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药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就是对于热毒的一种清解作用,或者是对于与热毒有关的病证的一种治疗作用。
这个清热解毒药在临床上它主要就用于疮痈肿痛、痢疾、咽喉肿痛,还包括温热病,然后烧伤、烫伤,还有癌症,如果出现了局部红肿疼痛的时候,它也有类似于一些热毒的表现,它也是清热解毒药的主治范围。
其中的疮痈肿痛,疮痈就是西医学上的化脓性感染,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长在体表的就称为外痈,长在体内的就以它发生的部位,比如说在肺的就叫肺痈,在肝的叫肝痈,在肠的叫肠痈。在体表也可以根据部位比如说长在乳上的称为乳痈等等,这是清热解毒药的最普遍的主治证。
一般的讲,任何一个清热解毒药它都可以主治热毒疮痈,疮痈它形成的原因就是热毒炽盛而局部红肿疼痛,所以需要清热解毒。
我们前面己经学过一些清热解毒药,比如说发散风热药当中的牛蒡子、菊花、升麻。清热泻火药当中的栀子,或者夏枯草也有一点这方面的作用。清热燥湿药它本身就是清热解毒药,所以基本上每一味清热燥湿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那样的一些药物它都可以用于疮痈肿痛,不管是内痈,或者外痈,都可以配伍使用。我们后面要学的这些清热解毒药,原则上它都可以主治疮痈肿痛,只是有的药比较重要,对疮痈肿痛的消散的效果更加明显,临床用得多。有一些相对效果要次一些,但并不能说它不能主治。
我们今后在学清热解毒药的主治的部分有的当然就没有涉及,没有写明疮痈肿痛的,原则上都可以使用。不能用于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是非常罕见的,可能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规律,也是我们学好这一类药物的主治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另外这个痢疾,刚才讲过了,它从热毒这个角度来讲,它可能称为热毒痢疾;从湿热那个角度可以称为湿热痢疾。所以前面清热燥湿药它立足于清热燥湿,它也有主治痢疾。
我们这里清热解毒药这一节里面也有一部分它是立足于热毒这个角度,也可以用于热毒的痢疾。痢疾可以分这两个不同的地方。
另外,就是咽喉肿痛,咽喉是肺胃的门户,它引起肿痛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个是肺胃的热毒炽盛,尤其是胃,胃经的热毒炽盛。那么这个红肿疼痛呢都比较明显,有的可能肿痛还影响吞咽、呼吸,甚至也会溃烂流脓的情况都有,这个是热毒的咽喉肿痛。
还有是风热犯肺,门户不利,也可能郁结于咽喉,就需要疏风热来利咽喉,当然重的也可以加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
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足少阴肾经也是循咽喉的,所以这个阴虚火旺亦可导致咽喉的肿痛。严重的,在滋阴降火的同时加一点清热解毒药也可以。一般的咽喉肿痛重点是热毒引起的,主要用清热解毒药。
其他原因,风热,或者阴虚火旺引起的,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药物。
这个温热病,在现在的温病学当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它属于热毒的病证。但是基于当代的临床实际,可能在温热病的始终,从卫分阶段一首到后期,可能每一个临床医生都要注意清热解毒药的配伍使用。比如说温热病的气分热盛,可能很少有人单独再开一个白虎汤,肯定要加上一些重要的清热解毒的药物,能够明显的增强临床的疗效。
包括在卫分阶段,也不仅仅是疏散风热,那也要注意清热解毒药的应用,包括在营血分阶段,也是属于清热解毒药可以贯穿的这个温热病治疗的始终。
我们从中药学的角度来讲,这个温热病是清热解毒药的一个适应的病证之一。虽然在温病学上现在还没有相应的内容,但是我们就是从符合实际情况这个角度把它提出来的,应该是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也是有道理的。
另外毒蛇咬伤,毒虫咬伤,或者肿瘤,或者水火烫伤,那么表现出来局部都有红肿疼痛,都类似于热毒引起的肿痛,它也是可以用。
这个清热解毒药又是清热药这一章里面,五节里面药物最多的,味数最多的。为了大家便于学习和记忆,我们就把它们分为几个组,其中一个组就是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这样的药物,在温热病当中,相对的应用比较普遍,而且很多可以应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卫气营血的阶段都可以使用。
但是这种分类,正如前面我们曾经多次提到的,是相对的。它在治疗温热病的同时,这一类的药物它也是治疗疮痈肿痛的重要的药物,它都可以用于不管内痈外痈,所以不要忽略这方面的主治。不能够把它认为主要用于温热病,它就不能治疗疮痈。疮痈是清热解毒药最普遍的适应证,这一点不能忘掉。
第二类,就是主要用于疮痈肿痛的清热解毒药。既然所有的清热解毒药都能够治疗疮痈肿痛,为什么在这里面要分出一个组来,主要用于疮痈肿痛呢?因为是这一类的清热解毒药对其他的热毒病证不常用,或者说不是它的主要的主治内容,尤其是在传统的应用当中。当然这一类的药物现在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除了疮痈肿痛,比如说有的也可以用于治疗温热病,或者其他的一些热证都可以,就是说相对而言这一类的药,它治疗疮痈为最主要的应用范围,所以我们归纳这样一类。
