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70 唐僖宗–李儇(三)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田令孜,这位在李儇身边权势滔天的大太监,仗着皇帝的宠信,行事愈发肆无忌惮。他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因争夺盐池之利而彻底交恶。

盐池,那可是朝廷重要的财源,田令孜一心想将其掌控在自己手中,扩充权势,全然不顾王重荣的利益。

一日,田令孜坐在府中,满脸阴沉,对心腹说道:“王重荣不识好歹,竟敢与我作对,盐池绝不能落入他手。传我命令,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务必让他屈服!”

心腹面露难色,小心翼翼地说:“公公,李克用与王重荣交好,咱们这么做,会不会激怒李克用?”

田令孜冷哼一声:“他李克用还能翻了天不成?量他也不敢公然与朝廷作对!”

王重荣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匆忙召集幕僚商议对策。“田令孜这阉贼,竟联合他人来对付我,这可如何是好?”王重荣心急如焚,在厅中来回踱步。

一位幕僚进言:“节度使,如今敌众我寡,我们唯有向李克用求救,他手握重兵,且与田令孜也有嫌隙,或许会出手相助。”

王重荣点头称是,当即修书一封,快马送往李克用处。李克用收到书信后,大怒道:“田令孜这等小人,竟敢挑起事端,我与王重荣联手,定要让他知道厉害!”他转身对部下们喊道:“收拾行囊,点齐兵马,随我去会会田令孜的人!”

一名副将担忧地问:“将军,与朝廷作对,这可是大罪啊。”

李克用瞪了他一眼:“田令孜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这才是对朝廷的大不敬!我们是清君侧,何罪之有!”

于是,李克用率领大军,与王重荣的军队会合,一同对抗朱玫和李昌符。战场上,喊杀声震天,李克用一马当先,挥舞着长枪,如入无人之境。

王重荣也不甘示弱,指挥着士兵奋勇拼杀。朱玫和李昌符的军队难以抵挡,节节败退。最终,双方联手击败了朱玫和李昌符,大军首逼长安。

此时的后宫,亦是一片慌乱。皇后郑氏满脸忧虑,在宫殿中来回踱步,身旁的宫女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大气都不敢出。郑氏深知局势危急,她对贴身宫女说道:“陛下如今又面临如此困境,这可如何是好?咱们后宫虽不能干预朝政,可也得为陛下分忧啊。”

宫女小声安慰道:“皇后娘娘,陛下福泽深厚,定会化险为夷的。”

郑氏微微摇头:“但愿如此,只是这朝堂纷争不断,陛下太操劳了。”说着,她拿起一件李儇常穿的披风,轻轻抚摸:“等陛下回来,别着凉了。”

这时,淑妃徐氏匆匆赶来,焦急地说:“姐姐,这可怎么办,外面乱成一团,我担心陛下和皇子的安危。”

郑氏握住她的手:“妹妹莫慌,陛下吉人自有天相,我们在这里为他祈福。”

田令孜得知战败的消息,惊恐万分,匆忙入宫,对李儇喊道:“陛下,大事不好!李克用和王重荣的大军杀来了,我们必须赶紧离开长安!”

李儇又惊又怒,拍案而起:“田令孜!你惹出的祸事,如今却要朕来收拾烂摊子!”

田令孜“扑通”一声跪下:“陛下息怒,如今保命要紧啊!”

在田令孜的催促下,李儇无奈再次逃亡凤翔。后宫众人也只得匆忙收拾行囊,跟随李儇踏上逃亡之路。

一路上,车马劳顿,皇后郑氏紧紧拉着李儇的手,眼中满是担忧:“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我们定能度过此次难关。”

李儇苦笑着点头:“有皇后在朕身边,朕心安不少。”

淑妃徐氏抱着年幼的皇子,眼泪汪汪:“这颠沛流离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

皇子吓得哇哇大哭,李儇心疼地摸了摸他的头:“莫怕,等回到长安,就没事了。”

朱玫在战败后,贼心不死,他心怀鬼胎,竟想出一个恶毒的计谋。他西处寻找合适的傀儡,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襄王李煴身上。

一天夜里,朱玫带领着一群士兵,闯入李煴的府邸,李煴吓得瑟瑟发抖。朱玫冷笑着说:“襄王殿下,如今局势动荡,只要你配合我,日后你便是这天下之主。”李煴不敢反抗,只能被迫答应。

朱玫走后,李煴瘫倒在地,心中满是绝望:“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可我又能如何。 ”

朱玫随后挟持着李煴,昭告天下,将其立为傀儡皇帝,还假惺惺地尊李儇为太上皇。

李儇在凤翔得知此事后,气得浑身发抖,咬牙切齿地说:“朱玫这逆贼,竟敢如此大逆不道,朕定要让他付出代价!”

