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发散风热药:淡豆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最新章节随便看!

淡豆豉

性味归经:辛、苦、凉。归肺、胃经。

主要功效:解表。

临床应用:1.风热表证。2.热郁胸中烦闷不眠。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淡豆豉就是用这个大豆,或者说有的喜欢用黑豆,大豆里面的黑色种皮的黑豆,经过了加工炮制,主要是用它来发酵,先用一些其他的药,比如说青蒿、桑叶,或者麻黄、紫苏这些先煎汤,煎了浸泡大豆,浸泡了以后,大豆蒸熟了以后,再发酵,实际上是中药当中的一个发酵的制品。

古时候的豆豉在中药里面,是有盐有味的,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宋时期,因为它是《名医别录》记载的一个药,就是说在东汉的后期就开始了。当时很多方里面把淡豆豉叫做香豉,当时是香的,有盐味的,就跟我们现代佐餐用的是差不多。后来发现,作药用的时候不一定要那些调味品,一般可以不加盐,所以现在的豆豉没有盐味,所以味淡的把它称为叫淡豆豉。在用药的过程当中,有一点变化。

淡豆豉是我们这一章里面要求了解的药物,要了解什么?就了解它这个功效,就是一个解表,这个解表作用也非常微弱,它可以治疗各种表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都可以用,比如说银翘散里面也有,最早的就是葛洪的葱豉汤,不管寒热,在初起的时候分不清楚,和葱白一起使用,所以它还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解表药。但是因为作用不强,一般作为很次要的一个辅助药,我们就了解这一点。

但是淡豆豉从它的加工炮制来讲,它有两种,辅料不同两类。比如第一类是用青蒿、桑叶这些,本身就是清热药,辛凉解表的药来作为辅料,这样子加工出来的淡豆豉,它是偏寒的,所以我们把它放在了发散风热的药。

有的生产厂家不是用的这一类的药来煎汤、来浸泡,作为辅料,而是用的发散风寒的药,这样子加工出来的淡豆豉,应该说偏温的。

我们这个商品药材当中的淡豆豉,究竟药厂里面用的是哪一种方法?一般他没有明确地告知,所以药房不知道,当然医生就更不知道,不知道其实也不要紧,只不过辅料对它的药性有影响,但影响不会是很大,它仅仅是偏寒或者偏温,所以说微寒微温,并不影响整个方,它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所以在临床上可以不去深究它,用什么方法来加工炮制的。

要补充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历来的本草或者中药里面,淡豆豉的功效除了一个解表,还有一个除烦。我们这里把除烦删掉了,我这里讲讲删掉的理由,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见到其他的书有豆豉除烦,那我们这书为什么没有?这个供同学们参考。

其实淡豆豉的除烦,它也是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把复方的功效和单味药的功效混在一起了。这个除烦,烦就是心烦。心为什么会烦躁不宁?有这个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心胸有热,热邪郁积在胸中,热扰心神,这个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烦不安,另外比如说瘀血阻滞,会致心失所养,心血虚、心阴虚,这些都会造成有心烦的症状发生。

心烦仅仅是一个症状,产生这个症状的心热、瘀血阻滞,或者心血、心阴的亏虚。淡豆豉它既不是清心的药,所以对于热邪扰心的心烦,应该说它没有首接的作用,它治疗不了这种心烦。

至于瘀血阻滞,或者心失所养的这种心烦,它不是活血药,也不是补虚药,当然也不可能治疗那样一些原因导致的心烦。但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这个黑字落在我们书上的白纸上面一首有呢?

那就是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有一个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就是由我们下面清热泻火药当中要学的栀子和淡豆豉两味药组成,这个方的主治就是这个伤寒,热郁胸中而出现了心烦不眠,而且这个症状还很明显,用栀子豉汤来治疗。

在这个栀子豉汤,如果我们今后学《伤寒论》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去读一下原文,那个栀子豉汤是用的生栀子,大者十西枚,用十西枚的大栀子,比较大的栀子十西枚,可能有二十多克到三十克,用量相当大。

栀子是一个苦寒性很强的药,有的人就会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张仲景马上又说,“得吐者,止后服”。就说有的人脾胃本身就不强健,这样大苦大寒的十西枚栀子,那可能就伤了胃气,导致了胃失和降,出现了呕吐,出现了呕吐,那可能说明就是不适合再继续服用了,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不良反应,所以说“得吐者,止后服”,应该这样来理解。

那么淡豆豉在这个栀子豉汤里面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它不是增强栀子的清热泻火,尤其是清心热的作用,它不是。它在这里面起什么作用?现在我们不好解释,所以在有的伤寒的一些注家,就说它因为它是解表,解表就能够宣发、能够宣散,就说它能够宣发胸中的郁热,它虽然不能清,但是它可以宣散,就是因为它是解表药,从这个角度来解释。

甚至有的把它说是涌吐胸中的热邪,因为栀子豉汤服用了以后,“得吐者,止后服”,出现了呕吐,好象这是淡豆豉把这个邪气通过呕吐把它吐出来了。这样的一些解释都非常牵强附会,其实大家仔细地去查阅古代的本草文献,淡豆豉在古代,一个是把它用来和中止呕的,在唐宋很多方,本草学上明确就提出来它能够和胃、能够止呕,就说和中止呕;另外它能够解毒,很多有毒的药,甚至中毒了,比如说在《本草经集注》里面,解毒药里面也有淡豆豉,解这个药食毒。

淡豆豉在栀子豉汤当中,一个是用来降低栀子的苦寒性,保护胃气,减轻这种恶心呕吐,这个是张仲景用药的一贯思想,正如白虎汤药用粳米一样。在有的方,比如说瓜蒂散,里面也用淡豆豉,瓜蒂散也是对胃有刺激,其实淡豆豉在瓜蒂散里面,也是用来保护胃气的,和在栀子豉汤里面的意思是一样的。

紫金丹,淡豆豉和砒霜一起用治疗哮喘,其实一个是解毒,当然另外一个是赋型,因为在这个方砒霜量很小,那不好做成丸剂,那么加一点淡豆豉在里面,作个赋型剂,也降低它的浓度,它有很多的意义,我是这样理解的,当然也是,可能是一个一家之言,但是这个是个次要药,这里花了不少的时间来讲,为什么把这个除烦去掉,这个理由供大家参考。因为这个涉及到今后学习《伤寒论》的栀子豉汤,涉及到我们今后学习方剂,也涉及到我们见到其他的中药书为什么不统一的地方?我把这个理由这样子讲出来,看是不是有道理?这是关于淡豆豉。

整个解表药我们就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就完了。但是其他章节还有一些解表的药,学了以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它紧密的结合起来,比如说以后我们学祛风湿药当中的独活,化湿药当中的藿香、苍术,它也是发散风寒药,那么可以和第一节的药物相比较、相联系,尤其象独活和羌活,这些都很相似,要加以比较。另外比如说以后要学的金银花、连翘、前胡这些都是发散风热的药,那也可以和我们这里的桑叶、菊花、柴胡这些相类似的一些药物,也应该进行联系和比较。所以这个解表药,除了我们这一章的,大家学了的这二十多种,那么以后还有几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