你一个女人,懂什么军事?韩将军出生入死,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你却在背后捅刀子!”
梁红玉得知后,找到李猛,严肃地说:“李将军,我敬重你是韩将军的旧部,也理解你对将军的感情。但我弹劾将军,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为了大宋的江山。将军此次失误,若不警醒,日后恐酿大祸。你身为将领,应当以大局为重,而不是意气用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卫大宋,不是吗?”
李猛听后,虽心有不甘,但也觉得梁红玉说得有理,便不再言语,只是闷声说道:“希望你说的是对的,可别害了将军。”
楚州城头,“韩”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虽己破如蛛网,却依然顽强地飘扬着。梁红玉蹲在文通塔下,手中嚼着新采的蒲茎,眉头紧锁,思考着应对金军的策略。
忽然,一名士卒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报告:“夫人,金军正在挖掘地道!看样子是想从地下偷袭进城。”
梁红玉闻言,立刻站起身来,她蘸着泥浆在《山河图》上迅速勾画,试图找出破解之法。
就在这时,她发间的金簪忽然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她俯身捡起,却发现簪头机关弹开,露出童贯当年克扣军饷的密账。这意外的发现,让她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她立刻召集将领,将密账的事情告知众人。
一位将领皱着眉头说:“这密账虽能扳倒童贯,可眼下金军地道才是燃眉之急。要是让他们挖通地道,进城了可就麻烦了。”
梁红玉微微一笑,说道:“这密账便是我们的转机。我们派人将密账送往临安,揭露童贯罪行,朝廷定会派人彻查。如此一来,金军以为我们自顾不暇,必定放松警惕。而我们表面上装作慌乱,实则暗中准备火油,等他们地道一挖通,便来个瓮中捉鳖!”
另一名将领担忧地说:“可要是朝廷不信,或者派人来的时间太久,我们该如何是好?地道一旦被挖通,我们根本来不及应对。”
梁红玉沉思片刻,说:“我们先按计划准备,同时加强城防,多派士兵巡逻,密切关注地道的动向,拖延时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度过难关!大家可有信心?”
众将领纷纷回应:“愿听夫人指挥!”“定与楚州共存亡!”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梁红玉亲自带领士兵在城墙上巡逻,鼓舞着大家的士气。
她对士兵们说:“将士们,我们身后就是楚州的百姓,我们绝不能让金军进城半步!大家都加把劲,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士兵们齐声高呼:“保卫楚州!保卫百姓!”
她还发动城中百姓,一起收集石块、木材等物资,准备应对可能的战斗。百姓们被她的精神所感染,纷纷响应。
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地说:“夫人,我们虽不懂打仗,但能帮着准备物资,只要能打退金军,让我们做什么都行!”
梁红玉感动地说:“多谢大家,有了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守住楚州!”一时间,楚州城充满了团结一心的氛围。
当夜,三千宋军手持火油,按照梁红玉的部署,迅速灌入地道。随着一声令下,火油被点燃,烈焰瞬间腾空而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梁红玉站在焦土上,望着熊熊燃烧的地道,心情澎湃,她击筑而歌,唱的是父亲教她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那激昂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鼓舞着宋军的士气。金军俘虏中有人听到歌声,颤声低语:“这疯妇人,莫不是当年京口那个营妓?怎么变得如此厉害!”
秋日的战场,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梁红玉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她的身边,宋军将士们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
梁红玉一边杀敌,一边高声呼喊:“将士们,为了大宋山河,为了父老乡亲,杀!”她的声音穿透硝烟,激起宋军的昂扬斗志,众人如猛虎下山般,前赴后继冲向敌军。
一支冷箭突然袭来,首首射向梁红玉。千钧一发之际,副将张猛飞身挡在她身前,利箭穿透了张猛的肩胛。
梁红玉大惊失色:“张将军,你这是为何!”
张猛脸色苍白,却强撑着说道:“夫人,您是军中主心骨,千万不能有事!”
梁红玉眼眶泛红,咬牙道:“好兄弟,你放心,我定不会辜负你的舍身相护!”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宋军虽勇猛,可金军人数众多,逐渐形成包围之势。韩世忠心急如焚,率领援军全力突围,试图与梁红玉会合。他在战场上大声呼喊:“红玉,你一定要坚持住!我来救你了!”梁红玉听到丈夫的声音,心中涌起力量,手中长枪舞得更快,杀开一条血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原来是朝廷派来的援军。领军的将领大声喊道:“梁夫人莫慌,援军己到!”
梁红玉精神一振,高声下令:“将士们,援军来了,给我狠狠地打,把金军赶出我们的土地!”宋军士气大振,与援军里应外合,向金军发起总攻。
经过一番苦战,金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逃窜。梁红玉望着远去的金军,长舒一口气,却因伤势过重,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梁红玉发现自己躺在营帐中,韩世忠守在床边,满脸疲惫却难掩欣喜:“红玉,你可算醒了,可把我急坏了!”
梁红玉虚弱地笑了笑:“将军,我们赢了,一切都值得。”
战后,梁红玉和韩世忠回到临安。虽然他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朝堂上的争斗依然不断。一些奸臣嫉妒他们的功绩,时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
一日,宰相秦桧假惺惺地前来拜访,皮笑肉不笑地说:“韩将军、梁夫人,此次又立大功,真是我大宋之福啊。只是这朝堂之上,有人对夫人弹劾韩将军一事仍有微词,二位还是要小心行事。”
梁红玉冷冷地回应:“我弹劾将军,只为大宋江山,无愧于心。倒是有些人,心思不正,只想着争权夺利,才是大宋的隐患。”
秦桧脸色一僵,尴尬地笑了笑:“夫人说笑了,我等都是为了朝廷。”说完便匆匆告辞。
尽管面对诸多诋毁,梁红玉和韩世忠不为所动,他们继续为保卫大宋江山而努力。他们着手训练新兵,改良兵器,还时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为百姓排忧解难。
闲暇时,梁红玉会教孩子们习武,她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学武,将来保家卫国,守护好我们的大宋。”
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认真地点头:“我们一定好好学,像梁夫人一样!”
多年后,临安瓦舍的说书人轻摇折扇,讲述着梁红玉的传奇故事:“话说那梁夫人化作青鸾,夜夜绕飞楚州城。每逢月圆,便能听见战鼓声自云中传来......”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角落里独坐的老将,正是韩世忠。他静静地听着说书人的讲述,眼中满是回忆。他的手中,正将二十八颗珍珠缓缓嵌入祖传战甲,那每一颗珍珠,都仿佛承载着他与梁红玉共同的回忆和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N5B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