李儇立刻召集身边的大臣商议对策,一位大臣建议:“陛下,我们可先派人去揭露朱玫的阴谋,让天下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李儇点头:“速速去办,朕绝不姑息这等乱臣贼子。”

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陛下,朱玫手握重兵,又有襄王做幌子,我们要反攻,怕是不易啊。”

李儇眼神坚定:“哪怕千难万险,朕也要夺回属于大唐的江山!”

李儇深知自己必须反击,他先是派人快马加鞭,号召王重荣和李克用反攻朱玫,又绞尽脑汁,想出一条妙计。他暗中密诏朱玫的部下王行瑜,许诺只要他倒戈攻打朱玫,便给予他高官厚禄。

王行瑜本就对朱玫的所作所为不满,接到密诏后,心中开始动摇。他与部下商议:“朱玫以下犯上,不得人心,如今皇帝陛下有诏,我们若能斩杀朱玫,便是立下大功。”

部下们纷纷表示赞同。王行瑜又担忧道:“只是朱玫身边护卫众多,我们必须谋划周全,不可打草惊蛇。”众人又商讨了许久,定下了详细的计划。

于是,王行瑜找准时机,率领亲信突然对朱玫发动袭击。朱玫毫无防备,惊慌失措。在混乱中,王行瑜手起刀落,斩杀了朱玫及其党羽。襄王李煴也在这场变故中被杀,这场闹剧终于落下帷幕。

光启三年,局势稍定,李儇决定返京。在返京途中,他在凤翔驻跸。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神策军都头杨守立与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竟又起了冲突。

一天,杨守立在街上与李昌符的手下发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矛盾迅速升级。杨守立年轻气盛,一怒之下,率领神策军向李昌符的府邸发起攻击。

李昌符自然不甘示弱,立刻调兵抵抗。一时间,凤翔城内硝烟弥漫,百姓们惊恐万分,西处逃窜。

李儇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连忙派人前去调解。可双方早己杀红了眼,根本不听劝。李昌符终究不是杨守立的对手,战败后仓皇逃窜。

后宫众人在这场冲突中,也惊恐不己。淑妃徐氏紧紧抱着年幼的皇子,躲在房间里,眼泪汪汪:“这可怎么办,到处都是战火,陛下又要操心了。”其他嫔妃们也聚在一起,互相安慰,同时也在期盼着局势能尽快平息。

德妃刘氏长叹一声:“这一路历经磨难,本以为能安稳些,没想到又生变故。”

贤妃武氏低声抽泣:“只希望陛下能平安,这天下能早日太平。”

皇后郑氏安抚着众人:“大家莫要惊慌,陛下定会处理好此事,我们要相信陛下。”

经过一番波折,光启西年,李儇终于回到了长安。他望着熟悉又略显破败的宫殿,心中百感交集。

为了安抚民心,稳定局势,他举行了盛大的拜谒太庙仪式,向祖先表明自己重振大唐的决心。仪式结束后,他又颁布大赦,改年号为“文德”,希望能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命运并未眷顾李儇。多年的逃亡与操劳,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回到长安后不久,他便病倒了,病情迅速恶化。太医们日夜守在床边,却束手无策。

后宫嫔妃们纷纷前来探望,皇后郑氏更是日夜陪伴在侧,悉心照料。她看着李儇日渐消瘦的面容,心疼不己:“陛下,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大唐还需要您。”

李儇握着郑氏的手,虚弱地说:“朕怕是不行了,皇后,日后若有变故,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皇子。”

郑氏泪流满面:“陛下,您别这么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时,淑妃徐氏也哭着走进来:“陛下,您可不能抛下我们,皇子还等着您教导呢。”

李儇看着她们,眼神中满是不舍:“朕对不起你们,对不起大唐的百姓……”

三月初六日,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皇帝,带着未竟的心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皇后郑氏悲痛欲绝,抱着李儇的遗体,久久不愿松开。大唐也在风雨飘摇中,继续走向未知的命运 。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