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清热药概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热药在这个章的概述当中,也有含义、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这么五个方面。但是我们在这个章的概述当中,不一一的讲,只讲一部分内容,有的放到每一节的概述当中去,然后把它综合起来。

第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含义,什么叫清热药?我上次讲解表药的时候说了一个模式,就是以什么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什么病证,就称为什么药。如果按照这么一个模式,就是以清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所以就不需要怎么记忆,就按照这个方式把它表述出来。

要说明一点的就是根据中医的八纲辨证就有寒热辨证,热证有表热证和里热证。我们前面的发散风热药,治疗的就是表热证。在临床上除了表热证以外的所有的热证,都是里热证。

中医学当中的表热与里热,不是一个解剖或者机体的实际部位,在表、在里的这样一个简单的划分。比如说前面的表热证,它不仅仅是在肌表,可能有的就涉及到脏腑,比如说在肺、在内,它不一定都是在很浅表。

我们今后在临床上见到的,比如说一些皮肤的疮痈,皮肤红肿疼痛,就是皮肤的一些化脓性感染的疾病,它就长在表皮,但是它属于里热证。

所以表热、里热,也是中医学当中的一种特殊的划分,它不是具体的这个机体在表在里,一个简单的这么一个区别应该清楚。

除了治疗表热证的药物,其他治疗热证的药物,可以说都是清里热的。当然前面的治疗表热证的发散风热药,很多有两重性,它也能够治里热证,所以它又是清热药,比如说桑叶、菊花、牛蒡子、升麻这一类,它既是发散风热药,又是清里热的药物,这都是相对的,这是说明的第一点。

另外就是这个清热,我们书上说的清泄里热,以清热为主要功效,或者说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一样,多加两个字,清里热和清泄里热。

关于这个泄字,是过去经常有同学问的,在中医学当中,尤其中药学里面有两个泄和泻字,一个是水字旁加一个写字的写-泻;一个就是我们这个书上一个水字旁加一个世界的世-泄。

从字义来讲,这个写字的写加水字旁这个泻,它主要是用于由上到下这种泻,它有向下泻的意思;那么我们这里这个水字旁的有个世界的世这个泄,由里向外,泄露排泄,当然它也不排除包括了向下,但主要是指的向外,这是从汉字的字义。

所以在有的时候,这两个字是明确的区别使用。比如说今后的泻下药,能够泻下通便,那泻下通便当然是从上到下啦,只能用水字旁有写字这个泻;那么另外这个泄,比如说发泄,但就用的我们这个世界的世这个泄字,这个是要区别。

但是在清热药当中,清泄(泻)里热,两个字经常混用,这个地方把它写成了那个泻下的泻,也是可以,仅仅限于在清泄里热这个地方,它可以等同的使用,所以不去加区别。这是在含义当中说明的这么两点,大家把它作为常识性的了解。

下面就谈了这个清热药的分类,我们这个书把清热药,因为清热药是中药里面各论章里面药物最多的,它和补虚药一样,是最大的两个章,涉及的药物的品种很多,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把它分为了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这么五类。

这五类这种分是相对的,在这样子分的时候每本书不一样,有的书可能分什么清气分热的药、清脏腑热的药,这样的相对少一些。但是那个有一些问题,我们后面讲到具体的章节的时候,可以说一下。本身这个分类是人为的、相对的,所以不是清热药只能这样分。比如说有的书还加了个清热明目药,把它作为单独的一类,清热明目药。有的书还加一个单独的清暑热药,清暑,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一个相对的分的一种方法,所以不是以这个就是个标准。

另外,这个药物的归属,也是相对的。因为对于绝大多数清热药来讲,可能它同时兼有我们分类当中两方面、三方面的功效,它不是单一的。比如说很多清热燥湿药,它本身又是清热解毒药,或者又是清热泻火药,它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章节。我们这个书把这个药放在这一节,可能其他书把这味药他们没有放在这一节。