另外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的清热解毒药,那么这一类药,是指热毒痢疾为主要,可能治疗疮痈肿痛的相对次要一些,有的比较少用。
还有就是治疗热毒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它和治疗痢疾的相类似,主要是用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有的可能对疮痈也不很常用。所以后面的两类药物它是可以用于疮痈的,只是用得不多而己。
我们就分成这样西组,就不再分什么烧烫伤的、虫蛇咬伤的、癌肿的,因为那些也是一般的清热解毒药都可以使用,而且它主要是其中的一部分,要表现出热毒病证的时候,证候的时候,那么再选择使用。所以说这个是清热解毒药主要的功效和它的主治。
这个清热解毒药往往还兼有其他的清热作用,比如说有的能够清热泻火,有的能够清热凉血,这个是比较多的,所以还要注意它们兼有的其他的清热作用。
它又有相应的主治证,能够清热泻火的它能够治疗温热病的气分热证或一些脏腑杂病的一些脏腑热证。能够清热凉血的,那么后面我们还要讲清热凉血药,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也有可以用于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的一些出血证,注意它们这方面的兼有功效。
至于说清热解毒药的性味,药性不是偏都寒凉,这个都是统一的,规律性很强的。药味,对清热解毒药历来它们的药味的确定常常很重视它们的真实滋味,所以在文献当中和现代的一些中药当中,常常把清热解毒药就分为甘寒类的和苦寒类的。
这里说的甘寒、苦寒主要是以真实滋味来区别的。所谓的苦寒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本身它们的滋味就是苦或比较苦。那么甘寒类的,这类的清热解毒药可能它们的苦味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苦味。
这样分了以后,对临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至少可以给临床医生提示这些药物的真实滋味,我们在选药的时候,比如说一般治疗热毒证,很多热毒证有的都比较重,所以有的清热解毒药的用量都比较大。那么这个甘寒的清热解毒药我们用量就可以大一些,有的可能比如说用到二、三十克,或者更大的剂量的都有人使用。这类的药不容易伤胃,也容易服用,不良反应比较小一些,安全性比较高,所以患者也容易接受。
那么苦寒类的呢?可能容易伤胃,容易伤阳,可能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用量就不能盲目的用得太大,它也是有一定的意义。所以这个清热解毒药当中的甘味很多都是真实滋味,不是象前面的清热泻火,因为它能生津,这样的一些因素,所以这个是需要注意的。这一类当中不少的药我们在学的过程当中都会发现,发现它有甘味。比如第一味药金银花,后面还有很多的比如蒲公英这一类的,其实都是真实滋味,它们苦味不明显。这是关于药味的问题。
清热解毒药的归经从理论上来讲,它与心经关系最为密切。尤其是治疗疮痈,因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经的热毒,那么是治疗疮痈的一个很重要的病因。但是在确定归经的时候,往往这是作为一个基本的确定归经的一个因素,常常要根据疮痈的部位。
比如说内痈,有的药长于治疗肺痈,那明明它就是治疗的肺上面的疮痈的,你不能认为它只归心经,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双重标准。在考虑这个普遍性与心有关的基础上,还考虑到它实际治的疮痈主要在哪一个脏腑,哪一个经络,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到具体的疮痈的部位来确定归经。
治疗温热病的清热解毒药,可能主要是也是看它作用的哪一个阶段。比如气分阶段以肺胃为主,那么在营血阶段以心肝为主,有一定的差异性。治疗痢疾的当然是归大肠,肯定归大肠。能够治疗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归肺与胃,因为咽喉是肺胃的门户,也是前面讲的。所以这个归经要看它们具体偏重于哪一个方面,重点再确定哪一个方面相应的归经。
另外这一类的药的配伍的原则,那也是根据不同的病证,比如说长于治疗温热病的,那么在卫分阶段配伍的是发散风热的药,在气分阶段常常配伍清热泻火药,在营血阶段常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对于温热病。
对于疮痈来讲,在《内经》当中认为:疮痈是因为热毒引起的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疡肿。其实在热毒炽盛的同时还有瘀血阻滞,所以才有局部的红肿,红肿以后才可以出现脓血。这个往往在选用清热解毒药来治疗疮痈的时候,适当的加一点活血化瘀的药,有利于消肿止痛。当然不是主要,但是配伍很普遍的一类药物。所以治疗疮痈常常配伍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消肿止痛。
那么治疗痢疾,刚才清热燥湿在前面讲了,可以配伍一点行气或者活血的药物,有利于里急后重和便下脓血这个症状的缓解。
对于咽喉肿痛,那配伍清热泻火,尤其是配伍清泻肺胃热邪的清热泻火的药物。如果是外感风热的,还可以配伍疏散风热的药。
阴虚火旺的,可以配伍滋阴降火的药,这样子也是充实前面这一章概述当中配伍比较过于简单,而且普遍性又不是很强,规律性不是很强这样一个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也作一些简单的补充,可以把它结合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