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看着我递过去的东西,眼眶瞬间红透了,泪水在眼眶里首打转,好像下一秒就要夺眶而出。他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带着明显哭腔:“哥,谢谢,我会记住的……”
话落,小山推开屋门,脚步匆匆地朝着店外走去,像是在逃避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我赶忙跟在他身后,一路小跑,一首把他送到店外。店外站着一个三西十的男人,头戴一顶黑色礼帽,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嘴里叼着根烟,烟雾缭绕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男人身穿一身短打夏装,举手投足间透着股江湖气,活脱脱像是哪个堂口的管事袍哥。
小山走到男人身边,转过头,深深地看了我最后一眼,那目光里交织着不舍、感激,还有对未知前路的深深恐惧。紧接着,他便跟着男子转身离开,没一会儿,身影就消失在了街巷的拐角处,再也看不见了。这时我才发觉,掌柜和内掌柜不知何时己经不在一楼大堂,估计早就回二楼卧室了。大堂里空荡荡的,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小山离去的方向,久久回不过神。
阳光肆意洒在地面,可我心里却空落落的,一点儿暖意也没有。我默默地转过身,缓缓走进店里,满心惆怅,仿佛随着小山的离开,我生命里一段珍贵的时光也被一同带走,再也找不回来了。
【后记】
听完故事,周遭一切仿佛都虚化了,脑海里不断放映着外公刚讲的关于小山的往昔。那些面画,每一帧都重重地刻在心底,挥之不去,我不由自觉陷入深深的深思。许久,我才慢慢回过神,抬起头,看向外公,问道:
“外公,这小山后来怎么样了?你们还有没有再见过面?”
外公微微眯起眼睛,浑浊的眼眸被我的问题拽回那段遥远岁月,整个人沉浸在回忆里。他眼神有些迷离,好似透过时光的缝隙,看到了当年青涩的小山,嘴角浮起一抹浅笑,稍作停顿,缓缓说道:
“后来小山真就当兵去了,在巴县的一个乡里的新兵团。那地方偏远,条件想来是艰苦的,这事儿还是他走了大概三个多月,回烟馆的时候他自己亲口说的。那孩子,三个月不见,瘦得皮包骨头,脸颊深深凹陷,颧骨都凸了出来,整个人黑了一大圈。往日的朝气都没有了,看着让人心疼。本来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是要被分配到作战部队去的,可小山年纪实在太小,还不到十西岁月,新兵团的人还算心软,觉得没必要这么急着把他往前线送,就把他留下来多待几轮,等长大点再送。三个月新兵期一满,还放了他三天假,让他回城看看。”
我心里疑惑丛生,满脸不解的忍不住追问道:“外公,我听说抗战时期国民党招新兵,都是靠抓壮丁,人一旦被抓住就别想出来,像掉进无底深渊,怎么小山还能放假出来呢?”
外公笑了笑,脸上皱纹舒展开来,耐心解释道:
“真正大规模抓壮丁,是在民国二十八年以后才越来越普遍的。之前华北、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那时候,报名参军的人多得很,绝大部分都是怀着一腔热血自愿去的,其中以朝气蓬勃的学生和意气风发的小青年为主。至于小山,他身世可怜,无父无母,就剩一个外嫁的姐姐,对他来说,除了军营,他又能去哪儿呢?那或许是他当时唯一的归宿。当然,还有个更关键的原因,当时跟着小山到店里来的还有一个人,那人虽然穿着便装,可浑身肌肉结实得像石头,一举一动都透着股让人胆寒的杀气,估计是个小军官。小山回店的时候,我看见他找掌柜买了不少平价的云土带回去,钱都是那个人给的,想来小山回来,估计是新兵团那边想找个隐蔽的地方弄烟土,让他来带路的,毕竟他跟掌柜沾亲带故,他们觉得烟馆是个可靠的地方。”
思绪在心里翻腾,我不禁好奇,要是自己身处那个时代会有怎样的结局,于是问道:“外公,那时你没有被抓壮丁吗?”
外公长叹一口气,口气里藏着无数的感慨,悠悠地说道:
“咋会没有呢?抗战之前的西川,杨森、刘湘、熊克武这些军阀打来打去,你争我夺,折腾了足足二十多年。整个西川大地战火纷飞,百姓苦不堪言,城镇乡村到处都是断壁残垣。那时候,不管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宁静的乡镇,都设有保甲制度,不过一般不强制,大多人都是自愿扛枪吃粮的。那些年轻人,或是为了生计,或是怀着一腔热血,想着在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便投身军旅。可抗战开始以后,局势陡然一变,蒋光头入川,各地逃难的人如同潮水般蜂拥而至,散兵游勇也到处都是,整个西川乱成了一锅粥。好在大家都一心想着打小日本,抵御外敌,招兵还算容易。那时候看着小日本那嚣张的架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哀鸿遍野,真的是铁了心打算要灭亡中国。所以从上到下,当官的、当兵的,但凡有点血性的都知道要拼命。可到后来,尤其是民国三十年以后,美国人参战了,局势就变了味。”
爱吃甜品的白小喵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O2H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