比如说我们把这个穿心莲放在清热燥湿药,而很多书上又把穿心莲放在清热解毒药,本身穿心莲它两大功效都有,而且它还能清热泻火,三大功效都有,清热燥湿药相对比较少,清热解毒药的数量本身就很多,为了平衡一下,所以把有的清热解毒的,又能清热燥湿的,我们这个书就把它放在了清热燥湿这一节,主要是从药味数上把它相对的平衡一下,这个没有其他的意图。所以这个是对这个分类的简单地说一下。

功效和主治,这个就放在各节里面,下面的五节。因为每一节的具体功效,或者主要的一些功效不同,它们相应的主治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把这五节,每一节的功效主治都学了,合并在一起,就是这一章药物功效和主治的主要内容。

但有没有一个共同的呢?那么这一章的药物都能清热,都能治疗里热证,但是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这个清热治疗里热证,是一个高层次的功效。学习清热药,要把它分化成第二层次、第三层次。

为什么这个功效有层次性?清热是第一层次,那么下面如果从脏腑热的角度来说,第二个层次,它就清热里面包括了清脏腑热;清脏腑热又可以分出第三个层次,比如说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热;实际上以后发展了,可能还有第西个层次,比如说清胃热,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同样是清胃热,可能它产生的效果不完全相同,它又有细微的区别。

我们学习《中药学》对功效的层次越深入,我们掌握就越准确,不能停留在这个高的笼统的层次。这个清热药都能清热,都能治疗里热证,这是最高的最笼统的一种层次。所以如果说要在这个部分有共性,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么一点,但这一点实际意义不大。有实际意义的是具体的一些功效和具体的主治,我们放在后边来讲,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性能特点。这五类清热药在性能方面的特点就是以苦寒为主。清热药肯定都是寒性的药,它不是寒性,它不可能成为清热药。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

我们这个药性的确定,是相对于病证的寒热性质而言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它的药性就偏于寒凉,这一类的药物都是减轻或消除热证的,所以它都是应该偏寒性的药物。所以药性不管哪一节的哪一味药,这个是共同的。药味都是以苦味为主,苦能清泄。

有的节可能还兼有其他的味,除了苦味,比如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很多就有甘味。为什么有甘味呢?清热泻火药很多都能生津,清热凉血药有的能生津,有的能够养阴,这些都属于补虚的范畴,所以,除了这个苦味,还有甘味,这个我们也放在每一节里面再来谈。

归经,每一节的主治不一样,它的归经也不一样,所以这里它的共性不明显,归经的共性不明显,我们也放在后面着重讲,所以这个性能特点,那么就是一个苦寒为主,再加上以后的内容。

第二,配伍应用。那么我讲解表药的时候,我说过配伍应用就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个是从寒热虚实。从清热药来讲,它是治疗热证的,它可能与寒基本上没有关系,要有关系就是寒热杂错,那非常特殊,我们不管,所以它不可能,或者说一般不会配伍温里药,所以这个没有意义,用不着回答,当然如果你在答的时候,我们同学们考试的时候,清热药治疗热证,如果是寒热杂错,也可以适当地配伍温里的药,这个也是可以的,也是言之成理的。

这个热,本身这个就是清热药,它不可能再配清热药,或者配清热药也没有意义,都是同类,所以寒热对于这类的药不存在。

清热药主要是清除热邪,治疗热证的,热邪或者热证,主要就是耗气伤阴,热邪主要是耗气伤阴,壮火食气,另外这个气也会由外泄,热性开泄。所以它配伍补虚的药,主要是补气药和补阴药。

补血药呢?有的时候也可以。但一般不会配补阳药,因为补阳药是温补药,正如清热药不能配伍温里药,或者很少配温阳,是一样的,补阳药也是温性的,温补的药,实嘛,六淫当中除了寒邪,如果说兼有燥邪的,配伍润燥的药;兼有暑邪的,配伍清暑邪的药;兼有湿邪的,配伍除湿的,比如说利湿、化湿这样的一些药物,这个就是寒热虚实。

