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主要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
1.湿热泻痢,赤白带下。
本品性苦寒而收涩,功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故可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常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药用,如白头翁汤(《伤寒论》);若治湿热下注之带下,可配牡丹皮、当归用,如《本草汇言》方。
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本品清热之中,能泻肝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经郁火所致目赤肿痛、目生翳膜,可单用煎水洗眼;或配栀子、淡竹叶煎服,如秦皮汤(《外台秘要》)。若配秦艽、防风等用,可治肝经风热、目赤生翳,如秦皮汤(《眼科龙木论》)
用法用量: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禁用。
这个秦皮是一个小灌木的这种树皮剥下来,这个作为一般了解的药。那么这个秦皮它也能清热燥湿,主要是用于湿热的痢疾。
比如说张仲景就开始用了把它作为治疗湿热的痢疾的药,常常和黄连、黄芩、白头翁这样的一些药物配伍。
另外,它也能够清热泻火。那么清热泻火主要是在清肝火,能够清肝明目。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中药学常用中药功效介绍最新章节随便看!所以很多肝热目赤肿痛的方名里面,和前面的清热明目药一样的使用。有的把它煎汤,用来洗眼。目赤肿痛的时候外用,也有这个清热明目的效果。
它还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疮疡,但这个不强,所以不强调。另外在现代发现它不但能够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还能够清肺热,在肺热咳嗽,在现代的应用的经验当中发现它还有一定的效果,作为一个清肺止咳的药在使用。因为是了解的药,就只记住功效。
另外这个秦皮里面有一种甙类的成份,早年,可能就是二十多年前,当时日本的学者研究它有利于血尿酸的降低,所以后来发现秦皮治疗痛风,作为痛风的一个用药。所以现在有的人正研究把秦皮里面的这个甙类或香豆素类提成出来,研究一个国家的二类新药,现在可能正在进行临床观察。就是根据它能够降低血尿酸,这个也是现在的发展。
后面的白鲜皮和椿皮自己看一下,这个不要求。
白鲜皮临床还是比较常用,主要它也能够清热解毒,能清热燥湿,但是主要是外用,局部洗,治疗一些湿热,或者热毒引起的皮肤病。这个药大家注意,它是白鲜这种芸香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皮,它这个根皮去掉了栓皮是白的,白是它的颜色,鲜是它的气味。好象这个根皮挖起来以后它有一个羊膻味,羊身上那种特殊的气味,所以把它称为白鲜皮。所以这个鲜字一般没有草字头,但是在现代的中医文献当中,很多人也是画蛇添足,人为的加上草字头,有失原意。这个鲜是指它特殊的不良气味。这个清热燥湿药就是这样的一些内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