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54 唐文宗–李昂(三)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春日的长安,暖阳倾洒,微风裹挟着丝丝暖意在朱雀大街上穿梭。街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灼灼,将这座古老的都城装点得生机勃勃。此时,大街上满是行色匆匆的考生,他们有的身着朴素的布衫,背着简单的行囊;有的骑着毛驴,神色中既有憧憬又透着几分紧张。他们怀揣着梦想与忐忑,脚步急切地朝着贡院迈进,那里承载着他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仕途理想。

同一时间,大明宫清思殿内,唐文宗李昂正坐在桌案前,眉头微微皱起,专注地拟定策试进士的题目。桌案上摆满了书籍和纸张,一旁的香炉里,袅袅青烟升腾而起,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庄重的氛围。

李昂手中的笔时而停顿,时而在纸上迅速游走,写下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字迹,身旁的太监屏气敛息,静静候着,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昂搁下手中的笔,抬眼望向窗外,轻声自语道:“朕要通过这些题目,选拔出真正有治国安邦之才的贤士,为大唐的复兴注入新鲜血液。如今藩镇割据、民生多艰,急需有识之士出谋划策,挽救大唐于危难。”

数日后,一摞摞考生的试卷被小心翼翼地呈送到李昂面前。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一份试卷,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神色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陷入沉思。看到精彩之处,他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陛下,这一批考生的文章可还入得了您的眼?”一位侍立在旁的大臣轻声问道,他微微欠身,目光恭敬地看向李昂。

李昂指着手中的试卷,笑着说:“此人文笔流畅,见解独到,对治国理政有着深刻的思考,尤其在如何解决藩镇问题上,提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势力的良策,实乃不可多得的人才。朕一定要好好栽培,让他为大唐效力。”

批阅试卷的日子里,李昂常常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他常常在御书房一坐就是一整天,饿了就随便吃几口点心,渴了就喝几口茶。每一份试卷他都看得极为认真,遇到好的观点,还会在一旁批注,写下自己的见解和感慨。他深知,科举是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材的重要途径,每一份试卷都承载着大唐的未来与希望。

在大明宫的麟德殿内,一场文人雅集正在热闹地举行。殿内布置得典雅精致,墙壁上挂着名家字画,案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茶具和文房西宝。唐文宗李昂端坐主位,手中捧着书卷,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目光扫过在座的诸位学士。

“今日,朕想与诸位爱卿共赏诗词,以文会友,大家不必拘谨。”李昂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打破了片刻的宁静。

说罢,他率先吟诵起自己的五言诗:“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其诗风清俊,简洁而富有深意,在座的学士们纷纷点头称赞。

“陛下诗作,古调简约严明,意境深远,用词精妙,实乃佳作,臣等自愧不如。”一位学士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由衷地赞叹道,他的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李昂微笑着摆摆手,谦逊地说:“爱卿过誉了。诗词乃文学之瑰宝,既能陶冶情操,亦能反映民生百态。朕希望诸位爱卿能畅所欲言,创作出更多佳作,为大唐文学增光添彩。”

随后,学士们纷纷吟诗唱和,现场气氛热烈。有的学士吟诵边塞诗,描绘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雄浑景象;有的学士则以田园诗抒发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李昂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与他们交流探讨,对那些才华出众的文人墨客更是赞赏有加。

此后,李昂常常与学士们举办这样的雅集,还会亲自召见诗作出众的文人,与他们深入探讨诗词之道,给予赏赐和鼓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长安城内文学之风盛行,诗人们相互切磋,佳作频出,大唐文学迎来了新的繁荣。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唐朝秘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史馆内,光线昏暗,弥漫着陈旧的气息。堆积如山的典籍随意摆放着,有的己经泛黄破损,角落里还结满了蜘蛛网。唐文宗李昂在几位大臣的陪同下,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巡视着。

“史馆乃记录国家历史之地,如今却如此混乱,诸多典籍散落无序,残缺不全,如何能为后世留下准确详实的史料?”李昂的声音中带着不满与忧虑,他轻轻拿起一本古籍,看着上面模糊的字迹,轻轻叹了口气。

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近年来史馆管理确实有所松懈,臣等定会尽快整顿。只是这些典籍数量庞大,整理起来恐怕需要不少时日。”

李昂当即下令整顿史馆,任命得力官员负责整理典籍。同时,组织史官们修撰《宪宗实录》等史书。

“修史之事,关乎国本,你们务必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如实记录,不可有丝毫隐瞒与歪曲。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李昂严肃地对史官们说道,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

史官们纷纷跪地领命,表示定会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在李昂的密切关注下,史官们日夜忙碌,查阅大量资料,走访各方人士,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他们在昏暗的烛光下,仔细辨认古籍上的字迹,相互讨论、印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经过数年的努力,一部部详实的史书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大唐文化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太和九年,大明宫紫宸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殿内的烛火摇曳不定,将众人的身影拉长又缩短。唐文宗李昂坐在龙椅上,面色凝重,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宦官专权己久,把持朝政,祸乱朝纲,朕绝不能坐视不管,任由他们肆意妄为。”李昂对宰相宋申锡说道,语气中满是愤懑,他紧紧握着拳头,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一并挥出。

宋申锡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回应:“陛下圣明,臣亦深感宦官之害。只是他们势力庞大,党羽众多,在宫中盘根错节,想要铲除并非易事,还需从长计议。臣建议先暗中联络可靠之人,再徐徐图之。”

两人秘密谋划,试图通过巧妙布局,一举铲除宦官势力。然而,消息不慎泄露,计划功亏一篑,宋申锡被贬。但李昂并未就此放弃,他又提拔了郑注、李训二人,继续筹备铲除宦官的行动。

这年秋天,金吾仗院内,李训等人精心布置。他们谎称在石榴树上发现了甘露,这被视为祥瑞之兆。李昂召来众宦官前往观看,企图将他们一网打尽。

“陛下,如此祥瑞,实乃大唐之福,臣等恭贺陛下。”大宦官仇士良假笑着说道,眼中却闪过一丝狐疑。他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就在宦官们即将踏入陷阱之时,仇士良察觉到了异样。他发现周围的士兵神色紧张,隐隐有兵器碰撞之声,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阴谋。

“不好,有埋伏!”仇士良大喊一声,带着宦官们迅速转身逃离。

顿时,金吾仗院内一片混乱,喊杀声西起。李训见计划败露,急忙指挥士兵追杀宦官,但为时己晚。仇士良等人挟持了李昂,逃入宫中,并调集禁军大肆捕杀参与此次行动的官员。

“李训,你好大的胆子,竟敢算计我们!等我回到宫中,定要将你们碎尸万段!”仇士良怒不可遏,对着李训咆哮道,他的脸上满是狰狞之色。

李训奋力抵抗,却难以抵挡宦官的反扑。长安城瞬间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大量官员被杀,鲜血染红了街道。李昂也被宦官软禁,失去了自由。这场原本充满希望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史称“甘露之变”。此后,宦官势力更加猖獗,大唐的政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