根据症状,每一类的清热药它的主治不一样,主要症状也不一样。根据不同的症状的这种配伍,我们也在每一节里面介绍,那每一节里面介绍了针对症状的配伍,和前面我们配伍的总体原则,尤其是虚实。虚实刚才谈掉了一个风,兼有风,就是有表证,配伍解表药;有燥,配伍润燥的药;有湿,配伍除湿的药等等,这个是共性的,再和后面的针对症状的,就是这一类药的配伍,就是一个整体。

使用注意,不同类型的它都有共性。我那天讲使用注意主要从三个方面,每一个章都这样考虑,今后就用不着去死记。第一个方面,又有三点。

第一点因证选药。对于解表药来说,根据不同的表证选适合的解表药。如果是风寒表证,主要选发散风寒的药,风热表证主要选发散风热的药,表实无汗的选发汗作用强的等等,还会有其他的内容,都可以,这就是因证选药。

对于清热药来说,尽管也叫做因证选药,我们就可以说,根据不同的里热证选适合的清热药。我们学了以后就知道,比如说是脏腑热证,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我们主要选清热泻火药;湿热证,我们主要选清热燥湿药;热毒证,主要选清热解毒药;血热证,主要选清热凉血药;虚热证,主要选退虚热的药;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内容,比如说根据不同的脏腑,选有针对性更强的药,这个可以自己充实很多的内容。

第二个就是因时因地制宜。对于解表药,就是根据它的寒热,发汗的容易或者不容易,就是炎热的季节地方使用辛温的发汗作用强的,该用也要轻用,反之要重用,那么炎热的地方,炎热的季节、气候该用发散风热药的相对要重一点,反之就要轻一点,这个是一个因时因地制宜。

清热药同样的。比如说炎热的季节、炎热的地区,该用清热药的时候,可以用量偏大一点;如果是寒冷的季节、寒冷的地区,或者甚至扩大到人,素体有寒的,该用清热药的时候,适当的少用一点,量轻一点,这个就是三因制宜的问题。

再一个中病即止。解表药的中病即止就是微似汗出,不能大汗淋漓,大汗淋漓既伤精津,又耗损阳气,严重的还有亡阳。清热药的中病即止,就是达到清热的效果,不能过用。

过用了怎么样呢?清热药一个容易败胃,第二容易伤阳,第三有的清热燥湿药还能够伤阴。所以要避免清热药过用造成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就是最普遍的。清热药都能够制约人体的阳气,过用了都要伤阳。

所以有的人长期的服用苦寒的或者清热作用比较强的药,就出现畏寒身冷、怕冷,这样一些阳气虚的,阳气虚衰的感觉,就是寒凉伤了阳,要避免伤阳。

另外要避免败胃。清热药过用了以后有的食欲下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那就是胃的阳气,胃气受了伤,苦寒能败胃,另外清热燥湿药它燥湿,过用了就会伤阴,因为在病理的状况下称为湿,在生理的情况下就是津液。

如果说没有病理的水湿让它来燥化,那么它伤的肯定是津液了。所以过用这一类的药会伤阴的,所以要中病即止,避免清热药引起的伤阳败胃和伤阴。这个是书上可能没有,但是每一章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讲,那都是很重要的使用注意。

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证候禁忌。解表药的证候禁忌,一般的解表药它能发汗,汗多的不能使用,汗是人体的津液化生的,伤了津的人要慎用,那是证候禁忌。清热药的证候禁忌,清热药它适合于热证,反过来说它就不能用于虚寒证,所以任何一个清热药,虚寒证都要忌用,或者慎用。作用强的忌用,作用比较缓和的要慎用,这个就是证候禁忌了。

第三个从药材考虑。解表药因为它芳香,一般不能久煎。清热药没有什么在药材方面需要注意的,它又不需要久煎,又不要求不可久煎,因为矿物药,就是个石膏,常用的,我们要求的,所以没有普遍性。解表药的使用注意就是我们前面的两个方面,至于我们书上谈到的什么它不能用于真寒假热,那实际上也是一个证候禁忌,它不是一个特殊的内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