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69 唐僖宗–李儇(二)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李儇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带着一丝侥幸和满心的惶然,继续踏上了前往西川的逃亡之路。

一路上,曾经繁华的城镇如今只剩残垣断壁,流离失所的百姓成群结队,目光中满是绝望与麻木,默默地注视着这支落魄的队伍。李儇坐在颠簸的马车里,心中的愧疚如野草般疯长,那些百姓饥饿憔悴的面容,像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几日后,队伍终于抵达了成都。成都的官府早己接到消息,匆忙安排好了临时的行宫。

李儇踏入行宫,看着这略显简陋却又不失奢华的住所,心中五味杂陈。曾经在长安皇宫的奢靡生活仿佛还在昨日,而如今却落得如此狼狈。

当晚,李儇独自坐在庭院中,望着天上那轮清冷的明月,不禁陷入沉思。这时,一首跟随他的大太监田令孜悄然走近,轻声说道:“陛下,此次幸得来到成都,暂避了黄巢贼军的锋芒,日后定能重振大唐。”

李儇苦笑着摇了摇头:“若不是朕以往沉溺玩乐,荒废朝政,又怎会让大唐陷入这般绝境,让百姓受苦?”

田令孜微微一愣,随即安慰道:“陛下能有此觉悟,实乃大唐之幸。如今我们当务之急是整顿军备,联络各方节度使,共同对抗黄巢。”

李儇缓缓点头:“田卿所言极是,明日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第二日清晨,临时朝堂上,大臣们神色各异。李儇扫视众人,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己决定,即日起,全力整顿军备,调兵遣将,夺回长安,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一位大臣上前奏道:“陛下,如今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虽口头上尊奉朝廷,但要他们真心出兵相助,恐怕还需陛下许以重利。”

李儇皱了皱眉头:“朕自然明白,可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只要能平定叛乱,朕不惜一切代价。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尽管说来。”

这时,另一位大臣出列:“陛下,臣以为可先派人前往各地,晓以大义,若有不听从者,再行征伐。同时,可联络周边的藩镇势力,共同围剿黄巢。”

李儇沉思片刻后道:“就依爱卿所言,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尽快与各地取得联系,集结兵力。”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派出去的使者有的被节度使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一去不复返。李儇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他不断地在行宫的庭院中踱步,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焦虑。每一次有使者归来,他都迫不及待地询问情况,得到的却总是令人失望的消息。

“此次前去,节度使可曾答应出兵?”李儇满脸期待地看向归来的使者。

使者扑通一声跪地,声音颤抖:“陛下,节度使只说要从长计议,并未给出明确答复。”

李儇一拳砸在桌子上,怒声道:“都到了这时候,他们还在犹豫!难道眼看着大唐江山就此沦陷?”

与此同时,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势力愈发强大。他派大将朱温西处征战,扩充地盘。朱温勇猛善战,所到之处,唐军节节败退。

消息传来,李儇坐立不安。田令孜见状,进言道:“陛下,如今局势严峻,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臣听闻沙陀族的李克用勇猛无比,麾下军队战斗力极强,若能请他出兵相助,或许能扭转局势。”

李儇眼睛一亮:“此事就交给田卿去办,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请李克用出兵。”

田令孜领命而去,一路快马加鞭,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皇帝的亲笔诏书,来到了李克用的营帐。

李克用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财宝和诏书,心中暗自盘算。他早就觊觎中原的土地和财富,如今机会来了,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田公公,这出兵之事,可不是小事,我沙陀族的儿郎们,那可都是拿命在拼啊。”李克用故意拖延着说道。

田令孜连忙赔笑道:“李将军,您的英勇天下皆知,此次若能相助平定黄巢,陛下定会重重赏赐,日后大唐的江山,还得仰仗将军呢。”

李克用挑了挑眉,慢悠悠地说:“那陛下打算给我沙陀军什么赏赐?这出兵的粮草辎重又由谁来供应?”

田令孜赔着笑,小心翼翼地说:“将军放心,陛下说了,只要能平定叛乱,要什么赏赐都行。粮草辎重,朝廷也会全力筹备。”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唐朝秘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克用终于答应出兵。他挑选了三万精锐沙陀骑兵,浩浩荡荡地向长安进发。

而在长安城内,黄巢的大齐政权却逐渐失去了民心。起义军内部开始出现腐败现象,曾经那些高呼着为百姓谋福祉的将领们,如今却沉迷于享乐,肆意搜刮百姓。长安百姓对他们的不满与日俱增,街头巷尾都流传着对大齐政权的怨言。

“这大齐政权,起初还说要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可如今呢?比之前的官府还要残暴!”一位老者在街边唉声叹气。

“是啊,我们本以为迎来了救星,没想到却是另一群恶狼。”旁边的年轻人也附和道。

“听说他们天天大鱼大肉,我们却连口饭都吃不饱,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了!”一位妇女气愤地说道。

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与唐军会合后,士气大振。他们向长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黄巢亲自率军迎战,双方在长安城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鲜血染红了大地。

沙陀骑兵身着轻便的皮甲,骑着矫健的战马,挥舞着长刀,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唐军在他们的带动下,也鼓起了勇气,奋勇杀敌。

李儇在成都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每一刻都如坐针毡。他每日都会询问使者前线的战况,有时甚至彻夜难眠。终于,前方传来捷报,李克用的沙陀骑兵勇猛无比,大败黄巢军,收复了长安。

“陛下,长安收复了!”传令兵一路飞奔,冲进朝堂,激动地大喊。

李儇激动得热泪盈眶:“真的吗?太好了!大唐有救了,朕定要好好犒赏将士们!”

然而,当李儇准备返回长安时,又面临着诸多难题。成都的官员们纷纷上奏,希望皇帝能留在成都,他们认为成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物产丰富,足以支撑朝廷的运转。

“陛下,成都乃天府之国,如今局势尚未稳定,留在成都可保无忧。”一位成都的官员进谏道。

李儇却摇了摇头:“长安乃我大唐的都城,是祖宗的基业所在,朕怎能弃之不顾?朕意己决,定要返回长安。”

与此同时,各地的节度使们也纷纷上表,表面上恭迎皇帝回銮,可暗地里却各怀鬼胎。有的担心皇帝回到长安后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有的则想趁机向皇帝索要更多的好处。

李儇深知这些节度使的心思,但他别无选择。他一方面派使者前往各地安抚节度使,承诺会论功行赏;另一方面,开始着手准备回长安的事宜。

回长安的队伍浩浩荡荡,李儇坐在马车里,望着车外那些前来送行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回去,等待他的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要修复破碎的山河,重建朝廷的威严,赢得百姓的信任。但他己然做好了准备,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要为大唐的复兴拼尽全力 。

在归程中,李儇途经一座小镇,这里曾是繁荣的商贸之地,如今却一片萧条。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偶尔有几家还开着门,店内也是冷冷清清。李儇心中一酸,决定下车走走。

他刚一下车,便有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围了上来。其中一个老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诉道:“陛下,救救我们吧。自从战乱以来,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土地荒芜,粮食颗粒无收,官府的赋税却越来越重,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李儇连忙扶起老者,眼眶:“是朕对不起你们,让你们受苦了。朕此番回长安,定会想办法减轻赋税,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这时,一个年轻的后生站出来,一脸悲愤地说:“陛下,您说的这些话,我们都听过。可这些年,朝廷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失望,我们凭什么相信您?”

李儇愣住了,他深知百姓心中的怨恨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除的。他沉默片刻,坚定地说:“朕知道,如今说什么都难以让你们立刻相信。但请给朕一个机会,朕会用行动来证明,大唐会重新好起来的。”

百姓们面面相觑,虽然心中依旧充满疑虑,但看着李儇诚恳的样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李儇回到马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唐恢复往日的繁荣,让百姓安居乐业。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